天天看點

惠安:沐光而行 達己利民——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許陽陽

作者:看見泉州

  在民營經濟占比全國第一的泉州,隐藏着許多大神級的頭部企業。平日裡你甚至時常忽略了它們的存在,而它們的産品早已融入你的日常。說起泉州惠安的達利食品,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太多,但達利園、好吃點、可比克、樂虎、和其正、豆本豆、美焙辰等快消品牌卻如雷貫耳。

  今年恰逢達利創辦35周年,35年裡,達利走過了怎樣的一段光輝歲月?商海中達利制勝的法寶是什麼?核心價值觀是什麼?面對新征程,達利有着怎樣的布局?近日,海都記者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新生代女企業家許陽陽。

惠安:沐光而行 達己利民——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許陽陽

許陽陽

惠安:沐光而行 達己利民——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許陽陽

位于福建惠安的達利食品集團總部

  達利35年這樣發展壯大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達利35年的發展曆程。

  許陽陽:達利的發展曆程其實是中國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35年前,父親籌措7000元買了一條二手餅幹生産線,在福建惠安一間廢棄的部隊營房裡,開始了他的創業。在那個商品相對匮乏的年代,餅幹都是以散裝稱重為主。當時,父親自己判斷,消費者對于更高品質的餅幹有需求,就抓住市場機遇,推出了一款包裝精美的餅幹。這款“美利牌”餅幹一下子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睐。

惠安:沐光而行 達己利民——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許陽陽

1989年,達利集團創辦時的第一間廠房

  上世紀90年代,是食品行業“百花齊放”的年代。在國内,湧現了一大批食品企業,國際品牌也紛紛湧入中國市場。父親在跑市場的過程中感受到,有品牌的産品賣得更好,銷路更廣,這讓父親萌生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想法,于是達利旗下的達利園品牌應運而生。

  2002年,父親拿出企業全年的利潤請明星、做電視廣告。達利園的廣告語家喻戶曉,“達利園蛋黃派,你帶我也帶,家家都喜愛”。打完廣告之後,達利園糕點一下全國知名,産品供不應求,讓達利首次感受到了品牌的力量。憑借同樣的品牌打造路徑,2003、2004年,達利又打造了可比克、好吃點兩大國民品牌。這讓達利穩坐國内休閑食品行業的龍頭地位,也讓達利成為直接與國際品牌競争的中堅力量。

  2007年,達利正式進軍飲料行業。作為後來者,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經過不斷總結經驗和反複調整,和其正涼茶不僅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站穩了腳跟,而且成為國民度很高的涼茶品牌;樂虎成為業内市場佔有率領先的功能飲料品牌;最值得一提的是,達利首創的青梅綠茶,“綠茶配青梅,還是頭一回”,直接開創了青梅綠茶新品類。

  2017年開始,我們以豆奶為基礎,布局植物營養産業,打造出了無添加、高蛋白、口感像牛奶一樣絲滑的營養豆奶“豆本豆”。我們未來将向更多家庭提供綠色、營養、健康的産品。

  達利成功的基石是什麼?

  記者:這一路走來,達利成功的基石靠的是什麼?

  許陽陽:我想,最重要的是“用心和專注”。過去的35年,市場上有各種賺快錢的機會,但是達利一直心無旁骛做實業、專注食品飲料産業。

  父親常說,隻要用心沒有做不好的事。是以,用心,一直是達利的核心關鍵詞,“用心創品質”也是達利的核心價值觀。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刻。2007年,達利準備進軍涼茶行業。當時,研發團隊提出了一個業内普遍采用的方案:建立濃縮汁工廠,再用濃縮汁去到各地分裝加工,來實作成本的最優化。

  然而,這個方案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他覺得涼茶是中國很傳統的東西,喝涼茶就要像我們福建人喝茶一樣,要現泡現喝、原汁原味才更好。于是,我們用了比較笨的方法,把原材料運到各地工廠,并利用獨創的“現熬萃取”專利技術,建立中草藥“線上萃取”的涼茶生産線。這也造就了我們的“和其正”涼茶。

  我父親常常告誡我,要認認真真做産品,踏踏實實做實業。我想這也是食品人對這個行業所需要的“敬畏之心”。

  達利怎麼看待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

  記者:作為一家成功的企業,達利怎麼看待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這件事?

  許陽陽:過去幾十年,中國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既是企業家們拼搏進取結下的碩果,也是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時代紅利。父親常教導我們,要感恩時代,感謝社會。

  截至目前,達利在慈善公益領域投入總額達20億元。達利連續15年,每年拿出2000萬元,用于獎教助學、愛心敬老公益事業。我們捐資10億元在泉州興建的亮亮中學,為區域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惠安:沐光而行 達己利民——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許陽陽

達利在慈善公益領域投入已達20億元

  另外,達利食品在保證3萬多名員工就業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東西部協作、促進共同富裕。伴随着達利的産業布局和産業鍊延伸,我們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衆多的原料基地,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緻富,有效促進了當地特色産業更新和經濟發展。

  因為在慈善公益領域的不遺餘力,我的父親許世輝也三次獲得中華慈善獎。

  哪些精神影響了企業,影響了您?

  記者:您作為新生代的女企業家代表,目前正全面參與企業的經營,您也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說要精神的傳承,那麼在企業的發展中,您認為哪些精神影響了企業,影響了您?

  許陽陽:我們泉州人做企業有三種精神,可概括為三句話:“愛拼才會赢”“輸人不輸陣”“輸赢都笑笑”。“愛拼才會赢”,就是銳意進取,敢沖敢闖,敢為人先;“輸人不輸陣”,就算是遇到挫折、失敗,也要拼盡全力,心态不亂,進退有序;“輸赢都笑笑”,就是不過于計較得失,坦然接受結果,赢得起也要輸得起。

  這三種精神造就了“敢為天下先”的福建精神和“晉江經驗”,始終激勵着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迸發活力,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社會财富。35年來,我們心無旁骛專注實業、深耕主業,打響中國人自己的食品品牌。

  作為新一代企業家,相較于老一輩企業家,我們成長于優越的環境,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具有更加寬闊的視野。我們應該做的是承前啟後,實幹在前,奮進在前,擔當在前。

  達利是如何布局未來的?

  記者:從人生的角度,有一個著名的35歲危機理論,從企業的角度您怎麼看?

  許陽陽:達利從成立到今天,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就專注一件事情,那就是食品飲料行業,永葆初心,以“用心創品質”的價值觀,專注做好産品、做好企業。同時,向前看十年,緊貼市場,敢為人先,勇于變革,紮實向前。

  記者:一家企業要在時代的大潮中勇立潮頭,創新是繞不過的話題,達利是如何布局未來的?

  許陽陽:您的這個問題,達利已經用了35年在作答,而且未來我們也會一直在認真答題的路上。一路走來,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正是“守正”與“創新”。

  “守正”守的是對食品行業的一份專注,而“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命題。更貼合時代地說,就要重視新質生産力。

  在數字化潮流的大背景下,我們非常關注消費趨勢的變化,如何滿足消費者在新趨勢下的新需求。産品的創新,從配料表、形象包裝設計、營銷方式,再到産業布局,緊跟消費需求這一核心。我們聚焦客戶需求和消費趨勢變化,用創新推動企業發展,具體有産品創新、産業布局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等方方面面。

  同時我們關注技術變革對企業發展的賦能作用。達利的工廠在産線柔性生産、品質精準追溯、智能倉儲、供應鍊可視化等8個場景,着重推進智能化。

  總之,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我們将謀“新”重“質”,以“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将達利打造成食品行業的國際品牌。

惠安:沐光而行 達己利民——專訪達利食品集團副總裁許陽陽

來源 | 新福建用戶端

編輯 | 蘇劍忠

責編 | 蔡小青

稽核 | 林書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