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作者:汽車扒一扒car

耐久性都沒做完的小米SU7,可能是最近新車故障率頻發的關鍵原因。

日前,在雷軍的直播中,其坦言表示:

“再告訴大家一個以前沒講過的資訊,車隊目前還在測試,這批車我們是希望跑到15萬、20萬公裡,這樣的話車輛的生命周期全部跑完,然後看看有沒有問題,以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投入過如此大規模的測試,我們覺得全部測試完,可能會跑1100萬公裡”。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從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其中有幾個重要的資訊被釋放了出來。

一個是,小米SU7的耐久性測試還沒有完全做完,就已經開賣了,這是對後期使用者的不負責表現。

雷軍表示,這批車(每台車)希望跑到15萬/20萬公裡,做完一台車的生命周期測試。

的确,目前一手車使用者的使用強度不高,此前據易車統計,目前行業的大資料是,單車的使用強度是每年1.6萬公裡,10年以後就是16萬公裡。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這些科技企業造車,基本上不會考慮10年以後的車輛狀态。

另一個是,雷軍說行業内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測試,其實完全是在營銷使用者,比如說豐田,其每年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做車輛的耐久性測試。

耐久性測試,人力、車輛、資金不是最重要的,雷軍表示的1100萬公裡,可以是300台車、400台車,在高強度耐久場地中,跑出來的資料。

但科技産品更考驗的是時間壽命。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一年時間,所有新車跑出來的總裡程加起來,才是1100萬公裡目标,但每台車基本上都是15萬、20萬的公裡表現,誰來做20萬公裡以後的耐久性測試?

還是說,10年以後的小米SU7,就沒有考慮過壽命和故障。

科技型産品重要的不是穩定性,而是10年以後的車輛表現,晶片、電池、螢幕是否會出現故障,是否預留出了更換接口,在後期無法購買保險之後,使用者自費更換的成本高不高。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之前吐槽沃爾沃的零整比高,其實在未來的行業中,更多的關注點應該給到新能源車,後期的零整比是否比沃爾沃更加恐怖。

作為一台車,最重要的應該是壽命表現,而不是圈速、螢幕反應速度,用科技産品的角度去設計汽車,最大的問題就是放棄了底線,選擇追求流量。

一台20多萬的車如果設計壽命隻有20萬公裡,一定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在這10年之内,以每兩年為一個節點,車輛的使用體驗感都會嚴重下滑。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雖然說目前新車、一手使用者的用車周期縮短了,但考慮二手車使用者的體驗感,是對品牌長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二手車的使用體驗感差,後期維護的成本高,對品牌的傷害必然嚴重。

不少人仍然在電動化市場中,選擇站隊豐田、本田、大衆、日産等傳統企業,就是因為回頭看2014年之前的合資老車,依然非常能打,說明這些企業不僅擅長做新車,還善于維護自己的老車口碑。

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小米SU7,就已經賣了倆月了?

小米SU7在耐久性測試還沒做完的情況下就提前開售,搶占了時間優勢,後期就要看SU7的故障率、耐久性和市場口碑,是否能穩定住。

畢竟車不是手機,出了問題更換的成本不高,車輛的買賣價值巨大,牽扯到了企業的口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