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方基金 | 向新而行 探秘低空經濟,解鎖市場“新藍海”

作者:大汪财經

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低空經濟,将其列為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作為打造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産業結構轉型更新的關鍵一環,低空經濟正成為我們邁向未來的重要抓手。

在創新浪潮推動下,低空經濟正迅速崛起為一片市場“新藍海”,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潛力可能讓我們眼前一亮。我們有理由相信,低空經濟将為推動大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一股“炫酷”的活力。

本期《向新而行》,南方基金作為廣州日報“發現廣州新質生産力”課題調研團隊的一員,與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大灣區空天資訊研究院總工程師周斌,以及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等一同走進廣汽研究院,與廣汽研究院飛行汽車業務研發負責人蘇慶鵬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低空經濟的發展以及相關産業機會。

從物流配送、到智慧農業、再城際通行等等,低空經濟廣闊的應用場景,正在照進現實。

作為廣州汽車的龍頭,今年3月初,廣汽飛行汽車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了一場飛行展示,首次完成城市公衆複雜低空環境下的飛行驗證。

廣汽的“飛天之路”進展如此之快,相當一部分要歸功于廣州汽車産業。廣汽研究院飛行汽車業務研發負責人蘇慶鵬認為,包括“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在内,飛行汽車約60%的核心零部件與新能源汽車相同,飛行汽車可以共享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的紅利、分攤研發成本。

除了零部件共享以外,在研發領域,飛行汽車可以共享自動駕駛等新能源汽車軟體的研發成果;在生産領域,飛行汽車可基于汽車産業鍊和工業化能力,推動更大規模生産;在服務領域,飛行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可共享智慧站、大資料中心、排程中心等基礎設施。

“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的趨勢是類似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大灣區空天資訊研究院總工程師周斌則認為,廣州對低空經濟應用的需求旺盛,應用場景豐富,相關産業具備豐沃的發展土壤。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認為,廣州正在建設國際航空樞紐,航空經濟、空港經濟發展基礎很好;另外,借助低空經濟發展,廣州汽車産業也有望找到新的增長點。

對此,南方基金中國國企ETF(代碼517180,聯接A 019311/聯接C 019312)基金經理龔濤也分享了針對相關産業投資機會的看法。

政策支援力度大

國企競争優勢凸顯

龔濤表示,國有企業在發展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産力方面競争優勢凸顯,其核心競争力主要展現在政策支援、資源豐富、公信力高等方面。

首先,政府在低空經濟領域可能會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稅收優惠、項目資助等。國企作為政府的重要支柱和執行者,政府可能會傾向于支援國企在低空經濟關鍵領域的發展,例如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等方式為國企提供更有利的環境,進而加速低空經濟的發展步伐。

其次,國企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都更為充足。不論是在研發投入還是科研人才方面,國企都存在一定優勢,更能夠推進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國企在國内市場的影響力和覆寫面廣,可以更快速地将新技術、新産品推向市場。特别是在政府采購、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國企往往具有先發優勢,能夠更容易地擷取相關項目和訂單,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國企在某些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或核心地位,還可以通過整合産業鍊和資源優勢,建立起更為完善的供應鍊體系,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效率。

最後,國企往往擁有較高的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這可以為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産品和服務赢得更多的信任和認可。消費者可能也會更傾向于選擇國企品牌的産品,尤其是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有更高要求的領域。

億級市場規模

重點關注三大方向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4月1日釋出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33.8%。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面對一片市場新藍海,南方基金經理龔濤指出,從投資的角度看,國企領域應重點關注三大方向。

首先是起飛前,也就是造飛行器,所涉及的是機械裝置、電力裝置、汽車等行業。由于低空飛行器制造是開展飛行活動的關鍵硬體和載體,是以制造業業績有望率先釋放,産業鍊下遊彈性較大。《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 2035年)》中提出2025年實作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試點運作,2035年實作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商業化、規模化應用。疊加國家級及地方性政策的支援,與飛行器制造相關行業有望迎來可觀行情。

其次是飛行中,為確定飛行的安全性和準确性,服務于飛行器的地面基礎設施必不可少。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飛行器起降點以及配套空管設施的建設,由空中交通管理系統(ATM)以及外圍設施通信、導航、監視(CNS)裝置組成,在低空空域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涉及衛星、導航、計算機等多個行業。觀察美國通航産業的發展可知,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航空産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以,通信、導航、計算機行業有望先行受益。

最後是落地後,飛行器能滿足多種應用場景。例如為農林牧漁等提供各種飛行作業活動,包括牧業飛行、航空探測等;面向相關機關乃至整個社會提供各種航空服務性飛行活動,包括醫療救護、航空物流等;面向各類消費群體提供消費性航空活動,包括飛行教育訓練、空中遊覽等。随着飛行器的不斷研發和完善,預計也會在這些行業掀起一些浪潮。

随着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國有企業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引領行業向“新”而行。南方基金也将繼續關注這一領域的創新與投資機會,與大家共同探索低空經濟的無限可能。

本文首發于泡财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