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港股研究社

2024-06-04 13:36釋出于湖南

1923年,著名的華爾街“投機之王”利弗莫爾,在他的回憶錄裡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華爾街裡沒有新鮮事,今天發生的事,過去發生過,将來也必然再次發生。”

這句話雖然說的是當時的股市投機行為,但用來形容一百年後的當下,同樣适用。

美國夢的故事,換個地方再講一遍

2017年,華爾街首次提出“FAANG”,将當時的五大技術巨頭: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谷歌集合在一個縮寫中,捕捉這些公司對市場的集體影響。後來随着微軟、特斯拉、英偉達的加入,共同組成了美股“Mag7”。

如今“Mag7”占标普500指數的總市值占比已經達到了31%,創下了曆史新高。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在美股市場以外,華爾街還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場,2023年下半年,随着歐洲股市的新高,“歐股11騎士”這個說法再度受到熱捧,阿斯麥、雀巢、歐萊雅、阿斯利康等歐洲各國的醫療、晶片、零售、美妝、奢侈品企業皆數入選;2024年3月,美銀美林釋出中國版“Mag7”,涉及銀行保險、營運商、電信和石油煤炭,把中國股市今年以來的四大高收益闆塊囊括其中。

此時,華爾街的目光仍然在各國的傳統高股息企業上,認為這些企業更能代表當地的經濟發展。然而随着英偉達和AI的闆塊的火爆,這種态度發生了轉變。

美股市場由英偉達領銜,谷歌、特斯拉、微軟、亞馬遜、META緊随其後。而中國的百度、阿裡、騰訊等企業也在加大對AI的布局。種種迹象形成了一個共識:當AI浪潮來臨,對AI投入最大的這一批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也将最早享受AI帶來的紅利,具備潛在的投資機會。

而在華爾街看來,相較于美股的七大巨頭,中國的巨頭們仍然處在被低估且流動性不足的狀态。用知名資産管理公司Roundhill Investments首席執行官Dave Mazza的話說,“一些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投資者卻沒有進入的機會。”

為此,5月29日,該公司計劃推出ETF Lucky 8,諧音“幸運8”,将8家中概股捆綁,組成了一支ETF打包出售,待SEC稽核通過後,預計于今年夏天推出。

一旦Lucky 8稽核通過,意味着美股市場上将首次出現針對少數中概股巨頭設立的ETF。在這一點上,投資人對中美的AI相關産業投資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向:美國的AI産業的優勢在于先進晶片和算力的領先,是以資本市場更關注模型之間的先進性,更注重企業在研發層面的領先。而中國的企業的優勢在于廉價的能源和龐大的使用者市場,是以資本市場在篩選時,更偏好于擁有良好應用前景,能夠加速AI在應用層面落地的企業。

好的中概股,華爾街早已悄悄進場

和“不要把雞蛋放入同一個籃子”不同,華爾街這種篩選優質龍頭來代表整個市場走勢的做法,更像是“選出最好的籃子,再放入所有的雞蛋”。

華爾街此舉意圖再明顯不過:用中國的科技公司對标美國科技股,為意圖投資中概股的美國資本,選出了當下最好的一個“籃子”。

檔案顯示,ETF Lucky 8初始成分股包括騰訊、阿裡巴巴、拼多多、京東、美團、比亞迪、小米和百度。在這八家企業中,除了拼多多在美股上市,其餘七家均已在港股上市多年。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而回顧2021下半年以來的港股市場,恒生指數最高跌幅超50%,IPO驟減,破發變成家常便飯,投行裁員聲浪此起彼伏。直到2024年在4月19日,轉機出現,恒生指數連續兩周接近45度直線攀升,截至6月3日,漲幅超12%。

而之是以港股能演出這樣一場“史詩級”大反攻,領漲全球市場,這些公司功不可沒。在最新的一季度财報中,騰訊、拼多多均交出了遠超市場預期的“成績單”。在這些優秀的成績單驅動下,截至5月31日,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幅超14%。4隻中概網際網路/科技ETF較年初實作了15%的漲幅。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市場繁榮,是以外資對中概股的需求也逐漸增加:

根據SEC披露的一季度持倉報告,《大空頭》原型邁克爾·伯裡增持京東、阿裡巴巴,并于一季度建立倉百度;“對沖基金傳奇”大衛·泰珀選擇了高位套現美股七姐妹,轉而加倍押注阿裡巴巴、拼多多、百度,同時建倉京東。

此外,景林資産、高瓴資産、高毅資産等多家國際投資機構也先後持倉中概股。在高毅資産一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除第八重倉股的微軟之外,其餘均為中國股票,中概股占比高達90%。

然而,目前已有的中概ETF的指數成分股高達50個,覆寫面較廣,過于分散。這一點也是華爾街提出Lucky 8的原因之一:“如果你隻想買這8家公司的股票,傳統的中概股ETF很難做到,但Lucky 8可以。”

從組成成分來看,Lucky8雖然隻有8家企業,但是從網際網路到制造業、從通訊、消費到本地生活、新能源車,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皆囊括其中。

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雖然是一家制造業車企,也被一并列入了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的ETF。Roundhill對此的解釋是,“Lucky8”針對的是投資者正在尋找中國消費潛力的精确敞口,就像他們在MAG7中發現的那樣。

而新能源車作為中國目前消費端最火爆的敞口,也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化的關鍵一環,特斯拉的CEO馬斯克此前就曾表示,“相比車企,特斯拉更像是一家AI公司。”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标特斯拉,比亞迪被當成科技創新公司,也就并非意外了。

拐點已現,未來不僅是一片光明

事實上,在機構看來,不僅是比亞迪,今年一季度,整個中概股都出現了拐點。招商證券、華創證券指出,中國的網際網路和科技行業企業已從底部開始逐漸企穩回升。高盛預期消費科技與服務相關産業将脫穎而出,傾向于投資具備優質資質的大型企業,并重視其現金回報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機構做出上述判斷,主要基于以下三點:

1.行業資料支援,估值持續修複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回顧今年3月以來的股價,Lucky8中的大部分企業的估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修複,而随着6月份618消費浪潮的到來,業績的提升在今年的二季報中将會展現得更明顯。中信證券研報表示,預期消費将持續回暖,帶動市場預期轉好,持續推動估值修複。

此外,随着宏觀經濟景氣度的回升,2024年一季度,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327億元,同比增長4.7%;1-4月,軟體業務收入3.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雲計算、大資料服務共實作收入4107億元,同比增長14.3%。5月29日,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

2.基本面向好,估值仍舊偏低

從财報來看:

拼多多Q1營收同比增長131%至868.1億元,淨利潤同比暴增202%至306.0億元;

騰訊Q1營收同比增長6%至1595億元,淨利潤大增54%;

美團Q4營收同比增長22.6%至737.0億元,全年營收扭虧為盈;

小米Q1營收同比增長27%至755.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超100%;

阿裡巴巴Q4營收同比增加6.6%至2218.7億元,海外電商營收大增45%;

比亞迪Q1營收同比增3.97%至1249.44億元,淨利同比增11%至45.7億元。

百度Q1營收同比增長1%至31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2%。

京東Q1淨營收同比增長7%至2600.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8.8%至73.7億元,物流業務營收扭虧為盈。

其中,拼多多,騰訊,京東,美團的營收利潤資料均遠超市場預期,為市場定下基本面向好的印象。而從10年期PE/PB band的資料來看,這些企業估值偏低會更加明顯。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3.公司開始分紅并回購優質資産

以美股“Mag7”為例,蘋果一季度宣布回購1100億美元、Meta宣布回購500億美元,展現出美股科技巨頭對自身業務的信心。與之相對的,阿裡預計在2024年派發約40億美元的現金股息,并仍有290億美元可用于未來的股份回購。騰訊在23年派發了約320億港元的股息,并于2024年6月3日耗資約10.03億港元,回購268萬股股票,推動當天股價上漲超4%。

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一直以來,華爾街對Mag7的要求,就是既要AI,又要利潤,還要回購加股息。而如今中概股們也展現出了這樣的特征,自然也會開始受到資本的關注和追捧。

Lucky8的推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将在三個層面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一,外資機構對中概股優質資産的注意力将變得更加集中;其二,加強中概股的流動性,讓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參與到中國的AI浪潮裡來;其三,提升港股整體的估值,在任何股市裡,龍頭對指數的帶動作用都是巨大的。

中國擁有全世界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産業鍊,有着豐富的消費場景和資料。對華爾街的投資者來說,中國的AI故事或許也同樣性感,而Lucky8就是當下最好的标的。

來源:港股研究社

檢視原圖 212K

  •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 連華爾街都要抄底的中概八巨頭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