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作者:奇點聊财經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國内排第三的财管公司海銀财富,爆了。

最近,官媒直接下場,實錘海銀财富的詐騙本質,總規模超716億,460餘隻理财産品,全都是假貨,而且是從頭假到尾。

全國4萬多名投資者入坑,人均損失超百萬元。

可即便如此,海銀财富還是愣生生地維持了18年,甚至還做到了行業第3的位置。

海銀财富緣何暴雷?其所募集的700億巨資現在何處?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海銀暴雷

海銀财富豪卷700億,資本套路怎麼玩的?

其實道理說起來很簡單,還是龐氏騙局那一套,但可惜人性卻很複雜,每當類似的鐮刀揮出時,總能割到一捆又一捆的韭菜。

海銀做局的第一步,是注冊22家空殼公司,表面上看,這些公司注冊資本都在1個億以上,妥妥的實力雄厚。

可實際上,這些公司實繳資本金最多的一家也就是1萬塊,很多公司甚至連注冊位址都找不到。

緊接着,海銀又靠這22家空殼公司,捏造了上百個根本不存在的底層資産和項目,然後對這些虛假項目進行包裝,層層嵌套發行了465隻資管産品。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現在“貨”有了,那該如何賣出去呢?

該說不說,海銀财富在這方面是絕對的行家,一系列連招用下來,一般人壓根受不住。

一方面,海銀隔三差五要搞各種活動、論壇、釋出會,各種重量級媒體一個不落,還有一堆行業大拿出來站台,讓人一看就覺得,買它家理财産品隻剩兩個字——靠譜;

另一方面,海銀還擅長于“自賣自誇”,為自己進行造勢。

比如其自稱是國内僅次于諾亞和中植的第3大财富管理公司,擁有員工超2500人,為累計超過14.6萬的高淨值個人和機構提供專業服務。

再比如其在企業官網上,堂而皇之把一衆權威媒體所頒布的各種重量級獎項标在顯著位置,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勳簿。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隻不過可惜的是,包裝得再好,也掩蓋不了其龐氏騙局的本質。

海銀通過22個空殼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後,建立了龐大的資金池,這些資金池裡的錢幾乎沒有投向任何底層資産,而是被用于償還投資者的利息和本金,不斷地借新還舊,然後就是越借越多,雪球滾得越來越大,直到18年後的今天,雪球終于滾不動了。

如今4萬多名投資者的700多億資金早已不知所蹤,海銀财富已然徹底暴雷,其曾經為自己披上華麗外衣,最終卻連一塊遮羞布也沒剩下。

早有征兆

海銀财富暴雷,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早在去年12月,海銀财富就在幾乎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宣布停止兌換所有理财産品。

不給錢了,這不就是暴雷嗎?

正當海銀财富的客戶陷入恐慌,準備上門要個說法時,海銀财富的高層主動站出來了:

大家别着急,地産行業下行,我們投的項目也出現了延期還款的情況,但大家放好心,錢還是好好的,以後肯定給!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空口無憑,海銀财富給出這樣的說法,客戶當然不接受,于是沒過多久,海銀财富就提出了一個新的“兌換方案”。

有時候真的不得不感歎,要不人家能賺700多億,如此“天才”的兌換方案,一般人哪有這腦袋?

海銀财富先後一共推出了3種化債方案,即房産+白酒+健康管理3套餐,華爾街資本看了也得頂禮膜拜,叫海銀祖宗。

打個比方,比如海銀财富欠了你100萬,對方表示現在手裡沒現金,還不起,但我們這裡還有價值150萬的健康理療套餐,你要不要了解一下?

如果準備購入的話,那麼隻需要再轉給我們50萬,另外100萬就當抵債了!

如果海銀财富欠你錢比較多,比如2000萬,那也沒關系,我們老闆手裡還有價值4000萬的豪宅,隻要再補一個2000萬,就能拎包入住老闆價值4000萬的豪宅,享受當老闆的快樂。

雖然海銀财富還在忽悠,但絕大多數投資者這時候已經納過悶來了:

好家夥,這不就是割一次沒割夠,還打算再來波二次收割嗎?

隻不過,投資者怎麼想,海銀财富可能已經不再care了,反正現在已經暴雷,債多了不愁,全都随便。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錢去哪了?

現在說回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海銀财富豪卷700多億,這些錢到底去哪了?欲哭無淚的投資者們,還能拿回來多少錢?

與之前暴雷的中植系和諾亞不同,當時中植系資不抵債,主要是受房地産行業下行影響,多了一大堆的壞賬,諾亞則是被人坑,僅靠倆蘿蔔章就被騙走了300億。

盡管如此,但這兩家至少還是拿錢去真真切切地投了項目,而海銀财富從頭到尾壞到底——一開始就是做的“龐氏騙局”的買賣,目标隻有一個,就是從投資者手裡圈錢。

對700億資金的去向問題,網上有傳聞稱早已經被轉移到海外,但坦白來說,雖然肯定有一部分錢會被轉出去,但是在外彙管制的情況下,如此龐大的資金體量,想要全部轉出去不太可能。

而作為龐氏騙局,這700億資金中,其中肯定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來償還前投資人的債務和利息,最終起到借新還舊的效果。

與此同時,海銀遍布全國的1800多名理财顧問,辛辛苦苦将這些“地雷”賣出去,傭金部分也少不了。

再加上公司整體的運用費用,最終把這700多億資金瓜分一空。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這些錢還能要回來嗎?

恐怕很難。

已經轉移出去的部分不必多說,估計懸了,理财顧問吃到肚子裡的油水再吐出來,确實能夠償還一部分,但量也不可能太大,最後就是資金池中能追讨回來的資金,由于本就是一堆空殼公司,應該也不樂觀。

說到底,最後買單的終究還是4萬多名投資者,傷透了心不說,錢也通通打了水漂。

海銀爆雷,4萬多投資者人均損失百萬,700億巨資哪裡去了?

寫在最後:

最後說個神奇的事,其實早在多年前P2P集中暴雷的時候,海銀财富旗下的P2P平台“海銀會”暴雷,就曾出過一次醜聞,但卻似乎并未對其造成太大的打擊。

靠着可觀的收益率、超絕的包裝能力,海銀财富再次羅攬了一大堆的投資者,完成了又一次的收割。

但可惜的是,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海銀财富當然也跑不了。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内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