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作者:白骨青灰皆曆史

#頭條創作挑戰賽#

整個6月份,全球外交“最亮的仔”,不是向烏克蘭道歉的美國總統拜登,也不是突擊通路菲律賓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而是土耳其外長費丹。

在費丹外長通路中國,公開表态希望加入金磚之後,土耳其轉頭就對中國汽車加征40%的關稅,可以說成功做到了同時觸碰中美逆鱗,還迫使中美隻能笑臉相迎的地步。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土耳其外長費丹

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土耳其現在的行為,又會給自身帶來什麼樣的“福報”?

加入金磚和加征關稅

首先來講,為什麼說土耳其同時觸碰了中美逆鱗。

衆所周知,眼下中美博弈激烈。而在這其中,真正影響到美國霸權,或者說動搖美國霸權根基的,無疑是金磚國家組織的發展壯大。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金磚國家發展壯大,直接影響美國的全球上司力。

雖然全球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但真正有資格坐到地緣政治博弈牌桌前的,不足20個國家,這實際上也就是過去G20存在的現實根基。

大部分的國家,要麼小,要麼窮,要麼又小又窮,别說主動博弈了,很多連被大國拉攏的資格都沒有。

是以全球大國博弈,看似眼花缭亂,其實百變不離其宗,就是中美競争對地區大國的影響力。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去年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上司人峰會上,金磚正式擴員

很顯然,金磚組織的壯大,讓美國對地區性大國的影響能力,迅速的降低了。

第二,金磚組織壯大直接影響美國霸權的根基,美元結算體系。

不提金磚内部正在醞釀之中的新結算體系,那屬于要美國老命的殺手锏了,一旦問世,必然是全球金融體系重新洗牌的局面。

僅僅金磚國家擴員,各國加強本币結算這一項,就足以讓美國頭疼不已。

因為金磚國家擴員之後,金磚組織内部的貿易,就占據了全球貿易的半壁江山,一旦這些國家開始不用美元了,美元世界貨币的地位,就直接消解了一半。

綜上所述,現在的金磚,毫無疑問就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堪稱頭号大敵,而土耳其公開表态,希望加入金磚,自然屬于明火執仗地往美國眼睛裡插釘子。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石油美元體系漫畫

如果說公開表态要加入金磚,是土耳其觸犯美國的逆鱗,那麼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則屬于往中國傷口上撒鹽了。

原因同樣有二。第一是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屬性。

土耳其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并沒有區分電動汽車和非電動汽車,針對的是全部乘用車。但很顯然,中國過去并非汽車出口大國,這兩年汽車出口大增,就是新能源汽車引領的。

而新能源汽車,那是中國“新三樣”出口的“老大哥”,毋庸置疑的未來産業。它事關中國産業鍊更新的長遠戰略,任何一個國家,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都可以視之為“亡我之心不死”。

第二,是加征關稅的時間太微妙了。

眼下,中美關于電動汽車的博弈,正在關鍵時刻。美國已經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了,但美國不是關鍵,因為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到美國的數量,本就很少,歐盟才是我們重點發力的市場。

而歐盟的态度,還是猶豫的,分裂的,眼下正是歐盟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關鍵時刻,土耳其在這個時候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就屬于妥妥的傷口上撒鹽,觸碰中國逆鱗。

那麼問題來了,土耳其憑什麼這麼狂,同時把中美往死裡得罪呢?

砒霜之前的蜜糖

網上戲稱土耳其為“國中哈士奇”,事實上,土耳其一點都不“二”,還頗有點小聰明。

就以這波同時得罪中美來說,實際上人家是早有準備的。

首先,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土耳其宣布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之前,其外長剛剛結束訪華。而且,這波費丹外長訪華,姿态可以說非常誠懇。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土耳其外長費丹在新疆通路

倒不是說費丹宣稱,希望加入金磚組織,就展現出土耳其的誠懇了。事實上現在迫切的希望更多地區性大國加入金磚的,是俄羅斯,不是中國。

中國在金磚組織的問題上,希望更多國家加入,但并不急切。

費丹外長這次訪華,最見誠意的,是他特意通路了新疆。而且通路之後公開表态,說不支援、不利用民族問題進行反中行動。

與此同時,他還說改變世界,包括伊斯蘭世界對新疆維吾爾族文化權利和生活權利的現有認知,不僅對中國有利,也對土耳其、世界有利。

這個表态,才是費丹外長此次訪華,土耳其展示出來的誠意。

因為它事關中國西部的穩定,而土耳其這個伊斯蘭國家在維吾爾族的問題上力挺中國,等于讓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借助少數民族問題,攻擊中國的言行,全部變成了笑話。

正是因為先給中國做出了這項承諾,土耳其才敢在如此敏感的時機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的。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土耳其外長費丹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至于為什麼敢得罪美國,反過來看就明白了。土耳其都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了,這麼大一口糖喂到美國嘴裡,順便喂美國一口砒霜,有啥大不了的?

不就是希望加入金磚,挖美國牆角嘛?挖美國牆角的可不止土耳其一個,你美國要是在這個問題上向土耳其發難,土耳其一怒之下,不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了,看你怎麼辦?

是以說,并不是土耳其誰都敢得罪,而是人家得罪之前,早就做好了鋪墊,得罪的那叫一個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來了,土耳其這麼做,真的能夠兩邊占便宜嘛?

瓦良格号航母的前車之鑒

大概在2000年左右,中國終于從烏克蘭手中,買到了瓦良格号航母,也就是如今大陸第一艘航母“遼甯艦”的前身。

但當時“瓦良格号”沒有動力,隻能由拖船拖着回國,誰想到了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時候,土耳其突然不讓過了,并且提出一大堆的條件,包括要中國繳納10億美元保證金等等。

這基本就是攔路打劫了,但當時的土耳其,一邊打劫,一邊卻明裡暗裡的表示,是美國要求他們這麼做的,作為北約盟友,土耳其無法拒絕美國。

當時美國的确不願意讓“瓦良格号”航母到達中國,是以土耳其也不算說謊。

但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國家希臘,卻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表示願意替中國擔保,還派出自己的拖船,最終幫助中國航母通過這條海峽。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遼甯艦

當然這中間還發生了很多事情,包括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後,美國急于把自家偵察機要回去,是以同意讓土耳其放行等等。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土耳其和希臘當時截然不同的選擇。

客觀上說,土耳其當年阻攔“瓦良格号”航母歸國,也堪稱是“恰如其份”的得罪中國,并且從中撈到了一些小便宜。

而希臘選擇幫助中國,雖然有跟土耳其不對付的原因,可畢竟是得罪了美國,算是“吃力不讨好”,畢竟當時的中國,還遠沒有展現出世界第二的實力。

問題在于,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不是一時一地的,而是整體性的,長遠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略互信,民間友誼,是在一點一點的平常交往之中,積累下來的。

2008年前後,歐洲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遍地狼藉,希臘跟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愛爾蘭并稱為“歐豬五國”,屬于連自己盟友都不待見的對象。

這種艱難時刻,是中國伸出了援助助手,投資包括比雷埃弗斯港在内的諸多旗艦項目,把希臘硬生生從國家破産的懸崖邊給拖回來了。

左手金磚,右手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土耳其為何敢同時拿捏中美?

等待出口的中國電動汽車

可2014年,土耳其經濟危機,股、債、彙三市同殺,至今10年過去了,依然沒能從外彙枯竭,貨币貶值的陷阱中跳出來,有人幫土耳其一把嗎?

答案是沒有。

一個地緣位置非常重要,同時發展潛力巨大的開發中國家,沒有受到任何制裁,但國内卻跟伊朗、叙利亞似的,政局常年不穩,動不動就面臨西方顔色革命颠覆政權的危機,為什麼呢?

很簡單,經濟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不發展了,上層建築自然就不穩了。至于土耳其經濟為何不發展,原因很複雜,但土耳其這種“恰如其分”的得罪大國的外交政策,絕對是原因之一。

結語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在大國之間反複橫跳,不是沒有代價的。

土耳其不僅是在中美之間反複橫跳的問題,它還在俄美之間,俄歐之間,同樣反複橫跳。而這種看似中立,實則騎牆的外交政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土耳其隸屬北約,卻不受歐美待見,想要加入歐盟幾十年了,永遠加入不進去。

同時,埃爾多安跟普京關系很好,但土耳其跟俄羅斯之間的關系,卻隻能說表面笑嘻嘻,背後RPG。

土耳其跟美國的關系同樣不好,說是盟友,美國卻心心念念想要推翻埃爾多安政府,甚至不惜為此暗中支援政變。

一個本應該其它大國競相拉攏的地區大國,硬是把自己搞成了“人嫌狗不待見”的地步,正是土耳其隻算眼前賬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