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3 00:22釋出于四川每日經濟新聞官方賬号

每經記者:劉旭強    每經編輯:楊歡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圖檔來源:攝圖網_501699639

千萬人口和萬億GDP,一直是中國城市競争中兩大“經久不衰”的話題。

不同于“萬億GDP俱樂部”的大幅擴容,全國人口已經連續兩年下降,人口大盤見頂,搶人大戰變成零和博弈,千萬人口争奪戰,隻會愈加激烈。

特别是每年的畢業季,都是一輪“搶人大戰”。

最新一個加入争奪的是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濟南擁有52所駐濟高校。山東2024屆高校畢業生總量超過80萬人,駐濟高校畢業生規模也創下新高。

6月12日,濟南推出首個“海右人才日”,以城市的名義,向廣大人才緻敬。在此之前(5月11日),濟南還舉辦了首屆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面向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推出2.6萬個崗位。

敞門納才背後,是濟南沖刺千萬人口時間線将近的緊迫感。按照山東的規劃,到2025年濟南常住人口總量預期在1000萬人左右。而根據去年常住人口情況(943.7萬人)來看,濟南2.2萬人的增量,顯然不足以支撐其完成預定目标。

更重要的是,目前省會城市已經成為各省份繼續保持人口增長的“最強引擎”,濟南又将能否幫助山東擺脫連續兩年的人口負增長?

密集“出手”

濟南一直不乏危機感和緊迫感。

早在2017年,當地就曾直言:北面是京津冀城市群,南面面臨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強勁壓力,西面的鄭州被确定為國家中心城市,“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間塌陷。”

并向省上建議,應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濟南強則山東強。

此後的2018年底,國務院批複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地級萊蕪市,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理。2018年到2019年,濟南常住人口增加了144萬餘人,達890.87萬人。

在這之後,濟南還于2020年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出台“零門檻落戶”政策。也是在這一年,青島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07.2萬人。相比之下,省會濟南人口何時突破千萬就成了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

近幾年,濟南密集“出手”——2021年起,以“一座城的名義”,連續兩年為大學生舉辦畢業典禮,市委書記親自出場推介城市;

2022年,釋出《濟南市人才服務支援政策(30條)》《濟南市人才發展環境政策(30條)》再到《濟南市支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持續加碼,真金白銀招引人才;

2023年,濟南舉辦首屆“海右人才節”,開展系列人才招引、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和人才服務活動,并為求職群體提供食宿玩樂等系列優惠。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圖檔來源:攝圖網500454137

但從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來看,濟南的人口增勢正在一步步放緩。

2021年濟南常住人口增長9.2萬人、2022年增長7.9萬人,而到了2023年增量已經縮減至2.2萬人。按照2023年末濟南常住人口943.7萬人計算,距離千萬人口還有逾56萬人的差距。

“作為常住人口過億、GDP全國第三的經濟大省省會,人口規模達到千萬級,是濟南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接受城叔采訪時表示,要當好全省發展龍頭,濟南還須更進一步。“過于聚焦末端的人才招引,且強調資金獎補的支援方式長期來講,是難以為繼的”。

如何“強心”

一個現實問題是,作為省會,濟南難以形成強中心模式。

與濟南情況相似的還有江蘇省會南京,兩座城市人口都在950萬人左右,2025年目标人口均設定為1000萬。就在不久前,南京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繼放開大學生落戶、郊區落戶、降低積分落戶等門檻後,推出了“有房可落戶”政策。

有專家指出,從省會城市首位度來看,發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内陸省會往往一城獨大,作為省域中心城市,是全省人口的主要增長引擎;另一種是沿海省份則是“雙城記”,從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一直到山東、河北、遼甯,基本都是如此。

從過去10年的資料來看,西安、鄭州、武漢、長沙等中西部強省會城市接連晉級千萬人口俱樂部。與濟南同在900萬+級别的省會城市中,還有合肥、南京、哈爾濱、沈陽、長春等。這其中,合肥拿下了2023年的人口增量冠軍,常住人口985.3萬人,距離“千萬人口俱樂部”也僅一步之遙。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圖檔來源:攝圖網500413997

“人口是結果,而不是手段”,曾剛建議,通過“築巢引鳳”使得政策的效益更高、更長久,“适當将支援政策的重點前移,聚焦創業、就業場景的打造,同時讓人才政策跟濟南的新興産業進行更精準、更深度地對接。”

随着智能化工業的發展,對人口競争的形勢正在形成新的沖擊——這幾年的人口增量冠軍城市,比如合肥大力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內建電路等新興産業;西安發展通信、低空經濟等高新技術産業,進而帶動城市首位度的提升,道理莫不如此。

目前,濟南正全力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大資料與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産業、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産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四大主導支柱産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

就在不久前舉行的濟南首屆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上,這些領域的企業成為主角,其中不乏浪潮集團、中國重汽、濟南二機床、齊魯制藥等行業領軍企業。

以産聚人,濟南還有更多的可能性。不久前,濟南印發了《濟南市空天資訊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着力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空天資訊應用示範區、創新标杆城市和先進制造新高地。

空天資訊屬于高端裝備制造産業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交叉産業,涵蓋了低空經濟、天地一體化開發和應用等方面。相關資料預測,到2025年,全球空天資訊産業規模将突破萬億元。

雙核支撐

一個被關注到的現象是,山東省内的人口正在向青島、濟南大轉移。

資料顯示,2012-2017年這五年,山東16市的常住人口均為正增長,全省比較平均;青島、濟南各增長了42.2萬人和43.41萬人,雖然數量不少,但也不算過于突出。

但2017-2022年這個五年,情況轉變,山東已經有8個城市負增長,占比一半;青島、濟南常住人口各增長了105.16萬人、71.75萬人,和2012-2017年相比基本翻倍。

也是在2022年,山東常住人口40年來首度由增轉降,到了2023年人口減少幅度進一步擴大。從省内城市來看,2023年16城中隻有濟南、青島維持住了人口正增長,其餘14城皆陷入負增長局面。

不過從吸引全國範圍内的人口來說,青島和濟南的優勢還并不明顯。僅以省會城市為例,2023年合肥增長21.9萬人,鄭州增長18萬人,杭州增長14.6萬人,成都增長13.5萬人,西安、昆明等也增長了約8萬人,青島和濟南的增量則均未超過3萬人。

有專家指出,近些年山東人口流動更明顯一些,除了向省内的青島、濟南流動,還有向省外流動的。對于省外人口流入不多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山東以傳統制造業主導的産業結構,就業崗位和薪資水準對省外勞動力吸引力相對不足。

對于山東來說,繼續振興實體經濟,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叢集,統籌抓好傳統産業改造更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一方面能緩解“未富先老”的危機,另外也有利于擴大就業和提高生産力。

不久前,山東印發《“十大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5年)》,提出2024年新培育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10個左右、先進制造業叢集10個左右,“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10%左右;到2025年,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先進制造業叢集分别達到50個和30個,打造結構優化、創新活躍、安全穩定、開放合作的優良産業生态。

在人才方面則提到,力争用2年時間,吸引集聚青年人才140萬人以上;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産總值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件,加快實作人才發展由規模增長向效能提升、生态優化轉變。

作為發展雙引擎,濟南近3年每年新增人才數量保持在“10萬+”,青島則提出2024年引進青年人才力争15萬人,并推出了相應的支援政策。曾剛則表示,當人才發展的軟環境得到改善,當地産業和經濟活力提升,人自然會來。換句話說,人才政策容易被模仿複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競争力。

每日經濟新聞

檢視原圖 26K

  •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 沖刺千萬人口,北方省會拼命“搶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