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作者:拂史君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曆史上無論哪個朝代,造反叛亂都會被認為是世間最大的罪責,由此也隻能用最大的刑罰來處置,就是株連九族。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對于古代的皇帝而言,名義上雖為天下的天子,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自命為主子的普通人。

他守着這麼大的國家,自然害怕别人觊觎,自然想要盡可能撲滅所有想要反抗自己的火苗。

在明朝後期,由于小冰河時期的突然到來,國家大面積農田歉收,對于古代國家而言,這無疑代表着造反與動亂。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檢雖然勤政努力,但根本無法做到上行下效,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國家滅亡在自己的手裡。

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樹,成為這個皇帝最後的歸宿,至此,大明王朝滅亡。

01 明朝舊民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北京雖然陷落,但實際上隻是明朝作為全國政權的結束,實際上漢地18省的大部分地區依舊在明朝的宗室手中。

如果是此時能夠凝聚力量,或許能有複國的機會,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南方的明朝各舊部自發地組成了南明小朝廷,再後來,南明和清朝的作戰中一步一步被龜縮瓦解。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到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甚至逃跑到了東南亞地區,最終被當地的國家屈辱地遣送回國,至此,朱明王朝再無一絲痕迹。

而說回李自成起義,朱由檢,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深知自己的命運與大明王朝的危機息息相關。面對内憂外患,國家風雨飄搖,他毅然決定自盡以避免家族的屈辱。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不可預見的轉折。在那場浩劫中,他的幾個皇子竟然僥幸逃脫了,他們分别是朱慈朗、朱慈炯和朱慈炤。這三個皇子成了明朝忠臣心中複國的全部希望,也成了清王朝日漸擴張的最大隐患。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朱由檢去世後,明朝迅速陷入了混亂,清軍步步緊逼,各地割據勢力也紛紛崛起。然而,在這混亂之中,許多明朝的忠臣依然心系複國大業。他們悄悄地将朱慈朗、朱慈炯和朱慈炤藏匿起來,保護這三個稚嫩的生命免受敵人的毒手。這三位皇子雖年幼,但他們身上卻承載着一個王朝複興的希望。

朱慈朗是三兄弟中的長子,自幼聰慧過人。在父親去世後,他肩負起了照顧弟弟們的責任。朱慈炯,次子,性格堅韌,勇敢果決,雖然年紀尚小,但已展現出非凡的上司才能。朱慈炤,幼子,天真活潑,但在戰亂中迅速成長,逐漸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随着清王朝逐漸平息全國的割據勢力,明朝複國的希望也變得愈發渺茫。然而,這三個隐秘存在的皇子,卻成了清廷心腹大患。清朝統治者深知,這三個孩子雖然年幼,但他們身後代表的是許許多多忠臣良将和明朝遺民的希望,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從實力上來講,這隻是三個乳臭未幹的孩子,但是他們身後所代表的是許許多多家族凝聚起來的力量。

這些家族隐藏在民間,俨然化為了一把把不知何時就會捅向清王朝的刀子。為了斬草除根,清王朝出手了。

02 清朝的手段

天下很大,要想藏下三個孩子十分容易,于是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引誘出來。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由于清朝入關之後為了平息漢人的怒火,一直采取的是懷柔政策,甚至入關前期的口号還是要為崇祯皇帝報仇。

由此,清朝人看到了機會,借機對外宣稱會善待前朝的皇族後裔,并且做出了一派大赦天下的做派。

此時的衆多皇親國戚,在颠沛流離的逃難過程中飽經風霜之苦,嬌生慣養的他們,哪裡會受得了這種委屈,他們想要回去,而此時的清朝給了他們借口。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有人說他們信了清軍的謊言是他們愚蠢,而事實上來講,更多的是他們不願意再颠沛流離而不願意相信這個消息是假的。

很快,太子朱慈烺就死在了這一場陰謀中。而說到朱慈炯,他是朱由檢的第三個兒子,别名朱三太子。

他自從逃出北京之後,就對這天地之間産生了一種深深的失望,是以就想學着建文皇帝遁入空門,避世避禍。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然而,這一切畢竟隻是一種奢望,天下大亂何處為家?果不其然,在不久之後他的行蹤就暴露了。

朱慈炯很快成為一夥前朝潰敗民兵的首領,随着名聲越來越旺,手下的士兵也是越來越多,逐漸地竟然變成了清朝都需要重視的對象。

曆史上的北宋滅亡之後,整個漢民族所爆發出來的韌性,使得他們建立了南宋這個奇迹。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最終女真人的第一個王朝金朝,就在和宋朝的對峙中逐漸腐化堕落最終被人所滅。

清朝起兵時的國号是後金,見到如此情況,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于是十分急切地就想要把這股浪潮鎮壓。

清朝士兵近乎傾巢而出,運用雷霆手段幾乎一戰定乾坤,這一戰之後,朱慈炯被抓住,朱三太子的複國似乎被扼殺在搖籃裡。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03 遍地都是三太子

清政府沒想到,正是朱三太子的這一場起義,給了許多人心中希望,一夜之間,大地上的,各種起義勢力風起雲湧,而且許多事裡都聲稱自己找到了朱三太子。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雖然真的朱三太子已經被清朝鎮殺,但是難平衆人悠悠之口,于是隻能換一種方式,大張旗鼓地尋找朱三太子。

本質上來說就是找到一個大家都認為是朱三太子的人,當着所有人的面把他殺掉,由此,朱三太子的起義浪潮自然可破。

但此人必須得和皇家有所聯系,于是,全國上下開始緊鑼密鼓地尋找前朝遺孤。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而此時,逃出皇宮的第三個皇子派上了用場。這個人就是朱慈炤。

04 天降一口大黑鍋

清政府動員了幾乎全國的力量,全力尋找明朝的皇子,然而此時,朱慈炤早已隐姓埋名多年,身份資訊早已不可考究。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原本尋找是難上加難,卻不承想因為一個細節的疏忽,造就了全家覆滅。

朱慈炤,明朝的皇子,僥幸逃脫了清軍的屠戮,為了躲避清朝的追捕,他隐姓埋名,化名為王士元。多年來,他深藏不露,默默地生活在民間,雖然心中一直懷揣着複國的希望,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也逐漸明白,隐忍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王士元在江南一個小鎮上紮下根來,娶妻生子,過起了平凡的生活。

雖然表面上他已經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深處,依然保留着身為大明皇子的自豪與責任。朱慈炤深知自己的特殊身份,不僅是他自己的隐秘,更是整個家族的希望。是以,他在給後代起名字時,不自覺地沿用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以“和”字排輩,并在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帶有提土旁。這種獨特的命名方式,既是對先祖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身份的一個微妙提醒。

這種命名方式在王士元的家族中延續下來,逐漸顯得有些不同尋常。周圍的鄰裡雖然對這個家族心生疑惑,但由于王士元為人低調,從不炫耀身份,是以也沒有引起過多的注意。然而,清廷對明朝遺孤的追捕從未停止。清朝的各地官員為了尋找前朝的遺孤,可謂是大費周章,熟讀前朝的規章制度,甚至通過各種蛛絲馬迹來追蹤遺留的皇室血脈。

王士元的家族雖然表面上安穩地生活了六十多年,但那種隐隐的危險感從未消失過。朱慈炤深知,一旦自己的身份暴露,不僅自己和家人會遭遇不測,整個家族的命運也會陷入極大的危險中。是以,他始終保持警惕,教育子孫要低調行事,不可露出任何馬腳。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随着時間的推移,清廷對各地人口的控制越來越嚴格,一些細微的線索逐漸顯露出來。王士元家族中那一代代奇特的名字,引起了地方官員的懷疑。為了徹底查清這個家族的背景,清廷派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探子,專門前來調查。

這名探子到達小鎮後,以販賣雜貨為掩護,悄悄地展開了調查。他通過走訪鄰裡,逐漸摸清了王士元家族的情況。當他發現這個家族的命名方式确實符合明朝祖制時,心中頓時起了疑心。為了進一步确認,他開始接近王士元的後代,試圖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找到更多的證據。

一天,這名探子借口賣藥,來到了王士元家門前。王士元的孫子王和土接待了他。探子裝作無意地問起了家族的情況,并且不斷提及一些明朝的舊事。王和土雖然年紀尚輕,但經過家族的教育,早已對這些事情心生警惕,他小心翼翼地應對探子的詢問,沒有透露出任何可疑的資訊。

探子見從王和土這裡得不到更多的線索,便決定改變政策。他開始通過鄰裡間的交談,了解王士元的日常生活和行蹤。他發現,王士元雖然表面上過着平凡的生活,但他的言行舉止中,總是流露出一種與普通百姓不同的氣質。這種氣質,讓探子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懷疑。

為了徹底弄清王士元的真實身份,探子決定夜探王士元的家。他潛入王士元的書房,仔細翻找各種書籍和檔案,試圖找到直接的證據。在一個隐蔽的角落,探子發現了一本家譜,翻開後赫然看到了一系列帶有“和”字輩的名字,并且每個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帶有提土旁。這一發現,讓探子興奮不已,他終于找到了确鑿的證據。

最終,朱慈炤的身份最終公之于衆。

對于清朝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替罪羊,康熙憤怒之下火速就在他身上安上了朱三太子的名字,并追究他造反的罪名并且株連九族。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被抓後康熙大怒:誅九族!

至此,明朝宗室的直系血脈全部在這個世界上斷絕。

朱慈炤去世之後,噩夢般的朱三太子徹底成為過去式,根據計算在61年裡,打着朱三太子名号起義造反竟然達到了70次,堪稱是曆史之最。

參考來源:朱三太子朱慈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