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作者:旭華說史

«——【·前言·】——»

許道甯是李成畫派最有成就者,承續了前代山水畫的技法和畫風;還能夠以自然造化為師,獨造其妙,開創“筆法簡快”“峰頭直皴”的山水技法和“峰巒峭拔,林木勁硬”的繪畫風格。許道甯是如何做到的?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現有文獻的梳理·】——»

許道甯生平的大緻經曆為:早年于京師端門賣藥贈畫,名噪一時:中年人畫院以李成為師,成為李成畫派最有成就者:晚年移居長安,以自然造化為師,脫去舊學,别成一家。

關于許道甯的籍貫問題,就目前來看,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種采用北宋劉道醇在《聖朝名畫評》中的說法,認為許道甯乃是河北河間人。持這種說法的代表學者有陳師曾、鄭午昌,俞劍華等人。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的說法,認為許道甯乃是長安人。持這種說法的有騰固,李霖燦,高木森,徐建融等學者。對許道甯的籍貫并無明确的傾向性,隻是客觀地将兩個說法呈現出來。

潘天壽的《中國繪畫史》,任伯敏的《中國繪畫通史》以及白巍的《宋遼金西夏繪畫史》。許道甯早年“市藥端門”及其“工整精巧”的畫風。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繪畫風格·】——»

許道甯早年,中年和晚年的生命軌迹與其繪畫風格演變之間的緊密關系。這成為我們分析許道甯繪畫風格演變的基本路徑。對許道甯早年繪畫作品的評價,大抵上有兩種不同甚至“沖突”的“聲音”。

許道甯早年的繪畫作品“俗惡”。最具代表性的是元代湯垕在《畫鑒》中對許道甯早年繪畫做出的評價:“許道甯初賣藥長安市中,畫山水以集衆,故蚤年畫俗惡太甚。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許道甯早年繪畫風格以及北宋山水畫審美旨趣變遷的認識。這兩種不同的評價,代表着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相差較大的審美旨趣。元代湯垕認為許道甯早年的繪畫作品“俗惡”。

其“畫山水以集衆”,而并不是如後來文人畫那樣純粹地是為了表現胸中之逸氣。其次,是許道甯早年繪畫的閱聽人。由此可知,許道甯早年繪畫作品的閱聽人大體上是市井百姓和公卿權貴,而并非文人士大夫。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宋代河北的另一位重量級畫家高益與許道甯有着極為相似的經曆。高益的成名與許道甯一樣頗有一些傳奇色彩。初來汴京時,高益以賣藥為生,為了吸引顧客附贈購藥者即興創作的“鬼神犬馬"之畫。

名重一時,其後得到當時的貴戚孫四皓的器重。通過孫四皓的引薦,高益得到宋太宗的贊賞,觀其所畫《鬼神搜山圖》“移刻”(片刻)即授其翰林圖畫院待诏之職并“敕畫"大相國寺壁畫。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民間和權貴對許道甯早年畫作的評價是“甚工”“無不稱其妙”,對高益早年畫作的評價是“得者驚異”。許道甯早年畫作妙在山水樹石法度上的“工整”“精巧”。

高益早年畫作驚異于鬼神犬馬的“畢肖”“逼真”。不論是“工整”“精巧”,還是“畢肖”“逼真”,都符合當時院畫和宗室畫的審美趣味,卻并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元代審美·】——»

在元代的湯垕看來,許道甯早年的繪畫大多以世俗的功利為目的,對其繪畫的評價是“俗惡太甚”認為中年成名之後“稍自檢束”,才有所創造。

元代是文人畫大放異彩的時代,宋代那種院畫、宗室畫文人畫并存的局面早已被打破,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占據了主導地位。通過工整的法度,精巧的畫風追求酷似畢肖的藝術效果往往被視為世俗之氣。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蘇轼就曾指出:“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元代大畫家倪瓒所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才是文人士大夫審美趣味的展現。正是在文人士大夫審美趣味的影響下。

曾經在中國繪畫中古有一席之地的"界畫"自元代以後就銷聲匿迹了。宋代河北畫家郭待诏就以“界畫"聞名。鄧椿在《畫繼》中對其有非常簡短的記載。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宋徽宗《瑞鶴圖》中所繪的白鶴和宜德門采用的就是“界畫”的技法。"言下之意,這類極為重視格法,講究尺度精準的繪畫被認為“匠氣"太重,而後世推崇的是表現文人胸中逸氣的元人繪畫,故此界畫逐漸消失。

從許道甯早年的人生經曆以及人們對其早年繪畫兩種“沖突”的評價,再到界畫的消隐,可以看到中國繪畫逐漸從北宋初年多種畫風并存的局面逐漸走向以文人士大夫的。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許道甯中年師法李成及其“蕭疏清曠”的畫風,所謂“稍自檢束”主要是指許道甯摒棄“工整”“精巧”的畫風,日益向文人士大夫的繪畫風格靠近。

這主要展現在許道甯進人畫院以後自覺地師法當時最負盛名的山水畫大師李成,且能夠“得成之氣”,逐漸形成“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繪畫風格。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許道甯對繪畫藝術具有天然的敏感和禀賦。早年以“市藥"為生,能夠通過“工整"的山石樹木繪畫赢得民間和權貴的青睐。中年進入畫院之後,雖然以當時畫院的屈鼎為師,卻不限于此。

能夠自覺地師法更有創造性的李成,最終成為畫院翹楚。蘇轼《東坡題跋》中記載:秦人有屈鼎筆者,許道甯之師。善分布澗谷,間見曲折之狀,然有筆而無思緻,林木皆煙而已。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道甯氣格似過之,學不及也。可見,許道甯在畫院雖以屈鼎為師,然而“氣格似過之”,在繪畫天賦和成就上都遠勝屈鼎,甚至屈鼎之孫為了生計也不得不改學許道甯。

據《送屈用誠序》中記可見,屈鼎的畫作在當時并不受歡迎,反而是作為弟子的許道甯更受推崇,更有市場。是以,在繪畫市場上,進入畫院的許道甯依然表現出早年賣藥贈畫時的超強号召力。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在仁宗朝三次拜相的張士遜贈詩是這種超強号召力最有力的表現。張士遜乃是宋太宗淳化三年進士,與陳堯佐、範仲淹、蘇轍等交往頗深,在北宋政壇影響頗大。

《聖朝名畫評》和《宜和畫譜》對此皆有記載。《聖朝名畫評》的記載是:“相國寺張文懿公令道甯畫其居壁及屏風等,文懿深加賞愛,作歌贈之。"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宜和畫譜》的記載是,“張士遜一見賞詠久之,因贈以歌,其略雲:李成謝世範寬死,唯有長安許道甯,時以為榮。"張士遜的這一句贈詩無疑将許道甯推到了北宋畫壇的巅峰位置。

這反映出許道甯對不同階層審美趣味的敏銳感覺力以及極強的繪畫天賦。許道甯的生命軌迹與其繪畫創作有着緊密的關系。許道甯早年在汴京賣藥贈畫,其工整、精巧的繪畫風格在民間和權貴中名噪一時。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結語·】——»

這種畫風并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旨趣。中年進入畫院,他能夠自覺地以李成為師,形成了“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畫風,并成為李成畫派最有成就者。

及至晚年遊覽終南、太華二山,以自然造化為師,命意狂逸,終于脫去舊學,開創“筆畫簡快”“峰頭直皴”"的繪畫技法和“峰巒峭拔,林木勁硬”的藝術風格,最終成就一家之體。

李成畫派的傳人——許道甯賣藥送畫,沒想到後來畫比藥貴

資訊來源:

《書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