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千億醫療裝置以舊換新,誰買單?誰獲益?

作者:體外診斷網

在新一輪政策紅利的推動下,醫療裝置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自今年3月國務院釋出《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6月12日,已有北京、遼甯、江蘇、重慶、湖北、福州等23個省市釋出衛生健康領域裝置疊代更新的具體方案。除國家檔案中明确的醫學影像類、放射治療類、遠端醫療類、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置更新外,部分地區還将檢驗檢查裝置、重症監護裝置等加入到了落實方案中。

《方案》還強調,要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資訊化設施疊代更新。

機構資料顯示,醫療裝置是大陸醫療器械市場佔有率最大的領域,2022年市場規模為5737億元,約占整體醫療器械的59%,預計2023年仍将保持10%的同比增長。随着各地醫療裝置更新方案的實施,以CT、MR、XR、超聲、内鏡、血液透析機等主流醫療裝置的更換需求将大幅增加,市場潛力巨大。

随着各省醫療裝置更新方案的陸續出台,相關投資規模與費用配置設定愈發清晰,也預示着醫療裝置領域的千億市場争奪戰已然打響,必将對未來醫療裝置的采購政策與趨勢産生深遠影響。

01 誰來買單?

在《方案》釋出兩個月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釋出會,會上宣布将設立高達5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以支援醫療裝置等相關行業的更新與更新。貸款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此外,為了加速政策的落地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還鼓勵各地政府抓緊采取行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台貸款貼息、以舊換新補貼、消費券等一系列支援政策。

以廣東省為代表的省份就率先公布了醫療裝置投資規模,對裝置更新落地有了較為明确的量化指引。

6月12日,廣東發改委官網釋出《廣東省醫療衛生領域裝置更新有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根據《公示》,裝置更新項目拟購置裝置共2171台(套),涉及資金約53.93億元。資金來源為中央投資約24.21億元,其餘資金由使用機關自籌,省、市、縣(市、區)财政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解決。

按照此前廣東衛健委印發《廣東省推進衛生健康領域裝置設施疊代更新工作方案》,到2024年底,更新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影像、放射治療、遠端診療以及手術機器人等裝置0.6萬台的目标,其在醫療衛生領域裝置更新項目的投資數額還會繼續增長。

由此可見,裝置更新資金來源由中央投資、機關自籌、地方财政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組成。有業内人士分析,各省份的醫療裝置更新方案也可以稱為國債計劃,此前,裝置購買項目多是地方政府出資。而此次大規模裝置更新作為國債的一部分,相當于向中央申請擷取資金,是以地方政府面臨的财政壓力會小很多。

今年,大陸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重點聚焦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等6大領域,并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目前,地方政府及機構正在積極籌備超長期特别國債項目申報,用于包括醫療在内的17個細分領域中裝置更新和技術研發等。

02 國内外廠商瞄準換新機遇

國家發改委指出,此次推動裝置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需以市場為主導,政府作為引導力量,同時鼓勵各類市場經營主體踴躍參與。這也預示着中國醫療裝置市場的競争将會加劇。

跨國企業中,以“GPS”三大巨頭為代表的企業,也瞄準了大規模裝置更新政策,各自推出了“以舊換新”方案。

今年3月,GE率先推出了涵蓋16款産品與解決方案的煥新更新,着重強調裝置的國産化、高端化、智能化及綠色化屬性。緊接着,飛利浦也推出了名為“以心煥欣”的計劃,該計劃覆寫了磁共振、CT、血管機、超聲、院内監護、睡眠呼吸及企業資訊化等多個領域。同樣,西門子醫療也不甘示弱,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了14款多元化的煥新方案,這些方案涵蓋了影像診斷、臨床醫療、超聲診斷、數字化和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據資料顯示,目前西門子醫療的影像裝置全産品線已經實作了國産化,其供應鍊的本土化率也已經超過了80%。

從這些企業推出的方案來看,其力度之大非同一般。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副總裁浦峥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更是直言不諱,稱“‘以舊換新’政策的提出對整個醫療市場來講是一個利好消息,尤其是對像我們這樣在中國紮根多年的企業。”

近年來,跨國企業紛紛加大“本地化”改革力度,然而卻未能完全扭轉其在中國區的業績下滑趨勢。從“GPS”的一季度财報來看,中國區的業績出現了集體下滑。

GE醫療2024年第一季度财報顯示,中國市場營收5.97億美元,同比下滑11%;飛利浦醫療同期來自中國的訂單數量減少3.8%;而西門子醫療自然年份第一季度财報顯示其全球業務營收約58.5億美元,同比增長3%,但中國區業務營收6.40億美元,同比下滑14%,成為西門子全球唯一業績下滑的市場。

此外,此次醫療裝置以舊換新的政策普遍被業内人士視為推動國内生物醫藥産業資源更新的重要契機。在這個過程中,國産醫療裝置的崛起,将在這一輪更新中發揮重要作用,受益明顯,這也将進一步影響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産品銷售。

然而,盡管國産醫療裝置企業在高端産品線上開始參與全球競争,且在價格上具備優勢,但為了確定在這一輪大規模裝置更新中抓住機遇,推進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關鍵環節實作自主可控。

與此同時,國内醫療裝置廠商也在期待這一輪大規模裝置更新帶來的新機遇,并希望相關政策能夠進一步細化,明确折價标準等具體操作細則。

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在“新一輪‘以舊換新’”系列專題報道中強調,高端裝備核心技術不僅要實作自主可控,對标國際标準,而且力求産品全線覆寫,以臨床應用為導向,有序推進裝置、應用、工作流等方面的源頭創新。去年7月,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影醫療等多家機關共同研發,中國首台國産核磁共振儀器成功實作量産。

此外,邁瑞醫療也在近期的機構調研中表達了對以舊換新政策的積極看法。邁瑞表示,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醫療裝置的采購需求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邁瑞也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推出“裝置+IT+AI”解決方案,以資訊化、自動化、智能化位抓手,為醫院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全面支撐。

開立醫療6月份推出了覆寫超聲醫學影像、内鏡診療、微創外科和心血管介入及數字醫療領域推出“以舊換新”方案。開立醫療表示,中國醫療裝置需求市場已蓄勢待發,新的需求體量将為國産醫療裝置高品質發展增添動力,實作高端醫療裝置自主可控,優質醫療資源覆寫率持續增長。

可以看出,在行業競争的當下,“以舊換新”政策被市場和企業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并将為整個醫療裝置行業創新技術的加速應用、産業轉型更新提供強有力的推動。

03 未來裝置采購之路怎麼走?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釋出了《關于做好醫療衛生領域2024年裝置更新工作的預通知》,其中的核心要點之一是提出了市級及以下醫療裝置更新原則上将采用省級集中采購的方式,由省級相關部門立項審批、組織采購。

目前,醫用耗材的集中采購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一些省市和集團也已經開始嘗試醫療裝置的集中采購。然而,關于裝置集采是否會在全國範圍内鋪開,以及結合醫療裝置以舊換新政策,未來裝置采購是更傾向于集中采購還是以舊換新?這些問題成為行業内關注的焦點。

從裝置采購需求來看,以舊換新政策确實滿足了對于醫療裝置品質的要求。從各大企業推出的以舊換新方案來看,高端、智能、綠色成為“煥新方案”的關鍵詞。此外,醫院在進行裝置采購時也會進行相應的可行性研究,確定新裝置能夠滿足臨床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更重要的是,大規模的裝置更新也滿足了市場對“量”的需求,滿足“帶量采購”要求。

但無論如何,醫療機構期待以更合理的價格配置到更好的醫療裝置,大型醫療裝置動辄要使用10年以上,是以,在醫療裝置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確定資金的有效利用,強化裝置采購監管更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或将破解醫療裝置更新換代過程中的資金、機制等根本問題。對于醫療裝置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機遇。至于裝置采購的未來方向,無論是集采還是以舊換新,都将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政策的引導而逐漸明确。

來源:億歐健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