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散文|尋找青色密碼

作者:奇幻喜鵲m

文/誼和

2024年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創作大會,讓散文愛好者在青州古城相聚。去年的蓮台山會會員創作大會後,自己收獲了滿滿的一年。今年的青州活動一定要參加,一是看一下古九州中,唯一用顔色标記的青州之謎,二是要認真聽一下專家的報告,與文友交流,找到散文寫作“寶典”。

高德地圖查一下,駕車到青州是160公裡,需2小時,過路費65元。如果自駕的話,可以走一段最新的濟南到濰坊的高速公路。從12306上檢視濟南到青州的火車資訊,發現坐火車去比自駕更友善。一個小時就到,三十元左右。下車後再打車去酒店,也是三十元左右。相比較而言坐火車省心了很多,妻子最關心的是路途上的勞累。尤其是結束當天是中午飯後往回返,正是容易疲勞犯困的時間。到火車上就可安心休息,不用緊緊張張地盯着方向盤,研究後也就傾向于坐火車去了。當然,還有一個小心思是,報到這一天早一點到,可以去青州古城轉一下,看看這個盛傳的5A古城。

當代散文|尋找青色密碼

從曆史中找一下坐标。青州是大禹治水時的古九州之一,有7000年的曆史,5000年的文明史,還曾有12年是國都。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周禮》記載說:正東曰青州。蓋因土層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呂氏春秋》則稱“東方之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富海之饒”,這是不是就是現在“廣饒”的寓意?從位置上講,說它“東北據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有了“海岱惟青州”。泰山之青,渤海之藍,加之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為了”文化潤色,成了山東“海岱”的調色盤。

關于青州之青,還想到一定要看一下《青色極簡史》和《藝術家們》。《青色極簡史》一定有更專業的青色研究。《藝術家們》的馮骥才說:所有的顔色都是語言。他是用兩支筆寫,一支是畫筆,一支是鋼筆。那畫筆一定描繪過青色,那鋼筆一定描述過青色。尤其是他說的“顔色會說話”,首先想到的是如果要有顔色,一定先得有陽光。如果沒有陽光,那什麼顔色也看不到——“色即是空”。那陽光也如行走的曆史,又如“日圭”刻下了時光的腳步。

看到了參加會議的朋友圈中有268人參加大會,看到了會議朋友圈中有人曬從杭州到青州的22日的火車票是484元。也就看到了山東散文學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看到了文學愛好者也真的是“愛好”。

坐高鐵從“海右此亭古”的濟南到青州隻需一小時,真的太友善了。

春分已過,大地還儲存了冬天的意蘊,循着冬的暖意朦胧來“東方古州”。與想象中的青州相比,它似乎還未從驚蟄中醒來。在住宿的貝隆花園,看到青州固執地堅守着“青”的信念,把青色抹在了“原住居民”側柏樹上,或是塗在了“客家式”移栽來的松樹上。這古老的青色遺風,應該是祖祖輩輩幾千年了,雖不蒼翠可也包裹起了這片土地的生命。這些松柏看到今天來到的“後生們”,是因為春天之青相約于此了。擡眼望去,駝山、雲門山松柏的青色一直洇向空中。矗立于酒店對面寶塔的铎鈴,搖動的可是五千年前青色的聲音?

當代散文|尋找青色密碼

青州成了收獲福地。

第一收獲是青州古城和青州博物館的參觀,看到了東方之州的前世今生。青岱古城中的偶園、歐陽修紀念館的拜谒。陽光透過明朝的桂花、迎春花葉子的視窗,讓來朝拜“福祿康壽”石的人們夢想成真。在青州博物館,我們與北齊(公元550—577年)龍興寺的“東方微笑女神”相約,詢問她如何“笑看人生”一千五百多年。她告訴我們,那是在古城對甯靜和慈愛的堅守,讓她成了“青州名片”。“經變畫”的刻石、雕塑、壁畫,走過了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也走到了龍興寺。在沒有機會識字的“文盲群體”普通群眾中,用比文字更傳神的“友善法門”,“聲情并茂”“活靈活現”傳遞了人間之愛,在傳承中國文化中有文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還有博物館中唯一的明朝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卷,讓那麼多崇尚“第一”的學生、家長、公民——幾萬人的隊伍從你身旁排到展廳、走廊、博物館廣場。用真誠的心來“集體”朝拜,在這莊重的儀式中浸潤“出類拔萃”。

第二大收獲是《北方文學》的主編袁振發點評了自己的文章《蝽象》。他說:

“蝽象”一文,寫參加一個會議,通過“蝽象”産生聯想。這個蝽象在作家的書房裡享受冬天的休眠,甚至爬上作家的電腦,甚至作家走步的聲也聽到了。這種聯想作為一篇散文,我覺得寫得很棒,也很漂亮,他的切入點從這個切口切下來。那麼非常遺憾地是,寫作者沒有沿着這條思考的軌迹繼續下來。我的感覺是他又偏了,因為你這個題目是蝽象,應該還是圍繞着蝽象,然後切入,來襯托結構,寫想表達文章的這種寓意,社會哲理性。那麼你寫着寫着就舒暢了。應該還是圍繞着蝽象來産生你的聯想,然後把你想表達出來的寄托在這個象,借它來表達,叫“以物喻意”這個意思,文章有一些亮點。但這文章我分析就是缺少創作的經驗,你不是不會表達,語言也夠了,那麼就是你的經驗問題,或者說你的閱讀量不夠,讀得少,你表達的形式,那就顯得太局促了,太單一了。

與袁先生并不認識,這推心置腹的點評,是最純真質樸的。這可是從方向上和方法上給自己指點了迷津。少“創作”經驗,表達形式局促單一,當是彌補的弱項。原來自己隻是想記錄一下生活,從未上升到“創作”的高度。現清楚了應該從過去工作的“經驗”中,遷移轉化為散文寫作的“經驗”,方法上要“深挖井”。袁主編建議非常中肯,你就順着一條線——“中心思想”寫下去。是以,要按新思路修改原文,按蝽象的“思維”繼續往下寫,應該有一個新境界。

第三大收獲是穆濤先生的“中國人推崇的文章風氣”報告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這種高層次學術報告,宏觀上從唐代的杜甫、韓愈,宋代的蘇轼三位“風骨”推崇的文化主調,讓我們清楚了中國二千多年的曆史坐标中的“民風”“文風”之基。當然,也談到了陶淵明的田園詩無政治情節、不憂國憂民的“無可奈何”時代大背景,出世的心态又融合了道家的文化。他解讀《詩經》更多的是從社會學、政治學民意調查的角度,也是“以詩證史”的觀點。穆老師推薦的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蕭統的《古詩十九首》,這些書都下單了,再下一番研讀經典的功夫。

穆老師的報告啟示我們,即使寫點小文章,也應該是處于清醒狀态,知道社會推崇什麼樣的文章,是什麼樣的文風。要去除浮淺之風,不随波逐流,成為社會高潔的淨化劑、洗衣液,真正關心社會的發展。聽他的報告後自己感覺變得清醒了,好多的迷惑在他的“慢條絲語”中茅塞頓開,感覺他給了我們一把寫好散文的密鑰。

當代散文|尋找青色密碼

“我在青州等你!”

遠眺雲門山遐想不斷,“雲門山”真的就是那個秦始皇令人開鑿的山洞之門,雲從中穿過而得名嗎?想到《青色極簡史》中最經典的“雨過天晴雲開處,這般顔色做将來”時頓悟,這應該是“雲開處”——如“混沌初開,物生之色”,那雲門是“天青”之門,那雲門山是“天青”之山及寸長的“壽”字,是在天青的畫卷中蓋上的一枚朱砂印章!那天青之色流淌成泰山之岱、渤海之藍,青州的風成為青風,青州的味道成為青味。“群青”彙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我在青州找到了你!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