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年癌症幸存者的焦慮和抑郁管理:ASCO 指南更新

作者:可靠儒雅國小生

成年癌症幸存者的焦慮和抑郁管理:ASCO 指南更新

目的

更新美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關于成年癌症幸存者焦慮和抑郁症管理的指南。

方法

召開了多學科專家小組會議來更新該指南。對 2013 年至 2021 年發表的證據進行了系統回顧。

結果

證據基礎包括 17 篇系統評價 ± 荟萃分析(9 篇針對社會心理幹預,4 篇針對體育鍛煉,3 篇針對正念減壓 [MBSR],1 篇針對藥物幹預),以及另外 44 篇随機對照試驗。心理、教育和社會心理幹預可改善抑郁和焦慮。關于癌症幸存者抑郁和焦慮的藥物治療證據不一緻。少數群體幸存者的納入不足被指出,并被确定為向少數族裔人群提供高品質護理的重要考慮因素。

建議

建議采用階梯式護理模式,即根據症狀嚴重程度提供最有效且資源投入最少的幹預措施。所有惡性良性腫瘤患者都應接受有關抑郁和焦慮的教育。對于有中度抑郁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認知行為療法 (CBT)、行為激活 (BA)、MBSR、結構化體育活動或經驗支援的心理社會幹預。對于有中度焦慮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 CBT、BA、結構化體育活動、接受和承諾療法或心理社會幹預。對于有嚴重抑郁或焦慮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認知療法、BA、CBT、MBSR 或人際關系療法。對于無法獲得一線治療、更喜歡藥物治療、之前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或在第一線心理或行為管理後沒有改善的患者,治療醫生可能會提供抑郁或焦慮的藥物治療方案。

介紹

2023 年,美國預計将新增 1,958,310 例癌症病例。據估計,到 2040 年,僅在美國,癌症患者和癌症康複者人數将達到約 2600 萬人。全世界所有癌症的 5 年患病率估計為 5050 萬人。在照顧越來越多的癌症幸存者時,一個常常被忽視的方面是癌症對心理的影響。與一般人群對照組相比,癌症患者任何精神障礙的 12 個月患病率都明顯更高(比值比 [OR],1.28;95% CI,1.14 至 1.45)。癌症患者的心理症狀未得到充分認識和治療。這些症狀可能被忽視為對癌症診斷的正常反應,或被解釋為繼發于身體症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ASCO)于 2014 年7 月釋出了正常篩查建議,使用經過驗證的已發表的措施為轉診和治療提供指導。

盡管如此,識别和治療患有共病精神疾病(無論是原有的還是新出現的)的癌症患者仍然至關重要。如先前指南 所述并在此重申,壓力、抑郁和焦慮普遍存在,并貫穿整個生存軌迹。被診斷患有癌症的成年人報告的壓力水準高于健康對照組,診斷和開始治療是最緊張的時刻。在短期内,壓力與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症狀、負面生活品質、身體症狀和治療發病率共同變化,而從長期來看,資料顯示其與癌症死亡率有關。

癌症患者中最常見的抑郁症是重度抑郁症和适應障礙,其他抑郁症的資料很少。抑郁症常常伴有功能障礙、身體健康狀況較差、藥物濫用和生活品質低下,而這又受到人際關系受損、身體活動 (PA) 減少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目前尚不清楚老年期的壓力源(例如合并症和伴侶喪失)如何增加風險或嚴重程度。對于晚期疾病階段和/或症狀負擔較重的患者,抑郁症狀會加重。診斷時和整個癌症發展過程中的抑郁 與治療和後續護理依從性降低、發炎加重、免疫力受損和生存率降低共同相關。

除了抑郁症,焦慮症也很常見,其中廣泛性焦慮症是這一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焦慮症是一種仍未得到充分重視的疾病。焦慮程度加劇預示着不遵守推薦的治療方法, 醫療護理的使用和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導緻癌症複發。對于那些沒有患癌症的人來說,抑郁和焦慮通常會同時發生。30值得注意的是,Arch 等人發現 31% 患有焦慮症的癌症患者也患有重度抑郁障礙 (MDD)。

2023 年,預計将有 200 萬新癌症病例被診斷出來。患有抑郁症或焦慮症的人數可以通過考慮使用症狀報告與診斷訪談的研究中的患病率來估計,診斷訪談報告的患病率較低。與對照組相比,癌症患者中單相情緒障礙的抑郁患病率至少高出兩倍(重度抑郁:OR,2.07;95% CI,1.71 至 2.51;心境惡劣障礙:OR,2.93;95% CI,2.13 至 4.02)。4使用具有特定截點的自我報告工具(例如,患者健康問卷-9 ≥ 10),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狀發生率在 13% 至 27% 之間。32 - 35當使用 MDD 的診斷标準時,患病率為 14.3%。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這些估計,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總體而言,世界人口中 4.4% 患有抑郁症,這一比例明顯低于癌症患者。保守估計(14.3%),2023 年新診斷癌症并伴有 MDD 的患者人數約為 286,000 名成年人。

對于焦慮症,使用具有指定截點的自我報告工具(例如,醫院焦慮和抑郁量表≥8)的研究發現患病率估計在4%到48%之間。在使用診斷訪談的研究中,患病率約為10%。相比之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焦慮症影響了全球3.6%的人口。同樣,保守估計(10%)患有共病焦慮症的新病例數量為20萬人。

除了癌症後抑郁和焦慮引起的心理、行為和生物紊亂外,未接受治療的抑郁症患者還可能存在危險。臨床抑郁症不會緩解,患者仍然有自殘和/或自殺的風險。據報道,自殘和/或自殺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 85%(标準化死亡率為 1.85;95% CI,1.55 至 2.20),其中癌症确診後前 12 個月的風險最高,強調了對新診斷患者進行篩查的重要性。

本指南更新的目的是收集和檢查自 2014 年 Andersen 等人釋出指南以來發表的證據。2014 年指南改編自《加拿大成人癌症患者心理社會困擾 (抑郁、焦慮) 篩查、評估和護理實踐指南》,該指南解決了以下三個研究問題:對于被确診出現抑郁和/或焦慮症狀的成人癌症患者,最佳的篩查、評估和心理社會支援護理幹預措施是什麼?随着抑郁和焦慮的篩查和評估不斷改進,重新召集的專家組修改了研究問題,僅關注管理和治療。鼓勵讀者檢視ASCO 2014 年關于篩查和評估的建議(也可參見附錄表 A1),專家組認為這些建議仍然具有相關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過篩查和進一步評估,患者被認為有傷害自己和/或他人的風險,臨床醫生應将其轉介給有執照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進行緊急評估,并應采取幹預措施,以降低傷害自己和/或他人的風險(圖 1)。

成年癌症幸存者的焦慮和抑郁管理:ASCO 指南更新

指導性問題

對于成年(≥18 歲)癌症幸存者的焦慮和/或抑郁症,推薦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目标人群

成人癌症幸存者,定義為從診斷之時起至此後的任何時間,患有焦慮和/或抑郁症。

目标聽衆

醫療保健提供者包括惡性良性腫瘤學家、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社會心理和康複專業人員、綜合醫學從業者、初級保健提供者、社會工作者、護士和其他參與為癌症幸存者及其家庭成員和護理人員提供護理的人員。

方法

在指定問題和搜尋參數之後,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系統回顧,并召集專家組根據審查結果和其他考慮因素制定更新的臨床實踐指南建議。

建議

請參閱ASCO 2014 年關于篩查和評估的建議(也可在附錄表 A1 [僅線上] 中找到)。

一般管理原則

建議1.1。

應向所有癌症患者及其護理人員、家屬或可信賴的知己提供有關抑郁和焦慮的資訊。還應向他們提供資源,例如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聯系資訊,以便在機構内或機構外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治療(類型:基于證據;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1.2。

臨床醫生應采用階梯式護理模式,即在選擇焦慮和/或抑郁症治療方法時,根據症狀嚴重程度選擇最有效且資源密集程度最低的幹預措施。其他可能影響治療方法選擇的變量包括:

•精神病史,即先前的診斷,無論是否接受過治療

•藥物使用史

•先前的心理健康治療反應

•與自我護理、日常活動和/或活動能力相關的功能能力和/或限制

•複發性或晚期癌症

•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髒病)

•社會和/或經濟邊緣群體成員(例如黑人、社會經濟地位低下)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1.3。

心理健康從業者提供的心理和社會心理幹預應源于手冊化、經驗支援的治療。循證治療手冊應詳細說明内容、結構、傳遞方式、療程次數、治療持續時間和相關主題。語言、文化和社會生态背景需要指導任何治療定制(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中等)。

建議1.4。

在轉診進行進一步評估或心理護理時,臨床醫生應盡一切努力減少障礙并促進患者的跟進。确定對第一次預約的跟進至關重要,發現患者可能出現的任何障礙也很重要。此後,确定患者滿意度并協助解決任何新的和/或持續存在的障礙也會有所幫助(類型:非正式共識;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不足;推薦強度:中等)。

建議1.5。

對于同時存在抑郁和焦慮症狀的患者,應優先治療抑郁症狀。或者,可以使用統一方案治療(即結合認知行為療法 [CBT] 治療抑郁和焦慮)(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高;推薦強度:強)。

建議1.6。

對于轉診并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應定期評估治療反應(例如治療前、4周、8周和治療結束時)。(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1.7。

如果使用藥物治療,主治醫生應定期(例如 4 周和 8 周)使用标準化驗證工具評估患者症狀緩解程度、副作用和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滿意度。如果症狀穩定或惡化,主治醫生應重新評估計劃并進行修改(類型:非正式共識;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不足;推薦強度:強)。

建議1.8。

經過 8 周的抑郁和/或焦慮治療後,如果盡管依從性良好,但症狀改善甚微,則治療醫生應調整治療方案(例如,在單一治療中添加心理或藥物幹預;如果是藥物治療,則更換藥物;如果是團體治療,則參考個體治療)。如果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較低和/或存在治療障礙,則可能适用相同的考慮(類型:非正式共識;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不足;推薦強度:中等)。

作者注:目前的證據支援,針對抑郁症和焦慮症的推薦治療幹預措施是有效的治療選擇。然而,人們承認,心理健康服務的可用性、擷取的便利性、服務提供的時間和成本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因治療環境而異。為患者提供的幹預措施的選擇應基于共同決策,同時考慮到可用性、可及性、患者偏好、依從性的可能性和成本。

抑郁症狀的治療和護理選擇

建議 2.1。

對于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狀的患者,應向患者及其指定的護理人員、家屬或可信賴的知己提供文化背景和語言适宜的資訊。資訊可能包括以下内容:抑郁症的共性(頻率)、常見的心理、行為和植物性症狀、症狀惡化的迹象以及聯系醫療團隊的指征(提供聯系資訊)。(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2.2。

對于有中度抑郁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個人或團體治療,并采用以下任何一種治療方案:

•認知療法或 CBT

•行為激活(BA)

•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和鍛煉

•正念減壓(MBSR)

•使用經驗支援的組成部分(例如放松、解決問題)進行心理社會幹預。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2.3。

對于有嚴重抑郁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以下任何一種治療方案的個體化治療:

•認知療法或 CBT

•文學學士

•正念減壓

•人際關系治療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2.4。

對于無法獲得一線治療的患者、表示傾向于藥物治療的患者或一線心理或行為管理後病情沒有改善的患者,治療醫生可能會提供藥物治療方案。對于有藥物治療反應史、症狀嚴重或伴有精神病特征的患者,也應考慮藥物治療(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低;推薦強度:弱)。

合格聲明。

盡管藥物治療存在局限性且證據薄弱,但從經驗上看,有一些益處證明其可以作為替代方案。

焦慮症狀的治療和護理選擇

建議 3.1。

對于有中度至重度焦慮症狀的患者,應向患者及其指定的護理人員、家屬或可信賴的知己提供文化背景和語言适宜的資訊。資訊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壓力和焦慮的共性(頻率)、心理、行為和認知症狀、症狀惡化的迹象以及醫療團隊聯系資訊(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3.2。

對于有中度焦慮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個人或團體治療,并采用以下任何一種治療方案:

•認知行為療法

•文學學士

•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和鍛煉

• 具有實證支援的心理社會幹預措施(例如放松、解決問題)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3.3。

對于有嚴重焦慮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個體化治療,采用以下任一種治療方案:

•認知行為療法

•文學學士

•正念減壓

•人際關系治療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3.4。

對于無法獲得一線治療的患者、表示傾向于藥物治療的患者或一線心理或行為管理後沒有改善的患者,治療醫生可能會提供焦慮藥物治療方案(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低;推薦強度:弱)。

建議

臨床問題

對于成年癌症幸存者的焦慮和/或抑郁症,建議采用哪些治療方法?

一般管理原則

建議1.1。

應向所有惡性良性腫瘤患者以及患者指定的護理人員、家庭成員或可信賴的密友提供有關抑郁和焦慮的資訊。還應向他們提供資源,例如提供者的聯系資訊,以便在可用的情況下在機構内或機構外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治療(類型:基于證據;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合格聲明。

建議1.2。

在選擇焦慮和/或抑郁症治療方法時,臨床醫生應采用階梯式護理模式,即根據症狀嚴重程度選擇最有效且資源密集程度最低的幹預措施。其他可能影響治療方法選擇的變量包括:

精神病史,即先前的診斷,無論是否接受過治療

藥物濫用史

先前心理健康治療反應

與自我護理、日常活動和/或活動能力相關的功能能力和/或限制

複發性或晚期癌症

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心髒病)

社會和/或經濟邊緣群體成員(例如黑人、社會經濟地位低下)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1.3

心理健康從業者提供的心理和社會心理幹預應源于手冊化、經驗支援的治療。循證治療手冊應詳細說明内容、結構、傳遞方式、療程次數、治療持續時間和相關主題。語言、文化和社會生态背景需要指導任何治療定制(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中等)。

建議1.4

在轉診進行進一步評估或心理護理時,臨床醫生應盡一切努力減少障礙并促進患者的跟進。确定對第一次預約的跟進至關重要,發現患者可能出現的任何障礙也很重要。此後,确定患者滿意度并協助解決任何新的和/或持續存在的障礙也會有所幫助(類型:非正式共識;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不足;推薦強度:中等)。

建議1.5

對于同時存在抑郁和焦慮症狀的患者,應優先治療抑郁症狀,或者采用統一方案治療(即抑郁和焦慮的 CBT 治療相結合)(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高;推薦強度:強)。

建議1.6

對于轉診并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應定期評估治療反應(例如治療前、4周、8周和治療結束時)。(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1.7

如果使用藥物治療,主治醫生應定期(例如 4 周和 8 周)使用标準化驗證工具評估患者症狀緩解程度、副作用和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滿意度。如果症狀穩定或惡化,主治醫生應重新評估計劃并進行修改(類型:非正式共識;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不足;推薦強度:強)。

建議1.8

經過 8 周的抑郁和/或焦慮治療後,如果盡管依從性良好,但症狀改善甚微,則治療醫生應調整治療方案(例如,在單一治療中添加心理或藥物幹預;如果是藥物治療,則更換藥物;如果是團體治療,則參考個體治療)。如果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較低和/或存在治療障礙,則可能适用相同的考慮(類型:非正式共識;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不足;推薦強度:中等)。

抑郁症狀的治療和護理選擇

建議 2.1。

對于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狀的患者,應向患者及其指定的護理人員、家屬或可信賴的知己提供文化背景和語言适宜的資訊。資訊可能包括以下内容:抑郁症的共性(頻率)、常見的心理、行為和植物性症狀、症狀惡化的迹象以及聯系醫療團隊的指征(提供聯系資訊)。(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2.2。

對于有中度抑郁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個人或團體治療,并采用以下任何一種治療方案:

認知療法或 CBT

文學士

結構化 PA 和鍛煉

正念減壓(MBSR)

使用經驗支援的成分(例如放松、解決問題)進行心理社會幹預。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2.3。

對于有嚴重抑郁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以下任何一種治療方案的個體化治療:

認知療法或 CBT

文學士

減壓病康複

人際關系治療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2.4。

對于無法獲得一線治療的患者、表示傾向于藥物治療的患者或一線心理或行為管理後病情沒有改善的患者,治療醫生可能會提供藥物治療方案。對于有藥物治療反應史、症狀嚴重或伴有精神病特征的患者,也應考慮藥物治療(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低;推薦強度:弱)。

限定性聲明。盡管藥物治療存在局限性且證據薄弱,但從經驗上看,有一些證據表明其有益,足以将其作為替代方案。

焦慮症狀的治療和護理選擇

建議 3.1。

對于有中度至重度焦慮症狀的患者,應向患者及其指定的護理人員、家屬或可信賴的知己提供文化背景和語言适宜的資訊。資訊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壓力和焦慮的共性(頻率)、心理、行為和認知症狀、症狀惡化的迹象以及醫療團隊聯系資訊(類型:循證;利大于弊;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3.2。

對于有中度焦慮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個人或團體治療,并采用以下任何一種治療方案:

認知行為療法

文學士

結構化 PA 和鍛煉

具有實證支援的心理社會幹預措施(如放松、解決問題)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3.3。

對于有嚴重焦慮症狀的患者,臨床醫生應提供個體化治療,采用以下任一種治療方案:

認知行為療法

文學士

減壓病康複

人際關系治療

(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中等;推薦強度:強)。

建議 3.4。

對于無法獲得一線治療的患者、表示傾向于藥物治療的患者或一線心理或行為管理後沒有改善的患者,治療醫生可能會提供焦慮藥物治療方案(類型:基于證據;益處大于危害;證據品質:低;推薦強度:弱)。

讨論

2014 年指南強調篩查并推薦評估抑郁和焦慮症狀的措施,本指南延續了該指南,重申了篩查精神健康狀況的重要性,并讓惡性良性腫瘤學和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在發現症狀加重時做好下一步準備 — — 具體來說,進行進一步評估以确定症狀的嚴重程度、在必要時轉診治療以及在經驗支援的治療方法中做出選擇。自 2014 年指南釋出以來,篩查已成為一項護理目标,但其原則和程式仍有待全面實施。專家小組認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心理症狀篩查仍然隻是理想情況,但人們在實作這一護理标準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自 2015 年以來,癌症中心尋求癌症委員會認證時,已将痛苦篩查納入認證标準。至于管理,我們的系統評價顯示,CBT 和 BA 在減輕症狀方面取得了強勁效果。這與藥物治療的有限、低品質證據形成對比。

正如 2014 年 ASCO 指南所強調的那樣,以下主題在本次更新中仍然很重要。教育:許多醫院或中心提供針對患者的癌症治療相關資訊,包括手術、化療、免疫療法和相關主題。我們建議還應定期提供有關應對壓力、治療焦慮和抑郁的一般(第一級)材料。對于症狀加重的個體,确認和規範患者的經曆至關重要,提供的資訊包括焦慮和/或抑郁的常見體征和症狀、使用的治療類型以及治療途徑。篩查時機:雖然這不是本次更新審查的重點,但人們認識到,如何以及何時篩查癌症患者和幸存者是及時管理焦慮和抑郁的重要決定因素。診斷和開始治療之間的時期是首次篩查的重要時間,因為三分之一的患者報告在此期間經曆了嚴重的心理困擾。然而,此後的需求仍然存在;審查的許多幹預措施是在完成主要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後進行的。風險相關性:焦慮和抑郁症狀和障礙并非随機分布。症狀加重的相關性包括目前或既往患有精神病、其他慢性疾病、不良的社會健康決定因素以及功能狀态不佳等。分級護理:與上一版一樣,本指南定義了篩查随訪的級别,以實作量身定制、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患者護理。

值得注意的是,特别關注癌症中的抑郁和焦慮仍然相對較新,在此之前,已有數十年的 RCT 研究了心理和社會心理幹預措施,其重點是減輕壓力和增強應對能力,有時還改善健康行為或依從性。試驗入選時的心理篩查很少,大多數研究參與者(60%-70%)可能沒有或很少有廣泛性焦慮或重度抑郁的症狀,後者患者往往被排除在試驗之外。即便如此,一些在其他次元上有積極影響的試驗(即焦慮或抑郁不是主要結果)也被發現可以有效治療患有抑郁症的成年人。在這種背景下,當今對心理需求最大的癌症幸存者的關注是一個重大進步。對他們來說,主要的情感、認知和行為幹擾因素是抑郁症。RCT 研究人員認識到了這種情況,因為95 % 的審查研究都集中于抑郁症或與焦慮症共病。我們仍建議首先采用經過驗證的認知和/或行為療法治療抑郁症,或者考慮采用跨診斷的情緒障礙統一治療方案。

關于治療建議,本系統評價可以确認先前的建議并參考具有有希望證據的新療法。先前的指南将 CBT 和 BA 列為推薦的治療方法。本評價表明,這些治療方法仍然是首選的一線治療方法,并增加了對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組成部分(例如解決問題)的支援。CBT和 BA 對抑郁和焦慮的效果是強大的,普遍适用于性别、年齡、疾病部位、癌症軌迹時間以及來自美國、英語國家、歐洲和亞洲的患者,所有這些都與美國大規模人口測試的結果一緻。與治療成本相關,證據也證明了多種傳遞方式,包括通過應用程式、虛拟、電話等。

與之前的指南不同,不建議将藥物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聯合使用。證據并不令人信服,這是 2018 年 Cochrane 評價得出的結論,該評價對癌症患者在 6-12 周内使用抗抑郁藥物治療 MDD 的結果為無效,在藥理學試驗中,這個間隔足以檢測到效果。資料補充概述了兩項研究報告了第 3 天的積極作用,這是一個後果不明的發現,其他研究的樣本量剛好在系統評價納入的截止值内(N = 40)。當沒有或很少提供心理健康資源時,醫生可以考慮選擇藥物治療,适用于過去對抑郁或焦慮藥物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具有嚴重神經植物性或激越抑郁症症狀的患者,具有精神病性或緊張性特征的抑郁症患者,和/或患者偏好。與單純的藥物研究相比,來自英國的兩項嚴謹研究99,107均描述了一種針對 MDD 的 10 個療程的多組分 BT 治療,該治療取得了抑郁症緩解和其他益處,同時還提供了藥物管理。

心理健康危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影響到所有疾病患者,包括癌症患者。患有抑郁和/或焦慮的癌症患者無法獲得心理治療,這可歸因于組織和勞動力障礙,例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短缺,以及治療抑郁和焦慮的轉診網絡有限。為面臨此類障礙的患者提供的幹預措施的選擇應基于共同決策,同時考慮到可用性、可及性、患者偏好、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依從性和成本。

需要注意在初次診斷後定期對心理健康進行評估。發現治療前和治療後顯著的影響是必要的,但通常不足以确認對抑郁或焦慮患者的治療效果。需要進行足夠時間和重複的随訪,特别是對于已知不會改善或改善後惡化的 MDD 等疾病。此外,使用理論上相關的過程測量 - 在治療過程中進行的評估,提供确認證據,證明幹預改變了疾病的相關方面(例如,運動幹預改變日常久坐行為)和/或患者參與和/或使用幹預措施(例如,使用規定的放松措施) - 使研究人員能夠确定有效的措施。為了更廣泛地評估變化,可以使用其他措施(例如,癌症特異性壓力、應對政策、病假天數、接受的癌症治療劑量)。

已知有若幹因素會增加癌症患者的自殺風險,包括确診時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低、無伴侶關系、居住在農村或人口稀少的地區、心理合并症、絕望、癌症晚期和體能狀态不佳。危機應對計劃應作為降低短期自殺風險的簡短、實用政策随時實施。對于任何有急性自殺傾向的患者,都應遵循機構管理和轉診政策。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這項系統性文獻綜述為廣泛考慮近期使用的研究設計和方法提供了機會。早期研究設計決策可能會削弱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為這些決策會降低檢測可靠和有效效應的可能性。在 RCT 中,篩查患者至關重要(僅三分之一的研究使用),并且具有減少樣本量的潛在好處。關于後者,許多研究(三分之一)從基線組差異開始,這種情況在層内随機化時不太可能出現,因為與結果潛在相關的變量可以減少幹擾受試者方差。其他決策可能會降低統計能力,例如通常樣本量較小、樣本量不足以檢測出積極治療之間的影響,或者樣本量随時間減少。資料丢失會威脅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前所述,在招募晚期疾病患者的試驗和/或姑息治療環境中,可能會出現高死亡率。除了後者之外,RCT 中最常見的偏見來源是流失。

關于未來的研究和臨床方向,有幾個關鍵點需要反思。考慮到 CBT 效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無論是對癌症患者還是非癌症患者,進一步的論證都不會對文獻做出重大貢獻。需要實施和傳播研究,研究惡性良性腫瘤學提供者和社群環境中治療指南的接受情況。篩查後,需要采取幾個行動步驟,例如進一步評估以澄清問題并确定是否需要治療、确定心理健康提供者以供轉診等。此後的道路可能并不簡單。如前所述,有抑郁症狀的人通常缺乏遵循轉診和/或遵守治療建議所需的動力。焦慮症患者也是如此。考慮到這一點,專家小組建議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或臨床團隊的其他成員跟進患者和提供者,以確定成功過渡到心理治療。篩查需要很長時間是一個神話。相反,此後的努力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如果不提供,将給患者帶來最大的損失。

健康差距

盡管 ASCO 臨床實踐指南代表了專家關于疾病管理最佳實踐的建議,以提供最高水準的癌症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來自社會或經濟邊緣化社群的患者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有限,也可能無法獲得符合指南的治療。社會和經濟邊緣化群體的成員被定義為面臨由歧視性、性别歧視、種族主義、同志恐懼症和階級主義社會文化規範和政府政策造成的結構性不平等和系統性不平等。衆所周知,種族和民族、年齡、社會經濟地位、性取向和性别認同、地理位置以及獲得醫療和精神健康保險的機會等因素都會影響癌症治療結果。醫療保健方面的種族和族裔差異是造成美國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與其他美國人相比,種族和/或少數民族的癌症患者更容易患合并症,在接受治療方面面臨更多實質性障礙,更有可能沒有保險,并且面臨更大的接受零散治療或劣質治療的風險。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 2022 年癌症差異進展報告,種族和族裔少數群體以及其他服務不足的人群承擔着癌症和癌症治療不良影響的不成比例的負擔,包括身體、情感、社會心理和經濟挑戰。乳腺癌、前列腺癌或結直腸癌研究發現,與白人癌症幸存者相比,黑人幸存者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狀況始終較差。即使考慮到社會人口和社會心理因素,幸存者的心理健康差異仍然存在。除了種族和族裔少數群體外,與所有種族中的異性戀者相比,被認定為性少數群體的癌症幸存者患抑郁症和/或精神健康不佳的風險要高出兩到三倍。這種差距在同樣來自種族或族裔少數群體的幸存者中進一步擴大,凸顯了交叉性對癌症健康差異的影響。

在本臨床實踐指南的背景下,應考慮到這些獲得醫療護理方面的差異,醫療保健提供者應努力為這些資源匮乏的人群提供最高水準的癌症治療。此外,利益相關者應努力實作健康公平,確定公平獲得高品質的癌症護理和研究,并解決維護健康不平等的結構性障礙。在機構層面,記錄患者的描述性特征(例如種族和民族、性别認同、社會經濟地位)至關重要。衆所周知,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例如這些因素)與不良癌症和心理健康結果共同變化。收集此類資料将使機構能夠監測其在實作及時和公平的癌症治療和所有人精神健康覆寫方面的狀況。

Managemen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 Survivors of Cancer: ASCO Guideline Update - PubMedTwitterFacebookLinkedInGitHubTwitterSM-FacebookSM-Youtub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