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作者:亨克的孤獨

三峽大壩已經運作了20年,當初投入的2500多億元,外加引發的移民搬遷等問題一直都備受争議。

有人認為不該修建這個大壩,也有人認為三峽大壩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奇迹。

那麼,近20年過去,這座工程的效益是否已經超越了當年2500多億元的投資?它的價值展現在哪些方面?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本文内信源來自官方媒體【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連結附在文章末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三峽大壩耗資巨大

三峽大壩的修建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早在1992年,國務院就正式準許了三峽工程的修建。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經過兩年的前期準備,1994年12月14日,世界第一桶混凝土澆築在三峽工地,工程正式動工興建。

三峽大壩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惡勁,長江流經此處湍流湍急,河床岩石堅硬,給施工帶來了極大挑戰。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與此同時,為了建設這座超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數以十萬計的沿江居民不得不離開家鄉。

更為棘手的是,三峽工程建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也是層出不窮。這項超大型水利工程前所未有,世界上還沒有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無數技術難題需要親力親為去突破和攻克。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三峽大壩本身規模浩大無比,對混凝土、鋼筋等建築材料的要求是世所罕見的,品質要遠超正常水準。

此外,如何應對極端情況下的沖擊和破壞,比如地震、爆破等,也是工程團隊必須認真考慮和重點防範的問題,一旦出現失控,将造成無法估量的慘重損失。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經過12年的不懈努力,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代價,三峽工程終于在2006年全面竣工。

三峽大壩總投資高達2500億元人民币,如果按照現在的物價水準來計算,當年的2500億元人民币,折合現在約為5000億元人民币。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這樣龐大的投資規模,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足以見其工程的浩大。

直覺收益尚未覆寫成本

作為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在建成投産20年來,直接經濟收益雖然可觀,但尚未完全覆寫其龐大的建設和營運成本。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三峽大壩最主要的直接經濟來源是發電收入。截至2022年底,三峽水電站累計發電量已超過1.6萬億度,當年單年發電量高達787.9億千瓦時。

按照0.25元/千瓦時的保守上網電價估算,2022年三峽水電站發電收入約196.9億元。以此為基準,三峽大壩20年來的累計發電收入約為4000億元。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另一直接收入來源是旅遊業。近年三峽大壩年接待遊客量在300萬人次左右,以每人300元消費計,年旅遊收入約6億元,20年累計約120億元。

将發電和旅遊兩大收入合計,三峽大壩20年直接經濟收益約為4120億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然而,三峽工程營運需持續投入高額維護和人工成本。據透露,僅營運維護和人員工資等每年就需支出數十億元。

如果将這些間接成本計算在内,三峽大壩20年的實際總收益将大幅縮水。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專家分析認為,在扣除所有直接和間接成本後,三峽大壩目前的淨收益尚無法完全收回當年約2500億元的修建投資。

解決防洪難題,維護數千億生命财産

三峽大壩作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其核心意義并不在于直接的經濟收益,而是展現在防洪、發電、調節水資源等綜合效益上。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從這一角度來看,三峽工程雖然投資巨大,但僅憑防洪一項就早已收回了建設成本。

長江流域向來是大陸主要防洪重點,每逢汛期都存在着嚴重内澇外溺的風險。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三峽水庫擁有393億立方米的超大庫容,相當于長江年徑流量的22%,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百年防洪難題。這簡直就是一場防洪攻堅戰的決定性勝利。

據官方統計,僅在2022年這一個汛期,三峽大壩就削減了長江中下遊121億立方米的洪峰流量。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按照每立方米2元的防洪效益保守估算,2022年單年三峽大壩就為國家減少了2420億元的洪澇災害損失,堪稱是一座"印鈔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發生的一次長江特大洪水中,三峽水庫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有效攔阻了驚濤駭浪般的洪峰,為國家減少了數千億元的巨大經濟損失,保護了沿江數百萬居民的生命财産安全。當年若無三峽水庫的"犄角",後果不堪設想。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由此可見,三峽工程每年都在為國家創造着數以千億元計的防洪經濟效益,比之修建期間2500億元的投資,早已是物超所值了。

三峽工程成功解決了百年來威脅人民生命财産安全的重大災難隐患,其價值是任何金錢都難以估量的。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同時,三峽水庫還發揮了調節長江水系的作用。2022年,三峽大壩就為下遊輸送116億立方米的生态補水,確定了長江中下遊的航運和供水安全,維系了整個流域的生态平衡。這些都是金錢難以衡量的價值。

三峽大壩助力綠色發展

三峽大壩自2003年投入營運以來,在為大陸提供清潔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對于實作"雙碳"目标意義重大。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與此同時,三峽工程還為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長江航運以及沿江地區農業灌溉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展現了其綜合效益。

與燃煤發電相比,依靠水能發電避免了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進而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據測算,20年來三峽水電站減排二氧化碳總量高達19億噸,減排效益高達數千億元。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這不僅大幅減少了大陸的碳排放總量,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寶貴力量。三峽工程的營運實踐,切實助力了大陸"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标,是大陸發展清潔能源的典範。

同時,三峽水庫每年還會按計劃向下遊補充生态流量,維持長江中下遊的基本生态需求。2022年,三峽大壩就為下遊輸送了116億立方米生态補水,確定了長江水系的通暢。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此外,三峽工程還大幅改善了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條件。自三峽水庫建成後,長江中下遊5000多公裡的水域基本可以實作了12米以上水深的通航能力,極大提高了長江航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三峽水庫通過調節水位和生态補水,還為沿江地區提供了穩定的灌溉水源,大幅改善了當地農業生産條件,有利于糧食安全。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總的來說,三峽工程綜合效益顯著,在促進清潔能源利用、減少污染排放、保護生态環境、保障農業生産等方面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

結論

三峽大壩項目雖然投資巨大,但從綜合價值和長遠意義來看,其收益早已超過了投資成本,并将持續為國家和人民創造綜合效益。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我們不能片面地隻盯着三峽工程的直覺經濟收益,而忽視了它在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生态調節等諸多領域所創造的巨大價值。

事實上,三峽工程20年來在防洪方面,就為國家減少了數以萬億元計的巨大經濟損失,拯救了無數生命财産。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如果将三峽工程20年來創造的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生态調節等各方面的綜合效益計算在内,其總體價值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遠遠超過了2500億元的投資成本。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峽工程的綜合收益早就收回了投資,并将持續為國家和人民創造更多的綜合價值。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事實上,三峽工程的價值遠不止于簡單的經濟回報,它更展現在對國家和民族發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是以,我們應當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來認識和評價三峽工程,秉持全面、客觀的态度,隻有這樣才能準确認識和把握這一引領性工程的真正内涵。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三峽工程不僅是大陸現代化建設的傑出代表,更是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它在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方面的綜合價值,早已超越了單一的經濟範疇,承載着支撐國家現代化程序、維護生态安全、促進綠色發展的重大使命。

三峽大壩運作20年,當初投入2500多億元,到現在回本了嗎?

是以,三峽工程必将持續發揮獨特價值,為國家和人民創造更大綜合效益,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參考文獻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三峽工程2023年運作情況良好 http://www.sasac.gov.cn/n16582853/n16582883/c29815894/content.html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2269.3億度!三峽集團梯級水電站年度累計發電量創曆史新紀錄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4/c16469675/content.html
中國政府網 三峽庫區崛起“世界水電旅遊名城” https://www.gov.cn/xinwen/2014-12/19/content_2793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