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神奇麻麻木小暖

2024-06-19 09:25釋出于河北育兒領域創作者

日本一檔綜藝節目邀請4位素人參加了“50日變美計劃”。其中一位來自神奈川縣的21歲的大4女生Kyouka參與了實驗,并出現了驚人的變化。

Kyouka是一個非常自卑的女生,平時出門都是帶着口罩不敢見人。

在實驗中,她不斷的接受來自老師的贊美

“你的眼睛看起來很可愛。”

“黑色的頭發和紅色給她信心,不斷鼓勵她,每個人都對她說:“你真美。”于是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鏡子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很漂亮,在心裡對自己說:“其實,你很漂亮。”漸漸地,女孩真的越來越漂亮。

語言的贊美會對人産生極強的心理暗示,而這種暗示會提高對方的自信心,挖掘對方的潛力,使他變得更好。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可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卻在這一點上犯有嚴重的錯誤。

某期綜藝節目中,主持人給楊幂看到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着“對孩子殺傷力巨大的五句話”

1、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2、我養你有什麼用。

3、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

4、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

5、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在很多家長看來,這幾句話是非常平常的,在生活中不得不說。可是,你從沒有意識到這些話會對孩子産生多大的影響。

有一項調查,調查對象是全國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結果顯示在家裡被“經常打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創傷心理學研究顯示:言語上的虐待無異于靈魂的謀殺。你不經意的語言已經一句句話說得輕巧,卻一點點摧毀了孩子。批評、辱罵、輕視、比較、不合理的期待等變成了一種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隻有創傷和羞辱。

一句句不經意的批評諷刺,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子,殺人于無形,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1、 孩子出現自卑、暴躁等負面性格

佟麗娅16歲就被選入新疆歌舞團,如此驕傲的成績,卻從未得到父親的表揚。21歲時,佟麗娅決定考北電,父親不但不鼓勵女兒,還冷言冷語打擊她。父親的否定、打擊,是佟麗娅非常不自信,即使在已成為娛樂圈的當家花旦,在婚姻中,卻将自己的位置放得非常卑微。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在知乎上有一個浏覽次數百萬的問題“為什麼有些父母會經常對子女冷嘲熱諷?”

幾乎所有回答者都表示,父母的冷嘲熱諷對自己的人格發展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有的曾經或者目前依然處于抑郁狀态,父母的冷嘲熱諷成為了自己一輩子都甩不掉心理包袱。

其中,有一個回答:“非常内向自卑,對人情冷淡卻又很容易滿足,心裡會莫名很暴躁,總感覺自己戾氣越來越重。”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心理研究顯示,對六歲之前的孩子,經常說一些生氣的話,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産生自卑、内向、憂郁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他們在父母的否定中變得自卑、自我厭惡,自我否定,變得極度自卑,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

2、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據調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廢物”、“丢人”、“蠢貨”、“要你有什麼用”……父母的每一句都像一隻無形的手将孩子推向絕望的深淵。

少年犯張強淚流滿面地痛苦回憶:“在我12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我媽每天罵我,經常讓我去死。說我沒用,說我是廢物。從來就沒誇過我。記得她罵的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他憎恨母親帶給自己的憤怒和羞恥感,轉變為憎恨個社會。

他無法報複母親,就把這種報複轉到了比自己弱的人身上。最終,在母親那裡受的氣,以犯罪的形式發洩在了别人身上,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悲劇的源頭就是母親止不住的惡語!

所有的語言暴力,都是家長恃強淩弱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長時間生活在辱罵和輕視中,孩子感覺被父母嫌棄,心中充滿了憤恨、不滿、不公,對于這些孩子,情感發洩的突破口,就是以暴制暴!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3、 影響孩子的情商成長,造成低情商

布朗大學帕拉德教授上司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兒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再成年後與戀人或配偶的關系普遍不好。帕拉德說:“大喊大叫的父母沒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也就是說低情商父母難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孩子長期生活在惡語相向的環境中,他已經習慣了這種說話方式和交流方式,他會預設為這種相處方式是正常的,于是他在和别人交流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樣子。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4、将語言羞辱帶給下一代

童年時期受過言語虐待的人,大約30%會轉而羞辱自己的孩子。弗洛伊德稱之為“強迫性重複”。就是說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在人際關系尤其是親密關系當中,不斷重複我們童年時期印象最深刻的創傷或者創傷發生時的情境。

每一個劊子手,都能從原生家庭找到殘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根深蒂固,影響着孩子對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一代一代悲劇重演!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少年說》中有一個叫景頤的小姑娘“控訴”媽媽總是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較時,她的媽媽說了一句話“我認為你要不受點打擊,你會有點飄。”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打擊教育“是中國父母非常崇尚的一種教育方式,他們堅信着”有壓力才有動力”。

一個常青藤女博士在與母親争執後跳樓自殺。

母親事業有成,追求完美,對獨生女兒要求極其嚴苛。女兒面對母親的不滿質問道“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法讓你滿意?”

母親回應“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聽到母親的話,女兒縱身從陽台跳了下去!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知乎上,有網友問“如何面對父母的打擊式教育?”

高贊的回答是: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打擊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對子女的否定。

“打擊式教育”的重點就是打擊,而不是教育。父母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站在制高點上,以居高臨下的方式挖苦和否定孩子。久而久之,打擊讓孩子喪失了自我,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說:“當父母學會如何用語言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發自内心的了解與接受時,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項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産生令人驚訝的效果。”

1、父母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反思一下,你責罵孩子時的情緒,是正常的還是在發洩?

不要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垃圾桶!

即使你真的被孩子行為逼到崩潰,也請一定先閉上嘴巴,要記住沖動是魔鬼,人在沖動下經常口不擇言。

讓自己冷靜幾分鐘。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需要先冷靜一下,想想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你”。待到徹底冷靜後,再和孩子溝通。

2、将負面語言改為正面語言,多鼓勵孩子

電影《花滑女王》中,娜佳從小熱愛花滑,但天賦不佳。可是媽媽一直鼓勵女兒“你是天生的冠軍,教練一眼就看出來了。”正是媽媽的鼓勵,娜佳堅持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了奧運冠軍。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有研究表明,鼓勵能增加孩子的信心,勇氣,樂于接受挑戰的能力,激發孩子的内在驅動力。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指責孩子,而是給予足夠的支援和引導,引導孩子找到問題和解決方法。在孩子取得成功和進步時,及時給與肯定和贊賞,指出孩子進步的原因。

鼓勵和肯定能重塑孩子的自信,帶給孩子積極的動力。

3、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比較,不苛責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用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和保護的同時,也應當獲得平等和尊重。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之處,都有不同的發展水準,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較,不随便給孩子貼标簽。不對孩子過于苛責。每粒種子,都有适合它的土壤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不要讓你滿心的愛化為滿口的尖刀,不要讓你的關心變成對孩子的傷害。管好自己的嘴巴,注意自己的語言,讓孩子的教育從父母好好說話開始!

檢視原圖 11K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 “你就是個廢物”: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沒有資格談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