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穆勝:過冬的管理速赢方案

作者:穆勝咨詢
穆勝:過冬的管理速赢方案

所有企業老闆都想要管理上的“速赢方案”,尤其是中國企業老闆。所謂“速赢”,是指能夠快速見效,最好是今天行動,明天就有效,更好是這一秒投入,下一秒就有效。

問題是,管理本來就是個慢變量,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企業的老闆都是忽視管理的。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無非是要專注經營,自然選擇忽略管理。但經營和管理,更像是一枚硬币的兩個面,經營的思路在管理上得到落地,管理的體系支撐經營的意圖。對于高認知水準的老闆,它們本來就是一個東西。

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老闆開始關注管理,倒不是因為他們突然參悟了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在通過“經營”增加營收受阻的情況下,希望通過“管理”來降低成本。

由于“速赢”思想根深蒂固,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然是壓縮組織機構、減少編制、降低薪酬等方法。一段時間裡,自然是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看似收效甚大。但這種方式顯然不能持續,過于粗暴的動作也會讓組織形成内傷。

在經濟的寒冬裡,我們很難要求老闆們不去追求管理上的速赢方案。是以我們不妨反問,真的有“健康的速赢方案”嗎?

方案1:精煉組織而非壓縮組織

所謂壓縮組織,可以想象為用一個沖壓機強行壓縮物體的體積。所謂精煉組織,是通過各種手段,消除組織的備援,留下“真金”。兩者看似相同,實則天差地别。強行壓縮,雖然簡單,但真不怕破壞了内部結構?精煉組織,雖然複雜,但卻是讓企業更加健康的必由之路。

王安石變法,也知道是去冗官、冗兵、冗費,古人尚且知道通過精煉去除備援,我們現在的好多老闆,就是一台台思維簡單的“沖壓機”。

以下這些方面,都是精煉組織的機會:

  • 業務有沒有一直講故事而沒實作的現象?哪些要堅持,哪些要放棄?
  • 流程有沒有備援節點?有沒有負荷太輕的節點?
  • 職能有沒有不創造經營價值的部分?有沒有負荷太輕的建制?
  • 部門有沒有人效過低的現象?人效距離合理值的GAP,就是冗員的所在。
  • 重點崗位有沒有負荷過輕的現象?勞動定額距離合理值的GAP,就是崗位的浪費所在。
  • ……

組織精煉真有空間嗎?一定有。

空間有多大?這取決于企業的組織設計水準。

大多數企業裡,HR作為專業人士,并沒有主導組織設計,即使某些企業新增了OD(組織開發)崗位,HR們依然無法主導組織設計,因為這本來就是很多老闆喜歡自己操刀的地盤。非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後果一定是留下種種問題,這些“認知差(可稱為GAP1)”,就是組織精煉的一個機會。

另外,戰略是動态的,業務是發展的,組織設計也需要适時調整。但偏偏組織設計又有惰性,很難靈活比對戰略和業務的需求。這中間的“時間差(可稱為GAP2)”,就是組織精煉的另一個機會。

方案2:考績效而非大鍋飯

寒冬裡,老闆們往往埋怨員工感覺不到市場的寒冷,但問題是,除了他們自己激情澎湃的講話和口号,員工又有什麼機會去感覺寒氣?說到底,外面再怎麼寒冷,工資不是照樣發嗎?

通過裁員來傳遞寒氣,也隻能對沒有被裁掉的人起到短時間的震懾作用。通過降薪來傳遞寒氣,多的隻是一副副噤若寒蟬的面孔。說到底,留下來的人不會認為努力工作就能讓薪酬“漲回去”,他們隻會認為努力,甚至表演努力,才能保住工作崗位。但我們不禁要問,經濟寒冬裡企業就沒有機會了嗎?難道員工的努力就不能帶來商業的結果嗎?顯然不是呀!

老闆們需要的組織狀态是——員工都努力産出價值,再按照價值的大小,決定誰上誰下、誰走誰留、誰貧誰富。這并不是寒冬的要求,而是企業管理的一般要求。隻不過,過去的企業在高速發展中昏昏欲睡,忘記了雕琢管理;而在寒冬裡,這成為了企業持續生存的唯一底氣。客戶可能消失,但讓企業持續赢得客戶的組織能力不會消失。

要打造這種組織能力,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績效考核。具體來說,應該将戰略解碼為績效名額,再進行強考核,這樣最沒有争議,也最能留下和激勵那些真正對企業有價值的人。

在這個方面,企業有“速赢”的機會嗎?太有了。根據穆勝咨詢連續幾年釋出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中國企業過去幾年的激勵真實指數一直在5%上下,也就是說,100分的績效總分,一共就浮動5分左右,基本都是平均給分。再往前一步,沒有認真打分,有很大可能是這些所謂的績效名額根本和戰略沒有關系。大家扪心自問,有幾個企業進行過嚴謹的、從戰略到執行、從前台到中背景的戰略解碼?

方案3:做變革而非抓幹部

不少企業在業務受阻時,首先想到的是敲打幹部。他們的理由是,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道理的确是這個道理,但我們要考慮“敲打幹部”這個事情的可行性。幹部是會僞裝的,他們長期圍繞老闆,很了解老闆的喜好。是以,在寒冬裡傳遞寒氣,呼籲幹部起到帶頭作用,其實沒有太大作用,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表演出自己感受到了寒冷。

說白了,幹部們走到今天的位置,幾十年的職場經驗造就了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對于“敲打”的方式,他們早就免疫了。我記得某個輔導過的企業,老闆在某年年會上敲打說,有高管是“假高管”,但幾個高管面色卻波瀾不驚。一下會,我嘗試找幾個高管求證回報,每個人都告訴我“說的又不是我”“某些人早就該被批評了”。但搞笑的是,老闆提前透露給我的是,這幾個人都在他的批評之列。

即使有的幹部自覺性高,願意通過努力去改變,他們也很難讓自己的團隊改變,目前的狀态是長久形成的平衡,哪有那麼容易被打破?賈誼、範仲淹、張居正等人夠有自覺性吧?能力夠強吧?但他們成功了嗎?

是以,最好的“速赢方案”是在制度層面做改變,這就是要做變革。隻有老闆帶頭啟動變革,修改制度,在組織的強力權威之下,好幹部們才能借力起勢,進行團隊整風。反過來想,如果老闆僅僅批評一下幹部,就讓幹部分别去給團隊施壓。這不就相當于轉嫁了壓力?又有哪個幹部願意當這個出頭鳥?

都什麼時候了,還在玩虛招?想要速赢,又不想改變現狀,但凡有顆花生米,都不至于醉成這個樣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