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作者:蜀山史道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前言

桑弘羊,這位被尊稱為漢武帝“錢袋子”的人物,在曆史上既享有盛名又備受诟病。

作為漢朝最傑出的經濟家之一,他設計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使得國家财力大增,支撐起了漢武帝的雄圖偉業。

然而,桑弘羊的舉措也招緻了後世千年的批評,許多人将他視為導緻民生困頓的罪魁禍首。

然而,即便千年之後,我們仍在沿用他的經濟思想,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樣的沖突和智慧?桑弘羊的真實面貌究竟如何?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一、商賈之子的仕途之路

桑弘羊,出身于洛陽一個經商的富貴之家。自幼聰慧過人,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精通算賬、管理之道的他,很快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少年時代的桑弘羊已初露鋒芒,他靈活的思維和出衆的才智,引起了當地官員的注意。

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桑弘羊被推薦給了西漢盛世的締造者漢武帝劉徹。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桑弘羊披荊斬棘,成為大農丞,統領全國财政會計和币制改革。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他敏銳地觀察到當時貨币流通的弊端:錢币成色參差不齊,各地标準不一,市場混亂。桑弘羊當機立斷,聯合其他官員上書漢武帝,力陳币制革新之必要性。

在他的建議下,朝廷下令收回鑄币權,停止郡國和民間私鑄錢币,并确立以"上林三官"鑄造的五铢錢為國家唯一法定貨币。

這一改革猶如一記重錘,擊碎了貨币市場的散沙紛亂,将分裂已久的經濟體系重新統一。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商賈往來更加便利,物資流通日趨活躍,為西漢的繁榮昌盛奠定了金融基石。桑弘羊也是以嶄露頭角,成為漢武帝眼中不可多得的财經人才。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才華橫溢的桑弘羊再次被委以重任。他出任治粟都尉,代理大農令,手握國家财政經濟命脈。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崗位上,桑弘羊将書寫他人生中最輝煌的篇章。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二、桑弘羊的輝煌時刻:"富國良策"初見成效

站在權力和責任的十字路口,桑弘羊毅然選擇了改革的康莊大道。他着眼國計民生,推出了"鹽鐵官營"、"均輸"和"平準"三項舉措,為西漢的富民強國路鋪就了堅實的基石。

鹽鐵,民生之源,兵家之需。原本,鹽鐵生産散落在民間,規模小,産量低,難以為繼。桑弘羊審時度勢,果斷建議将其收歸國有。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他在全國主要産鹽鐵區設立專職官員監管,組織大規模開采和冶煉。朝廷從中擷取巨額利潤,民間就業也得到保障。一時之間,桑弘羊的名聲響徹天下,被譽為"理财奇才"。

均輸和平準,則是桑弘羊獨具慧眼的創舉。何為"均輸"?遠在邊疆的地方官員,上繳賦稅本是難事。

桑弘羊巧妙地提出,可讓他們以當地特産抵納,交由專門的均輸官員統一經營,高價倒賣,充實國庫。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而"平準",則是設立京師平準署,通過在物價高漲時抛售存貨,低落時廉價收購,調節市場供需,穩定民生。

這兩項政策,初見成效。國家财源充裕,倉廪殷實,物價平穩。"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桑弘羊似乎帶領西漢走向了曆史的康莊大道。他的政績赫赫,備受上下贊譽。

然而,這位改革先鋒的内心,卻隐藏着更加激進的理念火花。年輕氣盛的桑弘羊,正醞釀着一場更大的變革風暴。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三、商鞅再世?桑弘羊的内心世界

桑弘羊,自幼耽讀詩書,尤其對管仲和商鞅的思想情有獨鐘。他視管仲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将商業和國家聯系起來的思想家,對其富國強兵、以商立國的理念推崇備至。

而在面對賢良文學的質疑時,桑弘羊更是語驚四座,對商鞅變法大加贊賞。"商君相秦,何等威風!内立法度,外開山澤,民富國強,秦以掃六合。"桑弘羊的話,擲地有聲。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它揭示了一個真相:桑弘羊内心深處,對法治和國家意志有着近乎偏執的堅持。在他眼中,振興漢室,唯有加強中央集權的富國政策一途。

将全國經濟命脈牢牢掌控,助力漢武帝的戰略擴張,方能不負時代重托。這種國家主義色彩濃厚的理念,在當時多少有些超前。

可以想見,桑弘羊在朝中是一個異數。他的主張,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經。有人譴責他"與民争利",認為國家不應淪為逐利的商業企業。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連漢武帝本人,晚年也對桑弘羊的做法生出疑慮。《輪台诏》中,對其屯田政策的否定,昭示君臣間的隔閡已然出現。

但桑弘羊,這個心懷天下的青年才俊,絲毫沒有動搖。他堅信,唯有轉變治國理念,開疆拓土方能成就盛世。于是,他孤注一擲,在變革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四、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似乎是想給桑弘羊最後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久治不愈,召集桑弘羊等心腹大臣,與大司馬霍光托孤,共同輔佐年幼的漢昭帝。

但權力真正的歸屬,卻是那位城府頗深的霍光。很快,霍光和桑弘羊在治國方略上出現了嚴重分歧。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霍光出手了。

他廣邀天下賢士,與桑弘羊當庭辯論。從鹽鐵專營到對匈奴戰争,兩人唇槍舌劍,争執不下。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辯論結果,桑弘羊一方節節敗退。賢良文學們的高談闊論,迎合了民意,赢得漢昭帝的歡心。而桑弘羊,則因财政政策的激進而背上罵名。

他在朝中的處境,愈發艱難。更不幸的是,一樁政變陰謀,成為壓垮桑弘羊的最後一根稻草。桑弘羊被牽連其中,再難洗脫。

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理财奇才,在巅峰時刻隕落,成為權力鬥争的犧牲品。嘉惠百姓的美好構想,也随之付諸東流。

桑弘羊:漢武帝的錢袋子,卻被後世辱罵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其思想

結語

桑弘羊是一個天資聰穎、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家。他推行的政策在當時無疑有其進步意義,為漢武帝的戰争行動提供了财力支援。

但過于激進的國家幹預也引發了諸多争議,反映出經濟改革之路的艱辛。桑弘羊的人生悲劇更表明,在權力鬥争的夾縫中,再高明的才子也難免覆巢之災的結局。

但他的理财思想卻代代相傳,影響綿延兩千年。這位漢代經濟巨子的得與失,至今仍是國家治理的一面鏡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