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作者:旭華說史

«——【·前言·】——»

随着曆史程序的不斷深入發展和武帝實踐的展開,劉徹與董仲舒政見上的沖突分歧終于愈演愈烈。這自然是董、劉二人政見内部固有沖突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們二人為什麼會有沖突存在呢?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時代背景·】——»

元光二年起的連綿三十餘年的對外戰争。正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給雄心勃勃的劉徹戴上了“武帝”的桂冠;也正是這場上的“台風”,把董仲舒吹的家仁政德治的烏托邦吹得煙消雲散。

自秦以來,北方匈奴的入侵和,給剛剛立足東亞的封建大帝國造成了嚴重的、軍事威脅。秦始皇北築長城、成卒守邊,漢高祖揮戈親征,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武帝即位前的文、景二帝轉而采用防禦性的“和親”政策,這一局面一直延續至武帝初年。劉徹采用了王恢的主張,勒兵三十萬埋伏在馬邑一帶,企圖誘伏匈奴,但由于走漏消息,無功而歸。

盡管兩軍未正式交戰,但戰争的序曲已經奏響。“自始征伐四夷,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武帝發動的對匈奴的戰争是一個複雜的曆史問題。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這場傾盡國力進行的戰争極強烈地沖擊了當時社會的經濟、思想領域,對剛起“獨尊”地位的儒家思想,更無疑是一場災難。董仲舒标榜的“戰不如不戰”的儒家理想藍圖已經被拓疆辟士的劉徹束之高閣了。

伴随着頻繁戰事而來的第一個社會後果,就是社會經濟的混亂敝。《漢書·貢禹傳》載“古民亡賦算口錢。起武帝征服四夷,乃重賦于民。民産子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殺,甚可悲痛。”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太初元年至四年,劉徹僅為得汗血馬而兵伐大宛,先後動用二十餘萬兵,興師,結果僅得“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三千餘匹。”勞民傷财。繁重的徭役征發和日益增多的苛捐雜稅。

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即社會沖突日益尖銳和酷吏的應運而生。漢初,當權者為複蘇社會經濟生活,施行黃老之術,貴“虛靜”“無為”之道。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酷吏手段·】——»

這種酷吏擊斷,任重法的例子在武帝時代可謂史不乏書。難怪史遷著《史記·循吏列傳》漢朝官吏了無一人,而赫然列于《酷吏列傳》者,二十一人中,僅武帝爪牙就有十八人之多!

大批酷吏的出現,說明了當時社會階級沖突的日益激化,而酷更的被重用,則反映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劉徹在自己的實踐中對董仲舒“任德不任刑”的儒家說教并不感興趣。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當然,這種社會沖突的激化,不能完全歸結于戰事,而主要是社會生産力生産關系沖突發展的必然産物。随着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統治階級的貪婪、化也惡性膨脹起來。

武帝時,“諸官益雜置多,徒奴衆,而下河渡四百萬石及官,自來以足。”數十年間,僅糧食一項用度就猛增十幾、幾十倍。其他費用自不待言。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這種“大人病不足于上,而小民子下”的社會狀況,應當是社會沖突不斷激化的根本原因。而連綿不斷的戰事無疑又是使社會沖突日益尖銳化的催化劑。

他在位五十四年間,先後任相十三人,其中處死、令自殺者四人,黜免四人,得以善終者僅四人而已(田千秋昭帝四華卒,不列。)而且相位也兒形同虛設。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另一方面,确也反映出他對“禮文之士”的不感興趣。面對着這樣一位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封建,仲舒不厭其煩地鼓吹“虛靜無為”的主張,正是他作為生的遷腐之處。

«——【·政見不和·】——»

除了在施政方法上,武帝與董仲舒政見格格不入外,在推行什麼樣的有為這一根本問題上,他們也存在重大分歧。仲舒吹的“君權神授”理論将世俗的權力塗上了神聖的色彩。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這對于維護當時的中央集權制度自然是一味。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在這個命題的自身還有着“屈君而仰天”的逐輯内酒。作為“天子”的自然是極神聖、極可畏俱的。

作為“之于”的君主也要敬天命,依“天”的旨意立身行事,治國安邦,這也是天徑地義。在神化地上王權,使主們有所”詩”的同時,黃仲舒又将一度曾被曆史絕對化的王權小心地加以規範。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他擡出了彼岸世界的偶象“天”、“天過”企圖制約此岸世界這一“聖物”,使封建君主在行事上又有所“恐”。藍仲舒思總你系中那個規類然的至上權-“天”。

其實不過是理想化了的儒家攻治、道德觀念面已。家思想經過“天”“天道”道”的折射又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就顯得神聖而又威嚴。舒“屈君而”心命題。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他反複鼓吹的《春秋》大一統主張,究其實質,就是要将天上和人間前至國一統到儒家的王國裡。這種屈君面伸天的說敬,在劉徹那裡自然要碰釘子。

在武帝限中非非是靈驗的指揮棒。這自然也展現了他作為一個有作為的封建君主雄才大略的一面。董仲舒在上的最終失勢,是劉徹對他的災異感應論的斷然否定。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建元六年,遼東高廟,長陵高園便殿先後遭災火。董仲舒借此發揮其災異之變、天人感應理論,寫好奏章要求武帝外誅皇親諸侯“遠正最甚者”,内除“近臣在國中處旁仄及貴而不正者”以從天意。

奏章末及上,被主父偃竊而奏之武帝。劉徹大怒,召諸論罪。其弟子昌不舒不知其師所書,以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複災異。”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此事妙處還不盡在弟子罪其師,而是妙在武帝把舞文弄、滿嘴“仁政”“德治”的儒生改造成了一批以《春秋》為法典決獄的刀筆吏和劊子于。

雖苟免一死,可是他整個思想體系的支柱--天人感應論,卻由此“不敢複言”,這無疑是剝奪了他上的發言權。既然那個對人間世界有着莫大權威的“天”的指揮棒失去了靈驗,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那麼,“天道大經”“屈君而伸天”“事天如父”“循天之道”等等的律令便一下子失去了效用。一旦被抽掉了“災異感應”這塊基石,董仲舒由此而繁衍出來的整個理論便立即面臨絕境。

董仲舒告病家居時,盡管偶爾也應付一下張湯之流的質詢,也多是祠祀祭犧用家鴨抑或用野鴨好之類的鎖事:“祠宗廟或以骛當凫,骛非凫,可用否?”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這位漢代“儒者宗”在當時的生活中已經是無足輕重了。,而以“霸綜觀劉徹一生活動,儒家思想并非起主導作用。“王霸道雜用之”道”為主,這倒較為合乎史實。

之是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當時社會現狀的決定作用外,劉徹本人的思想素質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作為一個雄心勃勃、好大喜功的封建,劉徹身上确也不具備推行儒家仁政德治的條件。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結語·】——»

作為人間的至上主宰,窮盡天下聲色猶嫌不足,劉徹進而又大做其神仙夢,追求“卻老”之術幾近狂熱。對那些信口雌黃的方術騙子,劉徹也奉為貴賓。

為求得煉金術和“卻老方”他将江湖騙子栾大請進宮内“拜大為五利将軍”,區區一介方士而貴振天下。在聽了齊人公孫卿關于黃帝“仙登于天”的一派胡言之後,這位堂堂國君竟不無遺憾地感慨。

董仲舒與漢武帝,兩人的分歧如何解?儒家思想在漢代有什麼影響

劉徹這種迷信鬼神方術的生活作風同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的傳統也相去甚遠。不錯,董仲舒思想體系中也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但他并不主張出世主義,也不相信鬼神。

資訊來源:

《漢書·五行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