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作者:冷眼國學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引文

大自然中,“物種多樣性”是很重要的,過于強勢的單一物種隻會逐漸侵占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而一旦自然界也出現過高同質性,那就勢必會引發各種不可預知的災難!

借鑒大自然的法則,人類社會是不是也應該保留文化的多樣性呢?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百家争鳴的影響

在春秋戰國年間,大陸哲學史上出現了“百家争鳴”的現象,許多不同思想的先賢都試圖找到人類未來更好的發展方向,比如當時的“農家”就進行過“專事農業”的社會實踐,最後被事實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農夫這個單一職業無法完善基本的社會功能。

“百家争鳴”固然有其時代局限性,但各位先賢積極探索的精神卻是人類發展的希望之光,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精神動力。

如果當代社會還允許“百家争鳴”,又會如何呢?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獨尊儒術

自漢朝高祖立國,經曆了多年兵災之苦,文景時期都遵循着黃老思想,無為而治,給百姓以休養生息的時間,而這個階段的财富積累也是漢武帝能夠讨伐匈奴的基礎所在。由此也可知,黃老思想很适合國家休養生息的發展階段。

自漢武帝登基後,随着信奉黃老治國的當權派逐漸失勢,漢武帝開始确立“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儒家人士都積極進取,過于重視功名,遠比道家人士更喜歡有所作為,自然也比道家人士更能折騰,漢武帝窮兵黩武讨伐匈奴的做法與他推崇儒術、好大喜功的想法完全是一脈相承。

僅從漢武帝時期為了征讨匈奴導緻“海内虛空,人口減半”的結果來看,儒家思想經由帝王家改造後,完全成為了帝王手中的“思想武器”!哪怕造成如此大的社會危害,漢武帝也隻需一道“罪己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竟然沒引起巨大的社會動蕩,也難怪後世的多數昏昧帝王壓根不在乎民間怎麼想!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一刀切,簡單而粗暴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在告誡帝王諸侯們,治國要很小心謹慎,如同烹煎小魚時,要細心地進行翻轉,也要掌握好火候,稍一過分,小魚就會受損。

但是對多數帝王而言,一刀切的治國方式才是他們最喜歡的,因為省心呀!是以,漢武帝将經由統治階層改造過的儒家思想作為思想武器來進行愚民教育,以友善自己進行“一刀切”的治理!這也是為什麼他不懼怕戰後底層人反噬的底氣所在。

思想上的統一,也是“一刀切”的一種方式,更大的好處還在于清理掉可能滋生底層人反抗的其他思想的土壤,因為“獨尊儒術”後,其他思想也同時喪失了生存空間。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漢武帝的對立面

曆史圈常說:“強漢盛唐”,為什麼漢朝強而不盛?因為漢朝重武不重文,“獨尊儒術”就是一種變相的思想禁锢,是以,漢代的文化并不興盛,隻有武力強盛而已。

唐朝的興盛在于文武兼備。後世很多帝王都在走“獨尊儒術”的老路,以友善其統治,但是唐朝是個例外,唐代帝王尊儒崇道,甚至大多不排斥佛教,唐太宗更是相容并蓄,并不排斥任何正常的思想流派。

我們必須清楚一點,治國先治吏!自帝王帶頭崇尚儉樸,推廣節約,再從制度上防範官員腐化,任人唯賢,哪有治理不好的國家?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可以很簡單地論證“獨尊儒術并不是治國的良藥!”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獨尊儒術的遺毒

一言以蔽之,獨尊儒術就是另一種思想禁锢!

思想禁锢的目的就是為了便于統治,這也是多數帝王遵循“獨尊儒術”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能發生在中國?

如果百家争鳴發生在明清年間,以中國人的才智是有機會引領“工業時代”的!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獨尊儒術的思想禁锢将中國人的思想和才智徹底壓制在統治階層所能容忍的範圍内,任何新奇的想法估計都會被打成異端,然後化作齑粉吧!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總結

以當時論,漢武帝“獨尊儒術”,好大喜功,窮兵黩武,結果僅僅是打退了匈奴,代價是國庫空虛,人口減半,無論如何都算不得是善政!

以影響論,助長了後世帝王“一刀切”的治理方式,同時開啟了思想禁锢的流毒,導緻了後世昏君疊出,思想進步受到了強烈壓制,這就是惡政!

文化觀察3: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是善政?還是惡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