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作者:幕燈而讀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金代文學家元好問,曾贊歎一個人:“在市井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疆為名将,在朝堂為良相。”

這個人,就是範仲淹。

縱觀範仲淹的一生,充滿了苦難與力量:他出身貧寒,卻通過科舉逆天改命;他屢遭貶谪,卻始終心懷天下,濟世救民。

盡管命運多舛,他的鬥志卻始終未曾磨滅。

如果你此刻正被生活的重壓所困,不妨靜下心來,看看《曆史的簾子2》一書中範仲淹的章節。

作者用精煉的文筆,寫盡了範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

你若能讀懂書中的故事,便能從他的經曆中,找到永遠向上的精神力量。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熬過迷茫的苦

範仲淹從小就酷愛讀書,立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為了節省吃飯時間,他到醴泉寺借讀時,每天睡前熬半罐稠粥,第二天粥結成塊後,他就用刀分成4塊,早晚各吃兩塊充饑。

這樣的苦日子,範仲淹過了三年。

那時候他姓朱,身為兄長,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督促兄弟們好好讀書。

有一天,朱氏兄弟不耐煩了,脫口而出:“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錢,和你有什麼關系?”

這句話令範仲淹如遭雷擊,他詢問母親後,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原來,範仲淹出生沒多久,父親就離世了,留下孤兒寡母,艱難地生活。

範仲淹兩歲時,母親改嫁到朱家,這才把他撫養大,并對他進行了良好的教育。

人生突遭巨變,一時間,他隻覺天地茫茫,心無所依。

但迷茫後的範仲淹立刻清醒過來,做了個堅定的決定。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他雖感恩朱家的養育之恩,但不願意寄人籬下,于是含淚作别父母,孤身前往河南商丘求學。

在應天書院的範仲淹更加刻苦,五年沒脫衣服睡覺,晝夜不息地埋頭苦學,沒有食物充饑,他便喝點稀粥度日。

有位家境殷實的同學看他太過清苦,便帶了些美味點心給他。

範仲淹難以推辭,收下後卻一口未動,直到點心發黴腐爛。

同學十分生氣,質問他:“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嫌我的食物難吃?”

他連忙解釋:“我怕吃了你的美味食物後,再也喝不下去稀粥了。”

同學對他大為欽佩。

就這樣,27歲的範仲淹終于不負衆望,高中進士,面見皇帝,改回了範姓,還将母親接到身邊贍養。

人這一生,總會經曆茫然無措的時候,可怕的是一直深陷迷茫,在生活的泥潭裡苦苦掙紮。

若想走出這種困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認準方向,步履不停地前行。

有句話說得好:“人向前走,苦才退後。”

當你奮力穿透迷霧,越過山窮水盡,命運自會給出最好的安排。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熬過孤獨的苦

範仲淹入仕10餘年,都在地方蟄伏曆練,直到39歲時,才被舉薦擔任京官。

他本以為終于有機會一展抱負,卻沒想到,後半生的風波才剛剛開始。

他做人忠直,屢次上疏,直言陳谏,惹得朝廷内外多有人不快。

公元1033年,郭皇後因為争風吃醋,抓傷了宋仁宗。

宋仁宗盛怒之下,想要廢掉皇後,宰相呂夷簡等人也極盡撺掇。

範仲淹挺身而出,向宋仁宗苦口婆心地勸誡,廢後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結果宋仁宗嫌他太煩,将他貶到睦州,随後又把他調到蘇州。

範仲淹在職位上盡心盡力,治水立下大功,一年後就重返京師,升為吏部員外郎。

他的一腔熱血從未冷卻,回京後依然憂國憂民,頻繁直言上疏。

這時,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操弄權柄,任人唯親。

範仲淹不懼權勢,親手繪了一幅《百官圖》,向宋仁宗解釋官員升遷情況,憑一己之力,向宰相及其朋黨開戰。

呂夷簡勃然大怒,構陷範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

最後,範仲淹被貶到了饒州。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在饒州,好友梅堯臣作了一篇《靈烏賦》,委婉勸範仲淹不要像烏鴉那樣總是報兇訊。

勸他少說話,少管閑事,明哲保身,頤養天年。

範仲淹也作了一篇賦回好友,高調宣揚:“甯鳴而死,不默而生。”

這八個字,是他一生的處事準則,從未改變。

雖然不被當朝者所容,範仲淹卻始終像個孤勇者一般,捍衛着自己的初心。

在風雨飄搖的歲月,踽踽獨行,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執着,活成了世人欽佩的模樣。

成年人的世界,有人懂,是幸運;無人懂,是常态。

與其拼命向别人解釋和證明自己,不如像範仲淹一樣孤獨地堅守。

猛虎總獨行,牛羊才想成群。心有所向者,獨行亦可成衆。

将孤獨化為力量,熬過每個無人了解的日子,終會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熬過低谷的苦

範仲淹宦海浮沉幾十年,經曆了無數坎坷。

第三次被貶時,他的人生也行至了最艱難的時候。

範仲淹自幼多病,治水期間又患了肺病,被貶途中苦不堪言。

令他痛惜的是,妻子身體也不好,竟然病逝了。

範仲淹痛苦難抑,賦詞抒情:“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悲痛過後,他很快又燃起鬥志,投身到基層事務中。

正當他沉浸在繁雜事務中時,命運的波瀾再次來襲。

公元1038年,黨項人起兵造反,建立西夏,宋軍連吃敗戰,局勢危急,京城震動。

宋仁宗一紙诏書,讓一介書生的範仲淹帶兵打仗,去地獄強悍的西夏。

五十多歲的範仲淹,身體孱弱,從無打仗的經驗,卻不得不奉诏前往戰場。

看到一路上百姓為逃避戰亂,颠沛流離,四處狼煙滾滾、斷壁殘垣,範仲淹雙目濕潤,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平息戰亂。

範仲淹:人生有三苦,熬過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他親臨前線勘察地形,巡視軍營,廢寝忘食地制定了抵禦西夏的戰略。

考慮到國力薄弱,範仲淹主張加強城牆,堅壁清野,扼守要地,對西夏實行經濟封鎖,迫使其講和。

他整改編制,選将練兵,築堡建寨,屯兵營田,招撫邊民。

他還跟将士們同甘共苦,将朝廷賞賜給自己的财物全部分給将士,徹底改變了北宋軍隊的頹勢。

經過3年奮戰,西夏終于難以招架,主動求和稱臣,當地人傳頌:“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得勝歸來的範仲淹,因卓越的戰功,被封為副宰相,終于實作了年少的夢想。

《偶遇》一書中說:“不管是誰,都會經曆人生的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又令人絕望的隧道。”

命運就是如此殘酷,它讓你在一次次磋磨中明白:

沒有順心如意的一生,低谷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範仲淹從未抱怨環境,從未看重得失,而是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間萬般變幻風雲。

真正的強者,他們從不會怨天尤人,因為他們知道抱怨沒用,不如把握當下,全力扭轉乾坤。

如果你覺得前路困頓難行,不妨給自己一分從容和冷靜,在歲月中沉澱和打磨自己。

人需在事山磨,方能把苦難修成向上的階梯。

《曆史的簾子2》中,有這樣一句話:“範仲淹的成功秘訣是一個‘苦’字,苦熬生活,刻苦讀書,磨砺心智,增長才幹。”

他的一生,始終都浸泡在苦水中,可他不僅沒有陷入絕望,反而在苦難中修身修心,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幾百年後的我們,也會深陷困境,經曆一輪又一輪厄運的磋磨。

可縱使風雲際變,隻要我們能像範仲淹一般,苦練步履不停、堅守自我、提燈前行,終将熬過所有苦難。

作者 | 幕燈·甜茶不甜,90後文字創作者,感性生活,理性思考,以筆為燈,照亮自己,傳遞積極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