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的軍事戰略,區域外行動及到2050年的長期目标 【下】

作者:國際戰略對策研究
中國的軍事戰略,區域外行動及到2050年的長期目标 【下】

繼續連接配接上一期。

中期目标(到2030年)

中期是解放軍實作從機械化到初步資訊化程序的中點。中國2015年的國防 白皮書表達了用其軍隊在全球範圍内保護中國利益的願望,但在實作這一雄心的同時,也要實作從機械化到資訊化的過渡,這給現代化的各個不同階段 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中國研究人員預計到2030年完成世界上第一個裝備量子通信的軍事武 器。該星座将包括數十顆衛星和地基量子通信網絡。量子通信被廣泛認為是 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不可破譯的通信方法。此外,中國領先的軍事科技公司已經在中國的量子研究基礎上取得了雷達上的 突破。量子系統的糾纏光子探測到了100公裡範圍内的目标, 而這些目标此前是正常雷達看不見的。量子雷達産生許多糾纏的光子對,并 向空中發射一對孿生粒子,它可以從傳回的光子中接收到有關目标的關鍵信 息,

包括目标的形狀、位置、速度、溫度,甚至其塗料的化學成分。這些類 型的軍事武器,如果在2030年投入使用,将對美國作戰部隊構成巨大挑戰。 然而,這是十分宏偉的目标,可能無法實作。

中國的軍事戰略,區域外行動及到2050年的長期目标 【下】

長期目标 (2031 到 2050年)

根據解放軍改革和重組工作的軌迹,到2035年或2040年,中國很可能達到與聯合作戰目标相适應的最高水準,這比中國期望在本世 紀中葉完成目标提前了大約十年。中國反介入與區域阻絕雄心中的指揮,控 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以及空軍和海軍的規模可以在很大程 度上基于系統能力預測到未來,例如,在2040年,天基和戰術ISR可能足以定 位大批部隊,并将這些資料以近乎實時的方式傳遞給中國作戰部隊。中國能否實作它認為的美國軍隊所擁有的的軍事實力,将取決于中國能 否繼續從機械化時代的大型機動部隊向更靈活分組的小型機動部隊發展,這 樣既能達到作戰目标,又能對抗敵人的情報收集和傳播。 在組織上,解放軍 目前正在嘗試将權力提升到營級,以便其部隊能夠按照現代戰争對戰場部隊 施加的時間線做出反應。

對于地面部隊來說,這意味着營指揮官的指揮下可 能擁有火炮、偵察、裝甲、情報和防空資源——這與解放軍幾十年來在營梯 隊中隻代表一個分支的經驗截然不同。最大的進步可能來自陸軍,同時陸軍也有最充分的基 礎。包括能夠占領和控制領土的地面元件在内的投射部隊裝備目前還不是一 種軍事力量,但必要的概念開發和試驗正在進行中。從概念上講,中國陸軍的努力展現在所謂的陸軍全域作戰中,在2016年底才開始對其進行報道。這一概念似乎公然照搬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多領域作戰計劃的部分内容,該計劃探讨了作為2030-2040年間聯合部隊的一部分,地面部隊在聯 合兵種作戰中的角色和任務。

國防戰略評估。無論軍隊是部署在海外還是在國内,我們都預料解放軍繼續将美 國視為其步步緊逼的軍事挑戰;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采用網絡核心戰, 而最近,它似乎有意複制多領域作戰,都證明了中國的職業軍事教育将在某種 程度上反映出美國的理論和理念直到2050年,這一年是完成長期軍事現代化的 收官之年。展望未來幾十年,中國想要超越其軍事對手,據報道,中國研究人 員關注的具有軍事意義的技術領域包括“大資料應用、雲計算、3D列印和納 米材料等尖端技術。”中國軍隊注定要在中國境外進行軍事活動,如繼續在中東等地區外地點部署非常少的部隊裝備。與美國軍隊不同,解放軍從來沒有過在海 外部署大規模作戰部隊,是以,它現在走上了一條在這方面長期的部隊發展 道路,這一點值得注意。

明确将此類行動與保護與“一帶一 路”有關的中國利益聯系起來:“軍隊全域作戰行動是全球國家利益和全面保護國家安全的客觀要求。執行此類行動的陸軍 部隊被描述為在戰區聯合指揮所的直接指揮下,由空軍、海軍、飛彈部隊和 戰略支援部隊提供支援。2016年陸軍會議包括海軍和空軍代表,三個軍中的地面部隊(分别為海軍和空軍的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之間的關系是讨論的主題,全域作戰與陸軍先前的區域防禦角色形成了對比。解放軍似乎正在努力應對令人生畏的軍事挑戰,包括為與“一帶一路”相關活動 提供安全保障,以及中國公衆對中國軍隊将加強保護中國日益廣 泛的海外利益的更高期望。

小結。中國的大戰略已經從注重經濟改革和GDP增長,發展到跨越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的更廣泛的“綜合國力”的 提升以完全實作自身發展戰略——獲得大國地位。決策者認為,大國 地位涉及對中國境内、邊界和周邊地區活動的控制,以及維護和維持國家主 權、安全和發展等核心利益的全球權力和影響力——實作中國夢。在這一廣 泛的戰略和利益背景下,中國制定了若幹具體目标,包括經濟增長;在經 濟、外交和安全論壇和倡議方面的區域和全球上司地位;以及對其聲稱領土 的控制。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目标會使中國陷入競争、危機,甚至可能與鄰 國、美國、美國的盟友和夥伴發生沖突。中國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并将具體國家和行動定為實作這些目标的威脅,并将其列為優先事項。

在其他情況下,中國的目标需要與上述的一些國家進行合作,或者至少是臨時的 妥協。通過确定中國的戰略目标、其感覺到的威脅和實作這些目标的機會,我 們可以更好地評估解放軍重組和繼續現代化的方向。總結以上讨論的戰略考 慮,中國可能會将重點放在兩大領域。首先是管理好與中國的主要競 争對手美國的關系并獲得競争優勢,并在不破壞其他戰略目标(特别是經濟 領域的戰略目标)的情況下解決來自這一競争的威脅。第二是控制亞太地區 的趨勢和發展,或者以對中國有利的方式控制地區現狀的變化,而不加劇對地區安全“中國威脅”的看法。盡管國防開支模式和對解放軍重組表明,中國将優先實作軍事目标。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過分關注内部安全責任所造成的“國内拖累” 可能會繼續分散資源和注意力,使解放軍更放眼海外的計劃擱置。解放軍适應 中國目前的改組和改組要求所需要的時間。

至 少,大約未來十年内,解放軍部隊很難從動員到戰時,更不用說戰鬥行動,同時過渡到新的指揮、控制和操作體系結構。中國很有可能提高聯 合作戰能力,但現有的理論和戰役著作對聯合作戰的組織層次以及聯合部隊 的配置設定、解除沖突和指揮控制等關鍵問題的具體概念尚不清楚。要成為一支聯合部隊,還有文化和訓練方面的障礙。中國以地面部隊為中心的文化似乎正在慢慢褪去,但整個部隊的思維過程和專業軍事教育體系的改革将是一條 漫長而不确定的道路。也許最重要的将是新的和潛在的颠覆式技術與軍事概念相結合。從曆史上看,當中國提供優先發展權和資源時,中國的軍事科學家是積極和富有成 效的。如今軍事享有優先發展權和資源,除非經濟衰退比預期更嚴重,否 則這種情況至少在未來十至十五年内仍将如此。

我們無法獲得解放軍在這一 時期的武器裝備計劃,但前面讨論的科技重點領域和軍民融合目标明确表 明,中國打算從量子計算與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軍 是優勢。在這些領域和相關領域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30年中美兩 國以及全球軍事競争的性質。中國的國防戰略旨在重組解放軍,以確定有一支更加精幹、更加專注于 核心任務和額外責任的部隊。加強解放軍的核心任務,包括確定中 國戰略威懾力的生存能力,塑造能夠打赢資訊化有限戰争的聯合部隊,提高 人民解放軍的參戰能力,增強力量投射能力。近期的發展重點是在聯合作戰 方面取得穩步進展,飛彈、海上和戰略支援部隊優先于地面部隊發展,這包 括增加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球部隊和遠征能力的投入,

與此同時,中國強調 解放軍在空間、網絡和資訊領域的能力建設,中國打算利用高超音 速、軌道炮、網絡作戰等尖端技術的科技進步來增強他們的威懾力和作戰能 力。全面實施後,解放軍的指揮控制結構将更加集中,官僚結構更加精簡。 新的結構也會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控制。在操作上,重組還應提高聯合性,增 強解放軍的力量投射能力;到2035年(如果不是之前的話),解放軍很可能 會增加美國和盟軍在印太地區應急反應的風險和成本。在這個時間架構内, 解放軍很可能将有能力對抗所有領域的沖突,包括地面、空中、海洋、太 空、網絡空間和電磁環境。請繼續關注下一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