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作者:尋點趣味研究室

《水浒傳》是一部讓人又愛又恨的作品,它的前中後期都寫得酣暢淋漓,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情節安排張弛有度;偏偏在結尾的時候,卻連連發刀,徹底變成了悲劇。

其實在征方臘一役中,多位好漢的陣亡就帶着濃濃的悲劇氣息。

但這尚在讀者接受範圍内,畢竟對将士來說,馬革裹屍也是不錯的結局。然而,結尾處多個關鍵人物被朝廷一一殺害,梁山徹底敗亡,就是很多人無法忍受的了。

直到如今,依然有讀者感歎,為什麼施耐庵要把好漢全都寫死,尤其是身為統領的宋江。

其實這一點在書中早就有暗示,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讀一讀,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是巧合還是有意

《水浒傳》中,梁山前後一共出現了三位寨主,分别是前期的白衣秀士王倫、中期的托塔天王晁蓋以及最後的及時雨宋江。

這三個人各不相同,都是某一類型人物的典型代表。

王倫是嫉賢妒能的小人形象,他原本是一個落魄的書生,胸中有點墨水但不多,無論是能力還是武力都嚴重不足。

在柴進的指點下,王倫占據了梁山,還坐上了頭把交椅。但他并沒有太大的理想,隻想占據寶地然後小富即安。

按理說人各有志,王倫這麼想也是情理之中,但他錯就錯在不想擴張,卻接納了林沖、晁蓋等好漢。

這些人可不甘心一輩子就在梁山上碌碌無為度過一生,王倫既然接納了他們,就必然要考慮到之後和對方的理念沖突。

可惜,他對自己的能力毫無認知,最終隻能淪為别人的刀下亡魂。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影視劇中的王倫

而梁山的第二任頭領晁蓋則是典型的草莽好漢的形象,他為人豪爽大膽、光風霁月,頗有威望。

可以這麼說,如果梁山的發展就像二龍山、桃花山一樣,晁蓋擔任這個首領是綽綽有餘的,肯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但偏偏梁山的發展過于迅速,它吸納了太多的能人異士,遠遠超過了普通山寨的規模,根本不是綠林好漢晁蓋能掌控的。

以至于連心腹兄弟吳用都選擇了背叛,因為在後者看來,發展壯大後的梁山不是晁蓋能玩轉的,隻有宋江才是最适合的頭領人選。

是以即便沒有宋江,晁蓋的梁山之主也照樣坐不穩,必然會被其他更有能力的人取代。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而梁山的第三任首領就是宋江了,此人是山東郓城縣押司,屬于官面上的人物,在江湖中頗有威望,能力也遠在晁蓋之上。

由他來做梁山的首領是完全沒問題的,其制定的招安之策雖然被不少人唾棄,但确實是最現實的選擇。

而宋江的結局在書中也是注定的,一旦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平定了四方叛亂之後,就必然要面臨“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從一開始施耐庵就給出了暗示,把這三任首領的姓連起來倒起來讀,其諧音就是“宋朝亡”。

它包含了兩個含義,一個是宋朝會在招安後不久滅亡,因為靖康之變很快就來了;另一個解釋便是宋江進入朝堂之後,一定會被殺害。

或許有人會說,施耐庵未必是這麼想的,或許是個巧合。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實則不然,《水浒傳》中很多人物都有曆史或者是民間原型,比如及時雨宋江和起義軍領袖王倫在曆史上都存在過。

但偏偏有一個角色是施耐庵原創的,他就是晁蓋,這個人物在曆史上沒有任何的記載,完全是作者杜撰出來的。

而施耐庵寫《水浒傳》的時候加入了很多隐喻,每個伏筆都是他精心設計的。

他為梁山第二任首領挑選了“晁”這個少見的姓氏,很難讓人相信這是随意為之。

是以,對于“宋朝亡”的解讀是有不少人認可的,覺得它确實揭示了宋江的命運。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宋江為何必須死掉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施耐庵一定要把宋江寫死呢,這個人物的命運是否就無法改變?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施耐庵寫《水浒傳》就是以古喻今,用發生在宋朝的事諷刺元末朝廷的昏暗。

他用大量篇幅揭露封建統治者以及朝廷官員的腐敗和虛僞,正是這些人的不堪作為導緻了梁山的發展和壯大,他們才是社會道德缺失的罪魁禍首。

既然是要諷刺這些人的虛僞,那梁山好漢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結局,尤其是宋江,隻要他選擇待在朝廷就隻有死路一條。

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對封建社會弊端的批判。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其次,從正常的朝堂鬥争邏輯來講,宋江也必死無疑,他的命運甚至不會因為官員是否忠良而有任何改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明朝嘉靖年間,朝廷招安了海上霸主汪直,負責此事的正是能力卓絕的名臣胡宗憲。

兩方勢力本來商量好了,汪直投降之後,朝廷會饒恕他的所有罪行,并寬宥其家人。

但最終的結果是汪直被明廷背信棄義,死在了名将俞大遒以及抗倭名臣都禦史王忬手中。

這兩位可是被後世傳頌和認可的忠臣,但他們的最終處理卻和蔡京、高俅差不多。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大海盜汪直

原因也很簡單,宋江畢竟是反抗勢力的首領,無論他内心對朝廷是否忠誠,隻要其首領的名義還在,就是對朝廷的巨大威脅。

哪怕他自己無意于此,也很有可能被人借勢謀反。

對朝廷來說,最佳的處理手段就是讓其默默死去,然後再彰其名望,給予其一定的哀榮。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當然,曆史上也有被招安之人最終被朝廷認可的,但他們要麼是早早就投靠了朝中重臣,比如深受左宗棠賞識的董福祥。

要麼就是手中還掌握着龐大的勢力,能和朝廷保持一定距離,準确拿捏分寸的,比如明末的大海盜鄭芝龍。

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宋江在這兩個方面明顯都有不足,首先他在梁山時期就得罪了朝中重臣。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其次,宋江最初隻是個普通小吏,雖然權術能力碾壓梁山衆人,但放在朝堂就很一般,更不用說和鄭芝龍這樣的大海商相提并論。

這樣的人在失去了一手培養起來的梁山大軍後,等待他的就隻有滅亡的命運,不會有其他結果。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梁山好漢入朝之後都沒有好下場。

比如招安之後得到高俅的鼎力推薦,并一度獲得宋徽宗賞識的呼延灼就極受重視,甚至還成為了地位尊崇的禁軍統領。

而能力出色的朱仝,因為得到了“中興四将”之一的劉光世認可,一度做到了節度使的高位,足可見朝中人脈的重要性。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雙鞭呼延灼

以宋江來暗喻宋朝

當然對宋江結局的解讀,不少人還有另外的看法,他們認為施耐庵有意将這個人物和宋朝對應起來。

其故事走向就是對北宋朝廷發展的暗喻,畢竟兩者都是在風光一度後迎來徹底滅亡的結局。

在《水浒傳》中,宋江和梁山衆人通過南征北戰,尤其是攻滅方臘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朝廷的高度嘉獎。

之後他受封武德大夫,官至楚州安撫使,一時間風光無限。然而鮮花卓錦過後,宋江很快就被蔡京等人陷害,最終死于毒酒。

這一點和北宋末年的命運極為相似,在經曆了近百年被大遼和西夏壓制的悲慘曆史後,北宋終于迎來逆襲。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宋哲宗

它先是通過變法逐漸增強了國力,随後在宋哲宗的力主下,于軍事上不斷取得勝利。

據史書記載,此時北宋不僅壓制了老對手西夏,還收複了河湟地區,獲得了寶貴的養馬地。

到宋徽宗統治前期,宋朝的國力達到了頂峰,還聯合盟友金國一起消滅了威風赫赫的大遼。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河湟地區圖

以至于宋廷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志得意滿。殊不知,亡國的危險已近在眼前。

據悉,金人最初并沒有進攻大宋的想法,他們與大遼有世仇。為了消滅仇敵,金國确實準備将燕雲十六州讓給北宋。

然而,宋軍在攻遼之戰中表現的過于拉跨,童貫率領的精銳部隊竟被遼國參軍打得丢盔棄甲。

這番表現讓金人看穿了宋軍的虛實,進而産生了奪取中原之念。他們很快付諸于實踐,結果竟真的攻破了汴京城,滅亡了北宋。

至此,北宋的短暫中興結束,靖康之恥也成為後人心中永遠的痛。

把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會知道宋江為啥必須要死掉

結語

從《水浒傳》整個故事的運作邏輯來看,施耐庵從一開始就安排好了宋江的命運。

以宋押司的出身和履曆,他對朝廷有期待是完全可以了解的,但宋江終究不是正經的讀書人,格局不夠,他忽略了自身的處境以及朝廷的局勢,最終在完成使命後被一杯毒酒鸩死。

或許不少人在初讀《水浒》時,難以接受這個結局。但讀的多了就會發現,這個結局是再好不過的。就如同毛主席曾經說過看的,《水浒傳》好就好在直覺點明了投降派的結局。

參考:

《淺析《水浒傳》的語言藝術》

——徐雅娟

《淺談水浒傳中的宋江形象》

——杜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