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能訓是民國總理,教了一個孩子,後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

作者:秋風說曆史

錢能訓是民國總理,教了一個孩子,後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這聽起來頗為神奇,讓人想探索其中的緣由。錢能訓作為民國政壇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經曆頗為曲折。而他教導過的那個孩子,又是如何最終成為新中國開國元勳的呢?兩人之間的淵源又是怎樣的呢?這不禁令人浮想聯翩。究竟錢能訓和這個孩子之間有何不解之緣?他們之間的故事又将如何令人感動?讓我們一探究竟。

錢能訓是民國總理,教了一個孩子,後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

一、錢能訓的仕宦生涯

錢能訓出生于浙江嘉善,是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錢寶廉在道光年間中過進士,曾在清廷擔任二品官員。受家學淵源的熏陶,錢能訓自小熟讀經史子集,儒雅文質彬彬。二十出頭時,他中了進士,被錄取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此開啟了仕宦之路。

嗣後數十年間,錢能訓屢遭陞黜,曆經坎坷。他先後出任湖北、廣東鄉試主考官、廣西學政、刑部主事、員外郎等職。1911年,他以布政使身份出任陝西巡撫。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統治中國268年的清朝王朝。錢能訓一度歸隐,避居家鄉。

民國七年,徐世昌被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錢能訓奉徐之命,出任北洋政府内閣國務總理一職。任内,錢能訓氣度沉穩,為國着想,盡其所能為民服務。他斷然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以捍衛國家主權;他審時度勢,在東北肺炎疫情爆發時及時準許成立國家傳染病防治處;他更是極力促成了南北兩政府的議和。可惜,由于牽扯鎮壓愛國運動,錢能訓的仕途就此止步,不久便漸漸隐居。1924年,他病逝于北京,享年55歲。

二、總理的家世淵源

總理的本家是安徽省望江縣人氏,他的父親是一位富賈,家境殷實。但總理的伯父周濟渠,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文化名流。

周濟渠,字樹孫,生于清同治九年,是望族之後。自小酷愛讀書,品學兼優,23歲高中禮部挂省主事。他為學究天人,知識淵博,尤對經史有獨到的了解和見解。當時,他的學問已被譽為"當世學究之冠"。

周濟渠的妻子錢馥蘭,乃民國著名總理錢能訓的親妹妹。錢馥蘭天資聰穎,才情出衆,也是一代佳人。公元1903年,周濟渠攜妻子錢馥蘭遠赴東北任職。期間,錢馥蘭的哥哥錢能訓适逢路過淮安,與妹妹和妹夫周濟渠會師,出席了他們的婚禮。

婚禮那天,6歲的總理就與錢能訓結緣了。錢能訓見總理懂事可愛,聰慧過人,心生歡喜,對這個外甥十分贊賞。總理也被錢能訓的儒雅風度和才學所吸引,對這位舅舅由衷欽佩。從那時起,錢能訓和總理之間,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錢能訓是民國總理,教了一個孩子,後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

總理12歲那年,随伯父周濟渠一家人赴東北求學深造。期間,總理就讀于伯父辦的學校,從伯父和舅舅錢能訓那裡汲取了大量知識和學養,為他日後的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錢能訓對總理的熏陶

自六歲相識那年起,錢能訓對外甥總理就喜愛有加。每當錢能訓路過淮安,必定抽空拜訪妹妹和周濟渠一家,同時也會抓緊機會教導天資聰穎的總理。

錢能訓生性優雅穩重,舉止言談間無不透露着儒雅書香之氣。他平日最愛的愛好,就是臨帖習字和讀詩作賦。每當教導總理時,他總是先親自示範,然後耐心指點,對總理無比循循善誘。

錢能訓深知書法功底的重要性,是以從總理年少起,他就着力培養總理的書法基礎。他不厭其煩,親自揮揮墨寶,勾勒出一irana線條流暢的楷書、行草、草書等,讓總理臻臻臨池,潛移默化中領會書法的精髓。

除書法外,錢能訓還注重為總理打好詩文、曆史、典籍等底子。他挑選精華典籍,如《論語》《大學》《詩經》等,從淺入深層層推進,循序漸進教授總理。值得一提的是,錢能訓教學之餘,還親自為總理講解詩詞典故、曆史因由等背景知識,確定總理真正了解内涵,吃透精髓。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錢能訓的精心指導下,總理很快就掌握了不凡的文字功底。他書寫時字迹端正有力,詩文内容亦頗有匠心,實屬少年俊傑。錢能訓見狀,由衷稱贊并深受鼓舞,愈發精勤于教學之中。

錢能訓不僅在學問上潛移默化地熏陶了總理,在品德操守上也給予了深刻影響。錢能訓為人謙和有禮,注重自勉自勤、力行高尚品德,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年少的總理,使其從小就樹立了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命運的神奇際遇

自小受到錢能訓教誨的總理,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命運卻并不順遂。12歲那年随伯父一家北上之後,總理一直刻苦求學,勤奮好學。

錢能訓是民國總理,教了一個孩子,後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

國中時代,總理就讀于伯父創辦的私立學校。在這所學校裡,總理不倉廪實而緻知,努力掌握各門功課。他尤其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對經書典籍有着執著的熱愛。學校的先生們無不對他的才學過人贊歎不已。

高中時代,總理就讀于北京的著名學府。這段時期正值國家動蕩,北洋政府日漸衰微,國内戰火不斷。身處這般環境,總理patrimonySJ心智日漸成熟,對國家民族的前途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開始摸索追求真理,并萌生了報效國家的志向。

畢業之後,總理一度在學校任教,但很快便辭職投身于革命事業。他先後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等革命組織。在此期間,總理幾經磨難,屢遭坎坷,但是他從未放棄抱負和理想。

1921年,總理被遴選為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黨員之一,從此步入共産主義革命道路。此後,他一直堅守崗位,奮勇杞目蛉争,為革命事業鞍前馬後,終成共和國開國元勳。

與此同時,總理的舅舅錢能訓,在親曆了民國初年的坎坷之後,日漸歸隐。曾幾何時,這位昔日的國務總理,也風采依舊、滿懷抱負。隻是,他被動擋選、退居二線,漸漸淡出了政壇,隐居家鄉寓園自遂。直到逝世時,徐世昌還為他撰寫了挽聯與墓志。

兩人自幼善緣,相見恨晚。誰也無法想到,命運竟會如此捉弄人生。錢能訓這位民國政壇名流,最終歸隐田園;而他所教導的外甥總理,卻一躍成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如此際遇,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五、珍視契機 把握機緣

總理和錢能訓之間的淵源,可謂是一段孑遺奇緣。兩人一個出身顯赫,一個地位卑微,本是兩碼事。但正是因為這樣一次偶然的相遇,才讓他們的命運就此糾纜在一起。

錢能訓為人謙和有禮,樂于分享自己的學識。他對聰慧過人的外甥總理傾注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期望。正是這份教導之恩,讓總理自幼就樹立了好學上進的品質,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總理則一直以錢能訓為楷模,對這位教育恩師敬重有加。雖然後來因為環境和家世的差異,兩人的命運漸行漸遠,但是錢能訓對他的影響已深深紮根于心。正是這種精神支柱,讓總理在坎坷曲折的革命道路上,依舊能夠矢志不渝、奮勇前行。

錢能訓是民國總理,教了一個孩子,後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

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和錢能訓結緣,總理的人生軌迹也許會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而錢能訓作為一代先賢,雖然最終歸隐田園,但他的學養和智慧卻通過教育外甥的方式,間接影響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這一段孑遺奇緣,折射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把握好人生中的每一次契機,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無論你是顯赫的錢能訓,還是卑微的外甥總理,隻要心存善意、勤懇努力,就一定能在命運的洪流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正所謂"機緣巧合",人生就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貴人和奇遇,隻有把握住每一次契機,才能讓這些機緣轉化為事業上的騰飛和人格上的升華。從錢能訓和總理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惟有互幫互助、師生情深,才能在動蕩年代創造奇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