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作者:水滴聊古今

一個人的一生,可能平平無奇,也可能波瀾壯闊。毛岸青,作為偉人毛澤東的兒子,他的人生經曆堪稱滄桑。遭遇母親早逝、幼年流離失所、求學異國他鄉......人生的不如意常使他受盡折磨,但最終他選擇了為人民奉獻的道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程,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再次見到摯愛的堂弟毛岸平。這一願望雖然難以實作,但兄弟倆之間那種血濃于水的情誼,卻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究竟是怎樣的際遇造就了這對兄弟的深厚感情?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生命的第一程就注定不順遂,這是毛岸青與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龍所共同經曆的。他們的母親楊開慧在毛岸青4歲那年就英勇就義了,從此三兄弟便成了孤兒。雖然有毛澤民伯父的照應,但流離失所、挨餓受凍的生活還是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最小的弟弟毛岸龍就在這期間因病夭折,剩下的兩兄弟更是命運多舛。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不過好在有黨組織的保護和關懷,毛岸英、毛岸青在1936年被安排前往蘇聯的國際兒童院就讀。在那裡,毛岸青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資,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簡直就是個"小神童"。看到兒子的出色表現,毛主席自然是無比欣喜,他不但一再寫信勉勵兒子努力學習,還特意寄去了不少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希望兒子有機會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947年,毛岸青圓滿結束在蘇聯的學習,回到了新中國的懷抱。他的優秀俄語功底使他很快就被安排在中宣部從事翻譯工作。在那裡,他參與了不少重要著作的翻譯,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就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同時,毛岸青還體會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幸福娶妻成家。他的妻子邵華,雖然比自己小了10多歲,但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還記得初次相見時,小邵華對于岸青這個堂哥的印象就"手腳粗心大意"。不過到了大連重逢,這對璧人很快就被彼此的優點所吸引,也就此結為夫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毛岸英和邵華的兩家還是世交,連毛主席都曾在張文秋與劉謙的婚禮上開玩笑,祝福兩人生一對"千金",進而成為自己的親家。這樣看來,岸青與邵華從小就是命中注定的一對兒啊!婚後不久,主席便囑咐新婚夫妻回一趟老家,讓"新媳婦認認家門"。于是毛岸青和邵華便在長沙拜見了向振熙外婆,并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為母親楊開慧掃墓。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緊接着,他們又來到了韶山,入住了韶山祖居。在那裡,毛岸青與堂弟毛岸平的孽緣再次續上。岸平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岸青堂哥時,後者竟騎馬摔進了池塘!雖然那時隻是8歲的小孩,但毛岸平已經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堂哥心生好感。從那時起,每當毛岸青回韶山,他都會陪在身旁,細心地為堂哥講解沿途的景象和緣由,盡做一名優秀的"導遊"。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時光飛逝,轉眼就是24年後的1997年。這一次,當岸平見到堂哥時,卻發現岸青的身體每況愈下,連說話、行走都顯得十分吃力。看着日漸衰老的堂哥,岸平的心情無疑是無比沉重。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成了兩人最後一面。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10年過去,2007年3月的一個清晨,岸青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得知噩耗後,岸平痛哭不已,立刻決定要趕往北京,為兄長送别。可惜,岸青最後的心願"想見見弟弟岸平"卻沒能如願以償。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從小到老,從南到北,兩人的生活軌迹雖然迥然不同,但血濃于水的兄弟情誼卻一直貫穿始終,岸青與岸平用行動诠釋了什麼是"手足之情"。後來,在妻子邵華的安排下,岸青的骨灰最終和母親楊開慧長期陪伴在一起,也算是了了他的一個遺願吧。

2007年毛岸青病重,臨終前對妻子說:把毛岸平叫來,我想見見他

生命的道路從未平坦,無論你是偉人之子,抑或是平民百姓,誰都難免遭遇挫折和磨難。但隻要秉持"苦盡甘來"的信念,一切終将熬過去。毛岸青一生雖然備嘗艱辛,卻仍選擇為人民服務奉獻,用實際行動展現出革命者的浩然正氣。而他與毛岸平之間那份"生死與共"的兄弟情,無疑也為子孫後代樹立了難能可貴的楷模,啟示我們要以孝心、慈愛的同理心對待親朋好友。願他們在天之靈安息、永世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