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作者:大企鵝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滿山的盜洞

在當地的村裡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

秦始皇的祖墳,竟然變成了"盜墓度假村",電影都不敢這麼拍。

上到五六十歲,下至十五六歲,幾百個村民沒日沒夜的在山上挖,有的帶着被褥,旁邊甚至還有租帳篷的,賣小吃飲料的,直接吃住一條龍,都快趕上度假村的待遇了。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讓這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一時間名聲遠揚的原因,就是來自于一場盜墓風潮,讓許多專家學者及一些有良知的老百姓深感痛心,這場古墓浩劫,堪稱千古遺憾,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事件發生在90年代初。

在甘肅省的南部地區,有個國家級貧困縣,叫禮縣,這裡生活着十五多萬淳樸的百姓,那時候遇上大旱,農民沒有什麼收成,基本生活都很困難。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1987年,禮縣大堡子山附近的一些村民,為了賺錢,開始悄悄的進行了一場挖"龍骨"風潮,把它當作名貴藥材出售。

其實他們口中的"龍骨",就是一些古生物化石,當時這場風潮涉及到了方圓幾十公裡的很多村子。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村民所謂的"龍骨"

而挖龍骨的地點就在禮縣大堡子山上,在這期間不斷有人挖出鏽迹斑斑的青銅物件及玉石片,還有大量的陶罐。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很快吸引來一些周邊的文物販子,他們到處打聽村民挖到文物的事,專門找到這些村民低價收購。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事後,一發不可收拾,文物販子也随即增多,導緻收購價格飙升。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村民做夢也沒想到,在他們眼裡随手挖出的破銅爛鐵竟然能賣到上萬,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人甚至全家老少出動。而文物販子帶着大量的現金直接坐地收購,隻要有人挖出來,馬上就現金收購。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在禮縣,關于盜掘古墓的起因,有個沒形成文字記載的說法。趙小軍是禮縣永興鄉龍懷村人,他一直努力搜集禮縣盜墓事件的相關資料。

據說盜墓是從 1990 年開始的,就在他們村頭松頭河邊的一個烏鴉洞,有人挖到了七個鼎、六個簋,其中有兩個方塊和四個圓簋。不管起因究竟是怎樣的,反正有個别農民因為盜墓突然就有了很多錢。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曾經有個小夥子在榆樹坡上的車馬坑盜掘後,文物販子當晚就分錢給他,他把錢裝在襯衣裡用腰帶紮好帶回家,站在炕頭把錢倒出來時,可把他父親吓壞了,父親以為兒子偷盜,兒子卻說是挖古墓賣錢得來的。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個别農民的瞬間暴富刺激了更多農民想要緻富的欲望,一場本是為了脫貧的夢很快就演變成了部分村莊大規模盜掘古墓的情況。據說在五号墓,參與盜掘的有七八個人,文物數量很多。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因為這次參與的人多,消息就再也沒法封鎖了,簡直是全民皆兵,甚至連八歲小孩都能認出墓土。那些隐藏在幕後的不法文物販子用金錢誘惑,推波助瀾,當地不法農民為了掙錢不擇手段、不計後果,把禮縣的古墓推向了毀滅性的災難。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後來,盜墓的中心慢慢轉移到了禮縣永興鄉的大堡子山。

大堡子山在西漢河北岸,像個突兀的龍頭擋住了通往禮縣的路。解放後,為了友善通行,在南側修了一條盤山公路。1987 年以前,大堡子山附近的農民在山上種莊稼、栽果樹,延續着幾千年的勞作方式,修梯田的時候偶爾也挖出過青銅器,但沒人拿回家,因為農民覺得那是死人用過的廢銅爛鐵,拿回家不吉利,就主動賣給國營廢品收購站,換三五塊錢買煤油食鹽補貼家用。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到了 1992 年和 1993 年,禮縣的盜墓活動進入了最為瘋狂的時期,大堡子山成了部分農民實作發财夢的地方,國内和港澳台地區的不法文物商販紛紛趕來,住在距禮縣 60公裡外的天水市的人也派出手下打探消息、鼓動引誘、收買當地農民不分晝夜地挖掘墓葬,迅速形成了探、挖、收、運等完整體系。

村民挖"龍骨"挖出大型古墓,然後這場百人盜墓奇觀持續了六年

199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堡子山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确認該墓地為秦公西陲陵墓區。2001年,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5年7月20日,原藏于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禮縣大堡子山文物成功追索回國并正式移交甘肅省。

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是秦國早期的一處重要陵墓,其中的文物對于研究秦國的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然而,由于盜墓活動的猖獗,秦公大墓中的許多文物被盜掘一空,包括青銅器、玉器、陶器等。

除了秦公大墓,大堡子山周圍的其他墓葬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盜掘。這些墓葬中的文物也流失嚴重,其中一些文物可能具有獨特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盜墓者将盜掘出來的文物賣給了文物販子,這些文物販子往往将文物運往海外,以擷取高額的利潤。這導緻了許多珍貴文物的流失,使得研究秦國曆史和文化的學者無法獲得這些重要的實物資料。

大堡子山墓被盜事件是一場罕見的群體性盜掘古墓事件,造成了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對中國的曆史文化遺産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