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幽默的智者

作者:貼近地面飛行
  法朗士善于把動人的故事和對現實的抨擊巧妙地融為一體,以豐富美妙的想象來表現寓意深刻的哲理,使人們在優美的藝術享受中得到教益和鼓舞,終于成為拉伯雷和伏爾泰之後法國最優秀的幽默大師。
幽默的智者

創作生涯長達60年

  今年是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誕辰180周年、逝世100周年。法朗士原名弗朗索瓦·蒂波,生于巴黎一個普通的書商家庭。他的父親經營與法國大革命有關的書刊和資料,書店的環境使他養成了讀書的癖好,形成了厭惡暴力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義思想。他中學畢業後就業無門,在謀生的同時自學成才,并以祖國法蘭西(France)作為自己的筆名。早期的《金色詩篇》(1873)描寫蜻蜓與猴子之死,雄鹿為争奪配偶而決鬥,表達了對弱小動物的憐憫和對幸福的渴望。三幕詩劇《科林斯人的婚禮》(1876)把基督刻畫成毀滅人間愛情的元兇,被認為是他參加過的帕爾納斯派的傑作。

  1881年,法朗士發表了小說《波納爾的罪行》,刻畫了老學者波納爾的動人形象。第一部分《聖誕柴》寫波納爾同情處境艱難的戈格斯夫人,在寒冷的冬季給她送去了肉湯和劈柴,其中有一塊聖誕柴。沒想到多年以後她成了俄國的王妃,不但送給他一塊名師雕刻的聖誕柴,還為他買到了40年來夢寐以求的手稿。第二部分《讓娜·亞曆山大》寫波納爾挽救初戀情人的外孫女,冒着拐帶幼女的罪名把她救出了虎口,在她長大成人後還決定賣掉全部藏書為她辦嫁妝,但最後又從書堆裡“偷”出了幾份實在難以割舍的手稿,這就是波納爾唯一的“罪行”。老學者波納爾善有善報,小說是一曲對人性的善和美的贊歌,洋溢着濃郁的人道主義氣息,因而獲得了法蘭西學士院的小說大獎,法朗士也是以成為專業作家。他的創作生涯長達60年,出版了近40卷小說、詩歌、評論、政論、戲劇和回憶錄,對現當代法國文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法朗士生來敏感多情,卻由于家境貧寒、相貌平平又生性木讷,直到32歲才結婚成家。他成名之後,普魯斯特問他為什麼如此博學,他隻用一句話就概括了自己的青春時代:“這非常簡單,親愛的馬塞爾:我在您這個年齡,沒有您這樣漂亮,不讨人喜歡,也不去社交界,就待在家裡看書,不停地看書。”這看似輕松幽默的自嘲,包含着多少坎坷與辛酸!

法國最幽默的大師之一

  法朗士繼承了18世紀法國無神論者的唯物主義傳統,反對宗教和崇尚科學是其小說的重要特色。小說《苔依絲》(1889)是根據他早年發表的詩歌《聖女苔依絲的傳說》改寫的:古代埃及沙漠裡的修道士巴福尼斯想使美貌的女演員苔依絲擺脫罪惡的生活,于是用天堂的幻景說服她把珍寶付之一炬,然後把她送進了女修道院,自己卻不由自主地愛上了她。最後苔依絲病亡,留給他的隻有無比的悔恨和絕望。法朗士幽默地嘲笑了修道士們的愚蠢和虛僞,頌揚了世俗生活的幸福和歡樂。巴福尼斯苦修了一世堕入了地獄,苔依絲放蕩一生卻升入了天堂。

  哲理小說《鵝掌女王烤肉店》(1892)裡的瓜納爾長老和藹可親、酷愛讀書,同時也喜歡金錢、美酒和女人。他笃信上帝,但是在偷了東西或者鬥毆之後,總能從聖人的格言裡找到自我安慰的依據。他談吐高雅卻放蕩不羁,随時随地都能發表一通不無道理而又令人難堪的妙論。在他看來世界上沒有什麼神聖的東西,因為“人都是自私、怯懦、放蕩的”“很難不犯罪”,比起“騙子、流氓和一切壞蛋”來,“可敬的人物使人更不高興”,總之人類一切活動的中心就是“饑餓和愛情”。這些揭露社會現實的議論看似荒誕不經,卻有一定的道理,讀之也令人感到痛快淋漓。

  法朗士熱愛生活,愛情是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從少年時的單戀到晚年的豔遇,他嘗盡了愛的滋味。《紅百合花》(1894)是他在和卡亞菲夫人熱戀之後創作的,小說淋漓盡緻地描繪了愛情的歡樂和痛苦,以及嫉妒對愛情的傷害。《滑稽故事》(1903)寫一個女演員和兩個男人之間的悲劇,表明法朗士在追求歡樂的同時,已經認定人性的自私必然會毀掉美好的愛情,這與《鵝掌女王烤肉店》流露的思想完全一緻。

  幽默的本質是諷刺,法朗士認為“沒有諷刺,世界就會成為一座沒有鳥兒的森林”。從中世紀的市民文學到拉伯雷的《巨人傳》,從莫裡哀的喜劇到伏爾泰和狄德羅的哲理小說,法國文學的特色就是無處不在的幽默和諷刺。法朗士繼承和發展了這種法國民族文化的傳統,他的諷刺得心應手,信手拈來、風趣自然,在任何時候都不失其高雅的風度。《聖女貞德生平》(1908)用豐富的資料把貞德塑造成一個“人民的女兒”,抹去了宗教傳說加在她頭上的靈光。小說《企鵝島》(1908)無情地嘲笑了法國的曆史、宗教和傳統,《天使的叛變》(1914)寫戰敗的上帝成了撒旦,而勝利的撒旦成了新的上帝,天使們和人一樣有七情六欲,進而徹底粉碎了教會關于天使的神話。法朗士善于把動人的故事和對現實的抨擊巧妙地融為一體,以豐富美妙的想象來表現寓意深刻的哲理,使人們在優美的藝術享受中得到教益和鼓舞,終于成為拉伯雷和伏爾泰之後法國最優秀的幽默大師。(社會科學報社融媒體“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見社會科學報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