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偉達市值登頂,蘋果發力AI能否逆風翻盤?

英偉達市值登頂,蘋果發力AI能否逆風翻盤?

投資者網

2024-06-23 08:05釋出于北京投資者網官方賬号

英偉達市值登頂,蘋果發力AI能否逆風翻盤?

《投資者網》王健凡

2024年,人工智能的風潮讓英偉達成為最耀眼的赢家。

6月19日淩晨1點01分,英偉達的市值一躍達到3.33萬億美元,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至此,英偉達、微軟、蘋果,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

微軟作為OpenAI的大股東,将生成式AI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實際應用,深度整合GPT系列模型至其辦公軟體和雲服務,極大推動了微軟的市場表現期望。2024年1月,微軟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在智能手機時代中引領風騷的蘋果,在AI的快速發展浪潮中卻顯得步履蹒跚。“iPhone時刻”的締造者似乎已被甩在AI浪潮之後。

AI風起雲湧,蘋果銷量承壓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了全球生成式AI熱潮。中美科技巨頭如谷歌、微軟、Meta,以及阿裡和百度等紛紛深入開發大模型技術。

同時,硬體制造商如三星、華為、小米和OPPO等也将大模型技術內建到手機中,标志着AI技術在消費電子産品中的革新。

競争對手攜AI來勢洶洶,遲遲沒有動靜的蘋果硬體收入已開始下滑。

2023财年,包括手機、電腦、平闆等在内的蘋果硬體收入同比下滑6%,其中電腦下滑幅度最大,跌幅達27%;營收占比近六成的手機收入下滑約3.4%。

而在中國市場,蘋果面臨的競争環境更為嚴峻,銷量和市場佔有率都在顯著下降。

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2023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銷量同比下滑9%,市場佔有率從前一年的23.7%降至20.2%。到2024年第一季度,其市場佔有率進一步縮水至15.7%。

銷量承壓,一向以保值著稱的蘋果在國内開啟了史上力度最大的降價促銷。

2024年1月,蘋果官方直營店推出為期三天的全系列産品降價促銷,其中最新釋出的iPhone 15系列的降幅最高達800元。在“618”購物節期間,電商平台也加入降價行列,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優惠力度。在各大平台的自營店,iPhone15各型号的售價相較于釋出時打了約八折。

作為一家主要收入來自硬體銷售的公司,蘋果在近年來持續面臨着創新乏力的批評。

長期以來,市場對蘋果的期待是颠覆性的技術和産品,但自從庫克接任CEO以後,公司似乎更多地陷入了逐漸疊代的模式,這種“擠牙膏式”的更新政策已經讓蘋果失去了此前颠覆市場的銳氣。

随着AI的興起和競争對手在這一領域的積極布局,蘋果的創新缺失正變得更加突出。

破局進行時,蘋果全面押注AI

十二年前,Siri伴随iPhone4s的推出首次問世,迅速成為聊天機器人的代名詞。

那時,Siri作為蘋果的一項創新,成了許多人對“AI”助手最早的記憶。盡管初期風靡一時,Siri很快因智能化不足被戲稱為“人工智障”。

在如今激烈的生成式AI競争中,蘋果的步伐顯得和笨拙的Siri一樣,格外遲緩與被動,直到2024年初才突然放棄造車、全力押注AI。

2024年6月10日,蘋果召開2024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24)。

在不到兩個小時的釋出會中,蘋果将AI作為壓軸部分,用了近一半的的時間去介紹。有一個小細節是,這次蘋果終于不再提拗口的“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而是使用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展示了對AI的全面擁抱。

這次更新旨在改變人機互動的方式,讓AI增強的手機更加自主地感覺使用者需求,這是業界普遍認同的方向。在這種新架構下,Siri變得更聰明,操作更自然,能更精确地比對真實的語境和個性化需求。

通過AI內建能力,蘋果可以打通不同應用提供服務,實作了從文本編輯到圖像處理、内容概括以及錄音轉寫等多種實用功能,并在iPhone、iPad和Mac等所有蘋果終端産品中以工具化形式提供。

出乎市場意料的是,蘋果此次決定與OpenAI合作,引入GPT-4o大模型至iPhone。将如此核心能力交予别人,對于一直追求技術自主的蘋果而言,是一次重大妥協。

這一決策也引發了隐私安全的争議。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批評蘋果此舉是對使用者隐私的不尊重,甚至威脅說如果蘋果在作業系統中整合OpenAI技術,他将禁止公司使用蘋果裝置。

需要注意的是,蘋果在此次合作中表現克制,Siri對ChatGPT的調用僅為輔助功能,并未全面整合。一向高調的OpenAI CEO奧特曼也并未在釋出會上露面。

Siri聯合創始人達格預測,這種合作可能隻是短期到中期的關系。顯然,蘋果有着自己的算盤。

叫闆英偉達,行業格局正改寫

在最近的财報電話會議中,蘋果CEO庫克表達了對公司AI技術的強烈信心。他預測,在AI領域,蘋果不僅将超越其競争對手,還有望設定新的行業标準。

蘋果軟體工程的進階副總裁克雷格也多次強調,這場釋出會隻是蘋果AI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功能可以期待。

顯然,蘋果并不打算為英偉達做嫁衣,而想要直接下場肉搏。

這種自信或許基于蘋果長期以來對AI領域的布局。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ocklytics的報告,到2023年為止,蘋果已經收購了32家AI公司,成為科技行業中在此領域收購最為活躍的企業之一。

行業分析師認為,蘋果推廣Apple Intelligence的政策是逐漸進行的,首先從其硬體裝置開始,利用已有的超過10億部iPhone以及龐大的使用者基礎。随着AI功能逐漸融入到這些裝置中,預計會極大增加使用者對新應用的需求,激發其市場活力。

總結來看,蘋果和英偉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角逐,展現出了各自在不同市場的優勢。英偉達雖然在B端市場有着強大的影響力,但蘋果在面向消費者的C端市場則顯得更為強勢。

随着移動網際網路增長的放緩,兩家公司的競争已不僅限于硬體供應鍊的控制,更擴充到了争奪AI時代的話語權,過去的沖突加劇了兩家公司的沖突。

自從蘋果與英偉達對薄公堂迫使其更換GPU以來,雙方關系急轉直下,2016年蘋果直接停止使用英偉達的GPU。英偉達則在2019年宣布其CUDA軟體産品将不再支援蘋果的MacOS作業系統,徹底切斷了與蘋果全生态産品的相容。

在這種背景下,蘋果不斷強化其技術獨立性,最近宣布的Apple Intelligence系統采用了一種名為“私有雲計算”的新技術,強調資料處理的透明性和可驗證性,且明确表示這些資料中心将不使用英偉達晶片,而是采用蘋果自産的晶片。

伴随蘋果入局,AI的科技戰場愈發熱鬧。

面對英偉達在AI晶片領域的獨大局面,其他科技巨頭如高通、谷歌和英特爾也在加快自研步伐,推動支援多種AI晶片的項目。

一場科技長跑的序幕已經開啟,每個參與者都在為未來的市場主導權努力拼殺。讓我們拭目以待,且看這場競賽将如何展開。(思維财經出品)■

檢視原圖 61K

  • 英偉達市值登頂,蘋果發力AI能否逆風翻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