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作者:深圳光明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一層一企,左辦公、右中試”

在光明區新材料中試産業化基地

(以下簡稱“中試基地”)

16家入駐的優質新材料産業企業

打通研發中試生産關鍵環節

協作共赢,産業叢集效應日益凸顯

……

一批中試平台加速建設

支撐起光明區科技創新

和産業高品質發展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新材料産業叢集是光明區重點打造的千億級産業叢集之一,光明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促進新材料産業發展的戰略要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援作用,撬動全社會力量集中資源加大對新材料産業的支援力度,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市場活力迸發的新材料産業發展新生态,打造國際知名、國内一流的新材料産業創新先行區。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中試基地是從實驗室

走向市場的重要橋梁

中試産業化在新材料産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涵蓋了工藝驗證、材料驗證等多個關鍵環節,是新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重要橋梁。中試産業化階段在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比重高達60%,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必經之路。

光明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産業轉化的重要生态區域,已經形成完整的新材料産業轉化生态圈,包括基礎研究、概念驗證、中試産業化、放大生産。

大科學裝置叢集主要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南方科技大學的材料基因組、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特殊環境設施,以及綜合粒子設施等,均為新材料産業基礎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這些設施不僅提升了科研水準,更為新材料産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随着科研成果不斷湧現,概念驗證階段成為關鍵。光明區積極引進高校“産學研”機構,如南方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蘭州大學深圳研究院等,将這些高校的實驗成果轉化為具有市場競争力的産品。通過概念驗證,企業能夠明确市場需求和産品定位,為後續産業化生産打下堅實基礎。等拿到客戶意向訂單,科研團隊就可以創辦企業,建設中試研發平台,開展配方、工藝等調試。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為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産全方位服務

當企業拿到客戶訂單并準備進行預生産時,中試基地便發揮重要作用。位于光明區馬田街道薯田埔社群的光明區新材料中試産業化基地占地面積約96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4480平方米,這裡擁有新材料中試轉化所需的專業化産業空間。

光明區新材料中試轉化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材料學博士褚鵬飛介紹,光明區中試基地有16層現代化設施,采用“一層一企,左辦公,右中試”的布局,為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産全方位服務。每一層均設辦公區、中式研發區、包裝區和原材料儲存區等,滿足企業不同階段的需求。同時,中試基地還配備專業的團隊和裝置,為企業提供包括原材料準備、工藝驗證、環評等全方位支援。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中試基地的硬體設施同樣令人矚目。為了滿足工業上樓對層高和承重的要求,該基地層高達4.5米以上、承重每平方米750公斤以上,為新材料産業提供理想的研發和生産環境。

此外,基地還特别注重環保和安全設施建設。在廢氣處理方面,基地有集中排氣和處理設施,能夠有效處理含酸性、堿性和顆粒物等的廢氣;在廢液處理方面,基地負一樓有集中廢液收儲裝置,并定期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拉運和處理;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基地有集中儲存房間,并定期處理。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自2022年10月竣工以來,中試基地憑借其優越的環境和完善的設施,迅速實作招商和産業聚集“雙百分百”戰果。目前,基地引育了16家新材料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技術水準領先,市場潛力巨大。

在中試基地,企業間交流密切、産業鍊互補性強,多家企業已在園區找到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新材料技術創新和應用。如位于11樓和16樓的兩家企業合作研發太陽能電池導電薄膜材料,打破日本的技術壟斷,實作國産替代,目前該材料正在試用和推廣過程中。

據統計,園區企業已經獲得授權發明專利近300項,多家企業獲得深創賽一等獎和省、部及全國賽事大獎。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建構“1+4”服務體系

引育專精特新企業

當下,随着全球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和不斷更新,新材料産業作為其發展基石,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拓展,産業規模逐年持續增長。

為了進一步推動新材料産業發展,光明區還成立光明新材料中試轉化研究院。如今,随着中試研究院成立,中試基地“如虎添翼”。該研究院以其獨特的“1+4”營運服務體系,正成為新材料産業創新的重要引擎。

服務體系“1”

指的是其核心宗旨

即服務和引育專精特新企業

與傳統研究院不同,該研究院的産出并非局限于學術論文或專利,而是着力于孵化出一批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企業家,打造出一批批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争力的新材料企業。

為實作這一目标,研究院采用“就地取材”的政策,積極吸納光明科學城及周邊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進行中試和産業化。同時,研究院還積極引進國際頂尖科學家和研發團隊,以及國外研發龍頭企業的研發負責人和初創型新材料企業,為這些團隊和企業提供空間、基金和政策支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光明中試基地蓄能起勢

服務體系的“4”則是指

其提供的四大資源賦能服務

首先空間賦能,是為創業團隊提供符合環評标準、中試工廠中的房間标準的專業空間,降低企業成本;二是資金賦能,目前正在推動設立光明區新材料中試産業化基金,聯合各大銀行組建“園區貸款”等特色金融産品,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援;三是市場賦能,主動對接跨國公司、大型央企、區内龍頭企業等,推動中試基地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對接;四是專業導師群創業服務,包括技術咨詢、産品布局、政策解讀等。

通過中試基地探路和引領,光明區乃至整個大灣區的新材料産業有望實作快速發展。中試基地的成功經驗将為更多地區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方面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模闆。未來,期待光明區可以打造更多的新材料中試轉化基地,引育一批新材料專精特新企業,為大灣區新材料産業發展貢獻力量。

新材料産業其勢已成。近日,光明區工業和資訊化局釋出《光明區新材料産業首批次産品進入下遊應用獎勵項目申報指南》,支援對象為獲得國家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的企業,以及經省、市工信部門評定新材料首批次産品的企業,該政策将進一步推動光明區新材料産業加快發展。

内容來源:寶安日報

編輯:麥泳妤

校審:靳峰 陳圓圓 謝燕麗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内容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