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30年,46歲袁崇煥被淩遲處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盡,袁崇煥依舊哀嚎不斷,過了半天才咽氣1630年,大明對他

作者:探秘曆史

1630年,46歲袁崇煥被淩遲處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盡,袁崇煥依舊哀嚎不斷,過了半天才咽氣

1630年,大明對他忠實的将軍實施了淩遲的酷刑。

46歲的袁崇煥被淩遲3543刀,成為此刑罰下死得最慘烈之人。

那麼他究竟做了什麼?會遭到如此嚴重的懲罰呢?

“隻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文官出身的袁崇煥,仕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1619年,考上進士的袁崇煥并不滿足于一方的治安,

他經常與退伍的老兵研究邊塞軍情,讨論兵法。故而萌生出鎮守邊關的想法。

三年後,後金攻破廣甯,山海關岌岌可危。

此時,袁崇煥臨危受命,在兵部任職。并決定隻身前往關外勘察地形。

駐守山海關後,袁崇煥任用賢能,積極修繕防禦工事,經營遼東。

在袁崇煥的積極推動下,邊塞軍民得到有效地安撫,邊防實力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到了1624年,在袁崇煥和一衆将士的努力下,逐漸收複不少失地。

1626年年初,努爾哈赤率大軍進攻甯遠,意圖奪下甯遠。

而此時救援卻遲遲不到,袁崇煥立下遺書,破釜沉舟,最終守住了甯遠。

同年八月,努爾哈赤病逝,袁崇煥請求和皇太極議和,請求其進攻北韓。

皇太極答應了袁崇煥的請求。

袁崇煥的議和本質是緩兵之計,在和平期間修建防禦工事,繼而有更多的能力阻擋後金的進攻。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也為他埋下了禍患。

1627年,明思宗繼位,重新啟用了辭官的袁崇煥。

為了在戰場上無後顧之憂,明思宗賜給袁崇煥尚方寶劍,并給予他極大的權利,讓他能大施拳腳。

此番之後,袁崇煥開始了他五年複遼的大計。

到了1629年,袁崇煥與昔日同盟毛文龍産生沖突,并設計将其殺死。

此舉動引起了朝廷中毛黨的不滿。

到了十一月,皇太極派大軍進攻明朝,并兵分幾路,直逼京城。

此時,在外的袁崇煥顧不得當地的駐守,急忙率兵回京護駕。

在與皇太極的多番戰鬥中,袁崇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功擊退了皇太極的軍隊,京都的危機得以解除。

然而,兔死狗烹,是帝王慣用的伎倆。

皇太極退兵後,袁崇煥因為被懷疑與後金有勾結而被治罪。

朝中毛文龍和魏忠賢的遺黨,以袁崇煥曾擅自與後金議和為由,定袁崇煥賣國罪,并處以死刑。

朝外,為了剜去這個實力的對手,皇太極也用離間計,散播袁崇煥投降的假消息。

最終,袁崇煥下獄,并被判處淩遲。

1630年8月,袁崇煥被押上刑場,四周圍滿了看熱到的人

46歲的他被淩遲處死,他每因疼痛而哀嚎一聲,四周的看客就叫一聲好。

整整3543刀,袁崇煥的肉全都被活生生地割下,露出血淋淋的骨頭。

而他的肉,也遭到了周圍人的瘋搶,人們不惜花錢也要買下他的肉生吃。

到最後,袁崇煥雖然“皮骨已盡”,但“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

終于,這位将自己的後半生風險給大明朝的抗清名将,以極殘忍的死法,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盡管當時衆人皆醉,卻依舊有清醒的人。

在袁崇煥被淩遲曝屍的當夜,一位無名小卒選擇收殓了他的屍體。

他在寂靜的深夜,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這樣一位“通敵賣國”的人屍體安置下葬。

不知道的百姓,有人以為是鬼魂收拾,有人認為是含冤還魂。

但是一直都沒人知道究竟是為何。

直到後來,為了給袁崇煥平反,這個秘密才逐漸公之于衆。

原來,為袁崇煥收屍的是他曾經以位姓佘的部下。

他趁着夜色,偷偷取下袁崇煥的屍骨,并背回廣渠門内偷偷埋葬。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更是指令自己的後代,世代都要為袁崇煥守墓。

而他的後代也一直謹遵先祖的遺志,一直守到今天。

英雄始終是英雄,盡管他會被時代和小人蒙上灰塵,卻依舊遮蓋不住他身上的光輝。

他們或許蒙受不白之冤,但是後人卻也不會忘記他們為國家付出的努力與血汗。

1630年,46歲袁崇煥被淩遲處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盡,袁崇煥依舊哀嚎不斷,過了半天才咽氣1630年,大明對他
1630年,46歲袁崇煥被淩遲處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盡,袁崇煥依舊哀嚎不斷,過了半天才咽氣1630年,大明對他
1630年,46歲袁崇煥被淩遲處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盡,袁崇煥依舊哀嚎不斷,過了半天才咽氣1630年,大明對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