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資管500強出爐!國内11家保險資管入榜,綜合實力哪家強?

作者:每日财報
全球資管500強出爐!國内11家保險資管入榜,綜合實力哪家強?

保險資管前三甲格局确立,分别為國壽資管、平安資管和泰康資管。

文/每日财報 栗佳

在保險市場上,當負債端将“防風險”置于核心地位,實施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時,資産端卻不斷放寬限制,得到了較大的自由度。這一背景下,一系列有利于資産端發展的政策被推出,為保險資管機構帶來了重要的機遇。

近日,國際知名機構歐洲出版集團“歐洲投資與養老金”(以下簡稱“IPE”)釋出了《2024全球資管500強》榜單。其中,中國内地共有52家機構上榜,其中11家保險資管公司表現格外亮眼。

具體來看,這52家機構涵蓋了四大類資産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保險資産管理公司、銀行理财公司和證券。其中,基金公司共有23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10家及一家養老保險公司,15家銀行理财公司,3家證券。52家機構在2023年底合計的資産管理規模達到了約72.4萬億人民币。

這些機構中,有41家參與了2023年的排名,并且它們的總資産管理規模相較于去年有了一定的增長,具體增長了1.7%。這表明,盡管市場環境可能有所波動,但大陸頭部資管公司依然保持着穩健的發展态勢,資産管理規模持續擴大。

不過,此次排名也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大陸資管機構在全球資産管理領域與世界巨頭相比還存在顯著的差距,但這也恰恰表明了國内資管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11家保險資管入榜 前三“軍團”成績亮眼

盡管中國資管機構在總規模上實作了小幅增長,顯示了一定的市場活力和擴張能力,但在全球或行業内的排名情況卻不盡如人意,普遍呈現下滑趨勢。其中,證券、基金和銀行理财系公司的排名下降尤為顯著,有些機構排名出現了大幅下跌。

然而,國内保險資管機構截然相反。縱觀整個榜單,與國内其他類型的資管機構相比,保險資管公司在2023年的業績和市場地位相對穩固,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實作了顯著的提升。

我們認為,這可能與保險資管機構在風險管理、資産配置和長期投資方面的獨特優勢有關,使其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穩健的發展。

全球資管500強出爐!國内11家保險資管入榜,綜合實力哪家強?

國壽資産、平安資管、泰康資産為此次榜單中排名中國資管前三,分别位列全球32位、33位、58位。據公開資訊,截至2023年底,國壽資産管理規模5.37萬億元,平安資管受托管理規模5.03萬億元,泰康資産管理規模超3.4萬億元。

除上述3家公司外,其他8家保險資管公司依次排名為:新華資産(全球排名100),人保資産(排名111),太保資産(排名125),太平資産(排名138),大家資産(排名187),華泰資産(排名197),陽光資産(排名206),長江養老(排名211)。

與2023年排位相比,有3家保險資管公司非常給力,實作了超過10個名次的躍升,它們分别是新華資管、人保資産、華泰資産,表現得尤為搶眼。其中,新華資産的排名更是直接上升了20位,成為了這52家中國公司中進步最快的機構。

此次,作為大陸保險資管行業的領軍者,國壽資産今年的排名雖然出現了1位的下滑,降至第32名,但在面臨國際市場高速增長、國内資本市場萎縮以及匯率不利等多重壓力下,其依然能夠在4.7萬億元的基數上保持着12%的強勁增長率,實作了跨越5萬億元、達到近5.4萬億元的規模。這一成績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顯得尤為不易,也從側面證明了國壽資産在資管領域的實力和地位。

馬太效應極強 三巨頭盈利均超20億

再将眼光拉回至國内,市場關注的焦點則又聚焦于此次上榜的11家國内保險資管公司,目前業績成色到底如何?又會在國内所有34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擁有怎樣的排位?

事實上,盡管2023年國内資本市場表現不佳,保險資管業還一反前兩年下降趨勢,營收和盈利均實作逆勢增長。

據《每日财報》統計,剔除非可比資料後,2023年34家保險資管公司(含長江養老),合計實作營收362.26億元,同比增長約為4%;合計淨利潤達155.43億元,增速約為6%。

從營業收入來看,共有20家營收實作正增長,13家負增長,正增長占比60.6%;從淨利潤方面來看,18家正增長,14家負增長,正增長占比54.5%。

與此同時,也有持續虧損的公司,分别是太平資本、安聯資管,2023年淨虧損額為0.11億元、0.45億元,但虧損額度較2022年都有所收窄。

全球資管500強出爐!國内11家保險資管入榜,綜合實力哪家強?
全球資管500強出爐!國内11家保險資管入榜,綜合實力哪家強?

有意思的是,獨占業績前三名席位的仍是此次IPE國際排名中排位中國資管前三的國壽資管、平安資管和泰康資管,去年三者分别實作營收52.57億元、42.75億元、51.03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别為28.76億元、27.04億元、20.8億元。

以此作為計算,國壽資管、平安資管和泰康資管憑借股東優勢擁有巨大的資産管理規模,以及行業必備的穩健投資風格和相對長期的資産配置政策,不僅對國内整個資管行業貢獻了超40%的收入,而且淨利潤幾乎占據了行業半壁江山。可見,大陸保險資管機構的頭部格局仍保持穩定,強者恒強。

此外,除三家頭部保險資管公司外,此次入選IPE國際榜單的8家保險資管中,僅有大家資産和長江養老業績沒能夠跻身國内業績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掉落至十五位和十六位。而太平資産、太保資産、陽光資産、新華資産、華泰資産和人保資産,則依次分别排至第五至第十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管行業當下激烈的競争格局中,除了備受矚目的頭部公司外,一些中小公司也展現出了令人矚目成績。去年就有4家中小保險資管公司實作了盈利的翻倍式增長,它們分别是永誠資産、長城财富資管、中再資産和國華興益資管。

其中,得益于2023年管理費收入同比大增170.7%的助力,永誠資産去年業績增長尤為喜人,是所有公司中業績增速最高的保險資管公司,同期實作營收2.17億元、淨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速分别大增141.1%、285.6%。

對此,有業内分析人士指出,這些中小公司之是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于能夠聚焦自己的核心業務,制定并執行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政策。比如,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靈活的業務調整以及高效的風險控制,使得自身在競争中不斷積累經驗和實力。這種創新和差異化的政策不僅幫助它們逐漸實作了盈利的快速增長,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發力第三方業務已算得上行業共識,是保險資管市場未來打開新增長天花闆的重要推手。尤其是對于市場化機制建設和品牌建設上較為薄弱的中小保險資管公司而言,更要明确戰略向第三方業務精準發力,吸收系統外資金,将服務拓展至尾部客戶,與頭部險資展開差異化競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