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市界

2024-06-27 11:04市界官方賬号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光伏巨頭隆基綠能,決定發債百億來“補血”了。

6月18日,隆基綠能宣布通過公開發行100億元公司債券的議案。這也是這家曾經的光伏“一哥”,最大規模的一次債券融資。一邊是公司賬面上還躺着570多億元的貨币資金,另一邊卻發債“補血”,這讓投資者不由得疑惑:隆基綠能這家營收千億的龍頭,到底缺不缺錢?

而另一方面,令很多股東焦心的是,隆基綠能的股價還在持續下探中。今年6月6日,隆基綠能突然閃跌,6月14日,隆基綠能盤中一度下跌至16.25元/股的近三年來低點。截至6月20日,隆基綠能收報15.58元/股,總市值1181億元。和2021年曾達到的5287億元市值高點相比,市值已經蒸發了超過4000億元。

隆基綠能在今年第一季度,也成為當季虧損額最高的一家光伏上市企業。但在2024年上半年,隆基在産品和技術創新層面上動作頻頻,意圖打破市場的擔憂。

今年早期,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說:“2024年是隆基近十年來最困難的一年。”但在一個月之前的媒體直播中,鐘寶申卻顯示了樂觀情緒:“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隆基綠能,真的能擺脫“成長的煩惱”嗎?

01、一邊發債,一邊理财?

6月17日,近百位投資者冒着炎炎烈日來到西安,參加了隆基綠能2023年度的股東大會。除了和隆基綠能的創始人、總裁李振國現場問答外,在公司的安排下,投資者們還參觀了位于西安未央區的隆基光伏展廳,并在公司食堂吃了一頓四菜一湯的便餐。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通過展示光伏産品和技術,隆基綠能想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在光伏行業面臨困局的當下,聽聽行業龍頭的心聲,對應對具有不确定性的明天,也是一種信心。”一位投資者在雪球上寫道。

在此之前,隆基綠能在二級市場上,剛剛經曆了一輪“風暴”。6月6日午盤前,隆基綠能的股價突然跳水,當日跌幅達6.02%。6月13日,隆基綠能收盤價僅為16.51元/股,創下了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

隆基綠能遭遇了什麼?

在6月6日隆基股價大跌前,一條消息剛在光伏圈子裡炸開。據自媒體“阿爾法工場研究院”爆料,有一位接近隆基的人士透露,隆基綠能在馬來西亞的元件廠開始逐漸關停;早些時候,隆基在越南電池片工廠的五條産線,也已全部停工。這也是隆基綠能首次傳出海外工廠調整的消息。

隆基的海外布局早在2015年就已經啟動,馬來西亞就是它在東南亞市場的第一站。截至去年10月,隆基在砂拉越州的投資累計已達到83億元。而爆料中提到的馬來西亞元件廠,位于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雙文丹市,根據隆基綠能的官方消息,2023年10月該元件工廠一期投産;而整個項目的耗資則達到了28億元,全部建成後産能可達8.8GW。越南工廠布局稍晚,但根據隆基綠能2023年财報,其越南3.35GW電池項目已全部投産,總投資7.57億元。

在光伏業産能結構性過剩、價格戰日趨激烈的當下,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對于企業擴大對海外的銷售,有着更重要的意義。國内光伏企業的産能比對的是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尤其是美國市場,接受議價能力強、競争較少,是不少企業寄予期望的對象。而據華泰研報指出,目前國内的光伏元件主要通過東南亞出口美國。2023年,隆基綠能實作營收1294.98億元,約有37%來自境外市場,其中亞太地區是收入大頭。

今年4月底的業績交流會上,公司董事長鐘寶申還表示,隆基産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通道已經理順,今年下半年會迎來顯著好轉。财報也顯示,2024年一季度,随着在美國俄亥俄州的5GW元件合資工廠正式投産,公司在美國市場出貨能力将得到提升。

然而,爆料中的停工一旦成真,意味着隆基綠能東南亞市場布局的意義,将打上一個折扣。而這次傳聞,未必無因,美國已對東南亞的光伏産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在東南亞有布局因而受到影響的國内光伏企業,或許将不止隆基綠能一家。在光伏産業正在經曆波動、企業“極限求生”時,這一消息也将市場恐慌情緒推上了高點。

6月7日,隆基綠能火速釋出了一則聲明:經核實,公司在馬來西亞布局了矽棒、矽片、電池群組件産能,目前工廠均處于生産狀态。公司在越南布局了電池群組件産能,其中越南元件工廠目前處于生産狀态;越南電池工廠因市場原因臨時性停産,後續将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評估和決策,其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影響較小。

在股東大會上,李振國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坦承,公司在過去兩三年内,美國和東南亞産能合計已有百億元級别的損失。而且東南亞産能調整造成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在經營層面展現出來,這對隆基綠能在産能和業績方面,将産生雙重的影響。

就在隆基綠能股價陷入低迷之時,另外兩則消息,則又讓投資者們增添了一絲焦慮。

6月6日盤後,隆基綠能連續釋出了兩則公告。其一是,公司拟發行規模不超過100億元的債券,期限不超過七年。另外一則是,公司宣布将2024年自有資金委托理财的單日最高餘額上限,由之前的200億元增加至300億元。

消息釋出後,當時就有投資者在公司的股吧裡發出了質疑:現金流充足的情況下,手握巨款竟然還要融資發債,“這一波實屬被隆基驚呆了”。

畢竟,根據公司财報,隆基綠能并沒有資金上的明顯壓力: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賬上還有貨币資金573.14億元,占總資産比例34.06%;流動資産合計1015.59億元;報告期内公司短期借款隻有1.06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5.41億元。

一手發債、一手理财,理财增加的金額還恰好也是100億元,引起了市場上更多的猜測。

于是,6月7日晚間,隆基綠能回應稱,公司不存在大額資金長期閑置的情形。此次公司啟動的100億元公司債券項目,主要用于“泰睿”矽片、BC二代電池等先進産能建設等,通過新技術加速實作BC等新技術的産業疊代。

隆基綠能方面還稱,本次公司調增理财額度與拟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無關。公司主要是因為部分存款協定條款變化,将部分原以銀行存款等方式存放的自有貨币資金調整為委托理财産品,系現金管理的分類調整所緻,實際并未新增現金管理的金額。

2023年,隆基綠能購買過理财産品,全部為期限三個月以内的短期結構性存款理财産品。對于理财的目的,隆基綠能表示,“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将部分短期内無需對外支付的自有資金用于短期理财,進而降低财務費用,提高資金收益和股東回報。”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市界」,相比起定增來,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募資不會稀釋公司股份,一般視為成本降低的一種融資方式。企業運用閑置資金理财來獲得一定的收益,也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但是,也要重點關注資金的未來用途,避免出現風險。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6月18日,隆基還釋出公告稱,公司總裁、控股股東李振國質押了其所持有的7000萬股公司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6.56%,用于個人資金周轉。

投資者們也更為在意:隆基綠能,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差錢”?

02、單季度虧損23億,隆基“存糧過冬”?

在國内的光伏龍頭企業中,目前隆基不僅有錢,還是“最有錢”——它賬上的貨币資金是最為充足的。但隆基綠能決定大手筆發行百億債券,目的或許也正是為了設法拓寬更多的融資管道,降低未來的資金風險。

隆基正處于發展的關鍵節點上。近期二級市場反應劇烈的背後,是投資者們對公司業績的焦慮。

2023年,隆基綠能繼續保持了營收過千億規模,但在第四季度,公司迎來了單季度十年來的首次虧損。而今年第一季度,隆基綠能實作營業收入176.74億元,同比下降37.59%;歸母淨利潤虧損擴大到23.5億元。一季度光伏企業集體步入“至暗時刻”,但隆基的虧損額相對來說是較高的一家。

2024年,光伏産業的供需失衡仍在持續中,光伏産品價格内卷也愈演愈烈。5月底北京能源集團的招标中,元件投标均價0.803元/W,最低價甚至已降至0.76元/W。要知道,在2023年年初,光伏元件的行業均價還是1.8-1.9元/W。李振國坦言,“我們也沒想到價格競争會到這麼慘烈的地步,現在這種價格,全行業任何一個環節都必然虧現金。”

市場何時見底,尚無預期。誰能扛到最後,也是個未知數。每個人都想知道,隆基作為昔日的“一哥”,是以如何的态度與預期,堅持下去。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在隆基綠能看來,一季度業績下降,要歸因于市場上元件、矽片價格的下跌,此外,還有聯營企業投資收益下降、存貨等資産減值增加的影響。

隆基雖然不缺錢,但也遇到了難題。受到産品價格下降與技術疊代影響,截至一季度末,隆基綠能的存貨規模高達226.1億。今年一季度,隆基計提了存貨資産減值準備26.49億元,計提了固定資産減值準備1.52億元。

高存貨也吞噬了隆基的現金流。财報顯示,2023年底,隆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81.17億元,同比大幅減少了66.69%。2024年一季度,這一資料為-48.89億元。

在一季度末,隆基綠能應收賬款為103.83億元。此外,公司流動負債合計714.55億元,其中合同負債108.45億元。

“穩健”一向是隆基的傳統作風。現在對它而言,“深挖洞、廣積糧”,多手準備,儲備更多的資金過冬,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的光伏“價格戰”,隆基一開始并未參與,這讓它積累了豐富的貨币資金。但這也意味着,隆基會“失去”一些機會——李振國在2023年就總結過,去年友商以低價訂單搶占市場之時,公司沒有跟進。

根據不同的投資者總結,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李振國也坦承了公司的問題所在:隆基綠能堅持長期主義,但對行業短期變化的“押注”能力,以及對非理性競争的預判,還存在不足。

03、BC電池,終将成為主流?

隆基在擴張上的“保守”和穩健政策,相對降低了企業經營的風險。但在産業的技術疊代期,隆基必須要加緊破局了。

近年來行業普遍的共識是,根據晶矽電池的不同技術劃分,原來主流的P型PERC電池已然“将死”,各大企業站到了如何選擇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的分岔路口上。去年9月,隆基綠能宣布押注相對“小衆”的BC電池。在國内光伏元件企業“四小龍”中三家都押寶N型TOPCon電池路線時,隆基成為了最為特立獨行的那個。

尤其是,目前來看,似乎以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兩大元件龍頭為代表的“TOPCon派”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晶科能源取代隆基綠能,拿下了2023年全球元件出貨的冠軍寶座;其中,N型TOPCon電池全年出貨48.41GW,同比增長352%,為反超隆基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司是否錯過了TOPCon電池的機會視窗?在股東大會上,李振國的回應是,公司并“沒有犯錯誤”。他認為,目前規模化投資TOPCon的企業也基本都在負毛利狀态,Topcon技術路線還無法建立壁壘,它仍然屬于是“過渡性技術”。他也确認,會明顯失血的業務,隆基“不會去幹”。

百億發債籌資再一次顯示出,隆基綠能對押注BC電池這一技術路線的堅定決心。李振國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在實作BC電池研發、市場化方面,“公司最近在商量能不能做得更快一點,發債也是為了這個”。

在隆基看來,BC技術必然會成為光伏發展曆程中一個重要的技術方向。“再過4-5年,我們會發現市場上全部都是BC技術。”鐘寶申在2023年業績交流會上曾表示。

一個多月前,隆基釋出了新一代元件産品Hi-MO 9,該元件基于隆基的HPBC 2.0電池技術打造,擁有更高發電能力、更高可靠性等優勢,最高功率為660W,轉換效率可高達24.43%,這也是目前主流版型之下最高效率的産品。是以,它作為隆基的Hi-MO系列産品,型号也幹脆從之前的“7”直接跳躍到了“9”這個中國傳統中的大數。

隆基綠能副總裁佘海峰說,三年前,公司開始商業化一代BC,打通了實作低成本的工藝制造路徑,今天的二代BC産品是隆基認為單晶技術平台上接近終極的産品,“一個屬于BC技術的光伏市場正在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目前的産能布局,也并非單一押寶BC電池。之前隆基就在鄂爾多斯投建了30GW的TOPCon電池項目。鐘寶申曾透露,隆基今年電池元件的出貨目标中,同時包括了PERC、TOPCon、HPBC一代産品等。

在矽片領域的創新上,3月28日,隆基釋出了全新矽片産品“泰睿”。隆基方面告訴「市界」,泰睿矽片采用全新的TRCz拉晶工藝,具備電阻率均勻性和吸雜效果好、全平台支援等優勢,将開啟全行業降本增效的新路徑。

在6月開幕的2024年度上海SNEC展會上,隆基綠能宣布,其研制的晶矽-鈣钛礦疊層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了34.6%,再次重新整理了公司此前創造的世界紀錄。

當年的隆基綠能,靠“單晶矽革命”躍升成為千億市值龍頭。現在,它能否再度成功翻盤,給市場創造一個“堅持”和“逆襲”的故事?

在5月份的那次對外直播中,鐘寶申說,“我相信,接下來我們在BC技術路線上會走得越來越順暢,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作者 | 楊 潔

編輯 | 孫春芳

營運 | 劉 珊

檢視原圖 268K

  •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 隆基綠能,要發債百億“補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