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作者:煙鬥來了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2005年,38歲的民警葉劍雄,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寄信人正是即将被執行死刑的老陳。

信中,老陳深深忏悔了過去的罪行,感恩葉劍雄長期的陪伴和教育,并在末尾部分,附上了兒子的姓名和老家的位址。

葉劍雄知道,這是老陳臨終前的最後願望,想要将遺孤托付給自己,他接下了這一重擔,在之後的十年裡,葉劍雄始終堅持給老陳的兒子寄生活費和學費,共計4.5萬元,直到孩子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本次,就讓我們來回顧,這位民警堅守了十年的暖心故事。

從轉業軍人到民警

葉劍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天性純良,從小就是個非常有耐心的人,一旦答應了别人的事,必然會信守承諾,将其貫徹到底,後來長大參了軍,葉劍雄成為了一名軍人,度過了16年的軍旅生涯,直到36歲那年才轉業成民警。

站在了人生新的起點上,葉劍雄并沒有額一次感到迷茫,不論是哪一份崗位,隻要拿出耐心,一定可以做好,即便是監獄的管教,但或許連葉劍雄自己都不會想到,在擔任管教的日子裡,第一個接觸到的犯人,竟然就是改變他想法的老陳。

老陳,比葉劍雄小兩歲,因沒錢寄回老家,犯下了綁架他人的罪行,結果鬧出人命官司落了網,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嚴懲,或許是知道将來已無生路,老陳入獄後選擇一言不發,更不願和任何人溝通,直到他和認識了葉劍雄。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作為上級安排的任務,葉劍雄找到了老陳,雖然他對老陳這一類的重刑犯的印象并不好,但還是耐心的與對方交流,隻是老陳的嘴,實在是太“嚴”了,除了回答一些簡單的問候,其他時候呆若木雞,多說一句話都成了奢侈。

在老陳的身上,一定潛藏着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葉劍雄如此想到,如果想要老陳認罪伏法,最起碼要先和他正常的溝通,既然老陳不願意過多搭理自己,那幹脆主動多找一些話題,隻要平時多交流,一定能讓老陳敞開心扉。

于是,葉劍雄拿出了自己的耐心,總是不厭其煩的向老陳講述自己的過去,不論是小時候的事情,還是參軍時候發生的故事,由于老陳沒有當過兵,對軍人也比較向往,是以在葉劍雄講述軍旅生涯時,總是聽得非常認真。

一次又一次的溝通,終于讓葉劍雄看到了希望,曾經惜字如金的老陳,不僅會主動詢問問題,對他的态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被老陳自己冰封的内心,從那一刻開始漸漸消融,他終于承認了罪行,同時也在心底将葉劍雄當成了知心大哥。

“我的心裡話就是願意跟你說。”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這便是老陳最直覺的改變,他十分感激葉劍雄,不僅如實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還将過去的種種全都告訴了葉劍雄,那麼老陳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樣不為人知的過去呢?他徹底敞開心扉的契機,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死刑犯臨終前的遺願

其實,一切還要從老陳被“轉獄”說起。

得知即将換一所監獄,老陳的内心有些慌亂,他并不太願意接受一個新的環境,但内心卻是舍不得葉劍雄,還有好多話沒與葉劍雄交談,是以在臨行前,老陳和葉劍雄談了許久,兩人還立下一個約定,老陳以後還可以給葉劍雄寫信。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不論平時有多忙,隻要是老陳寄來的信,葉劍雄一定會仔細閱讀,這不僅是一種尊重他人的習慣,更是他對老陳的承諾。

判決書下達的那一刻,老陳選擇了接受即将到來的死亡命運,他的願望是見一見葉劍雄,雖然當時的葉劍雄有事在身,但還是專門去看望了老陳,後者深受感動,激動的向葉劍雄道謝,兩人再次談了很長一段時間。

通過這次談話,老陳向葉劍雄講述了他的過去。

老陳的原生家庭,非常窮,父母都是靠着種地為生的農民,拿不出多餘的錢供老陳上學,之後老陳的母親早早去世,隻剩下和身體不怎麼好的父親相依為命,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了,老陳隻能早早就出去打工,賺錢貼補家用。

後來,老陳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兩人有過一段時間的親密相處,但在生下兒子之後,忽然就消失不見了,老陳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也就認了命,在外打工的他,隻能将孩子托付給此前因為意外瞎了一隻眼睛的老父親。

于是,老陳家裡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老父親照顧小孫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還在堅持幹農活,但畢竟隻有一隻眼睛,平時并不友善,也賺不到幾個錢,家中開銷的大頭,還是要靠老陳一個人,每個月都要向家中寄錢。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隻不過,老陳在外也不容易,沒什麼一技之長的他,掙得全都是辛苦錢,工作忙碌的時候,咬牙多堅持一段時間,确實能多掙點,可一旦效益不好,老陳連自己的溫飽都不一定能保證,又哪來多餘的錢寄回家裡呢?

孩子的學費,家中的生活費,對老陳而言,都不是一筆小數目,但他還是盡力承擔了下來,直到案發前的那一段時間。

那時,老陳在工作中遭遇了挫折,錢袋子徹底癟了,拿不出錢寄回家裡,但孩子上學急需用錢,忽然一念之間産生了罪惡的想法,而且這一惡念還被不斷放大,最終老陳沒能控制住内心突生的惡,邁向了無法回頭的罪惡深淵。

起初,老陳并沒有生出害人性命的念頭,他想要的隻有錢,但上頭之後,就不是老陳自己想不想的問題了,在綁架的過程中,老陳奪去了受害人的性命,然後便落了網,一直到遇見葉劍雄,才開始開口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

由此,葉劍雄正式了解了老陳的過去,在痛恨他犯下不可饒恕惡行的同時,也同情他過去的種種不容易,以及對家中長輩和孩子的思念之情,是以盡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内,給于老陳關心和安慰,并承諾讓老陳的兒子完成學業。

再之後,便有了開篇老陳臨終前向葉劍雄寄去“托孤”信一事,葉劍雄這十年來,又是怎麼過的呢?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十年承諾拯救破碎家庭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老陳考慮的最多的,是家中的老父親和不滿十歲的兒子,盡管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罪無可恕,死才是唯一的選擇,但果然還是放心不下家裡,思前想後,老陳決定托付給葉劍雄後,才靜靜等待死亡的來臨。

得知老陳伏誅的消息,葉劍雄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一份新的責任,又落到了他的肩膀上,葉劍雄知道,是該完成承諾的時候了,不論怎麼樣,也要讓老陳的兒子上完學,這不僅是他答應老陳的,更是葉劍雄自身的願望。

第一筆寄過去的錢,是1000元。

雖然這筆錢看起來不多,但已經是葉劍雄一個月20%的工資了,而且他的家庭也不容易,不僅要維持1歲的孩子日常開銷,患病的嶽父母,每次治病也都需要一筆不小的支出,更關鍵的是,嶽父母剛開始并不答應葉劍雄的做法。

兩位老人覺得,世界上有許多孤兒,為什麼非要選擇一個死刑犯的孩子,而且女婿的收入并不高,沒必要繼續給自己增加壓力。

對此,葉劍雄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家是什麼情況,但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幫助老陳的兒子,這不僅僅是他的承諾,也是一直不曾改變的信念,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照顧老陳的兒子,供他上學讀書。

葉劍雄這一堅持,就是整整十年,資助了老陳一家4.5萬元,拯救了這一破碎的家庭,在這個過程中,葉劍雄最欣慰的,是老陳兒子的感恩。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正是因為有了您的資助,使我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校園裡接受教育。”

“也正因為您的關愛,讓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和真情。”

每每讀到老陳兒子的信,葉劍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同時感慨自己沒有看錯人,也沒有選錯走這一步,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如果當初老陳沒有犯下滔天罪行,這一家一定能生活的很幸福,可惜,一切沒有如果。

正是因為孩子的感恩,葉劍雄才能堅持了下去,但一切卻在孩子上高中時發生了變故,孩子知道了父親的真相,雖然更加感激葉劍雄的堅持,不過卻做出了一個讓葉劍雄氣憤的決定——放棄聯考。

一聽說孩子要放棄聯考,葉劍雄二話不說打過去電話,勸說他不要放棄,明明成績還不錯,以後考上大學,也能有更大的出息。

對于葉劍雄的好意,孩子卻拒絕了,他告訴葉劍雄,這些年來非常感激叔叔的照顧,但家中的爺爺上了年紀,身體越來越差了,如果真的等到大學畢業,恐怕唯一的親人,等不到享福的那一天,不如趁現在,多賺些錢孝順長輩。

孩子的這番話,讓葉劍雄沉默了,一方面是為他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卻是一種感動,這個孩子真的長大了,于是,他支援了孩子的做法。

後來,孩子去學了汽修,掌握了一門手藝,無微不至的照料爺爺,而葉劍雄也在孩子19歲那年,正式見了他一面。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素未謀面的兩人,第一次見面顯得有些緊張,但開口的一瞬間,眼淚便控制不住,葉劍雄叮囑孩子,将來一定要堂堂正正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後者重重點了點頭,這也是孩子對葉劍雄的承諾。

再之後,孩子闖出了一片天,但葉劍雄還是習慣性的關心他,同時提議他前往深圳發展,多學些生存技能,多賺點錢早日成家,将來也能有更好的發展。

至此,葉劍雄和老陳一家的故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這份連接配接起感動的紐帶,将會一直持續下去。

而葉劍雄,也一直在做着自己能做的事,他将自己多年堅守崗位,為人民辦事得出的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後繼者,哪怕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依然是當初那副精神的模樣,譜寫着最平凡的傳奇人生!

2005年,死刑犯臨終托付家人,一句承諾,讓民警為他堅持了十年

結語

葉劍雄的故事,讓人從心底裡感動,以心中的大愛,拯救了老陳破碎的家庭,使孩子能夠進入校園,健康的成長,慢慢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其實,葉劍雄的這份善舉,其中早已經不再他的職責之内,根本沒有必要去照顧老陳的家人,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不僅收獲了最可貴的回報,更向社會傳遞了更多的愛意。

或許,這就是老陳所說的那樣:“我是一名人民警察,要對得起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