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作者:曆史社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那時候一聽說村裡晚上放電影,我們可是比現在聽說奧運會開幕還激動!想象一下,正面人潮湧動座位難求但背面同樣精彩,雖然畫面沒那麼清晰,卻擋不住我們的熱情。八十年代二手自行車是我們的座駕,小泥巴路上星星作伴載着前後小夥伴就趕往幾裡外的露天電影場,那種感覺太難忘了!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晚上和夥伴去抓知了和知了猴,先點堆火再猛踹大樹知了就會飛進火裡。之後我們拿着火把去樹林裡繼續抓。知了肉可好吃了!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生産隊時期雖然生活清苦卻充滿了簡單的快樂。人們欲望不多一頓飽飯、節日裡的點肉就能心滿意足。晚上油燈下聚在一起聊天、嗑葵花籽,我則沉浸在小說世界,夢中與書中人物邂逅,即使是聊齋的鬼狐仙,也仿佛上演了一出驚悚大片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那時候環境真好有月亮的晚上孩子們都出來玩,比現在開心多了。晚上月光把大地照得銀白,我們瘋玩到深夜。那時雖然沒電、吃不飽,但心裡特别快樂。晚上最喜歡藏貓貓,有時候餓了還會找口鍋偷蕃薯吃。童年太有趣了說都說不完。真想回到小時候啊,人要是不長大該多好!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每個村落的曬谷坪,都是傳承文化的絕佳舞台。曾幾何時村民們晚上齊聚于此,聆聽老一輩講述那些經典故事,如天仙配、牛郎織女等,每個故事都飽含深情,讓人陶醉其中。到了80年代初,曬谷坪更是熱鬧非凡,同學們帶着留聲機、笛子、二胡等樂器,盡情演奏吸引鄰村居民紛紛前來觀賞。那時候的生活簡單而充實,勞作之餘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故事、欣賞藝術。如今雖然娛樂方式層出不窮,但那份淳樸與真摯,仍讓人懷念不已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燈,省油且能做十多個,就是火小了點兒,跟螢火蟲似的。冬天悠閑時太陽暖洋洋的大人們靠着麥堆閑聊,婦女們一邊納鞋底一邊話家常,小孩們就摔跤玩。地上鋪着曬幹的草,鑽進麻袋裡睡覺,舒服又防蚊。聽大人們聊天迷迷糊糊睡一晚,自然醒回家再補個覺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上世紀60、70年代的農村生活,其實并非如網絡所言那般苦澀。那時雖然錢袋子緊但生活節奏悠閑,自給自足的物資讓開銷變得不大。村民們心靈單純,毫無精神重壓夜晚常結伴步行數公裡,赴鄰村看戲、觀影,一路歡聲笑語樂在其中。串門暢聊親情友情倍感深厚。天空湛藍大地綠意盎然自然美景盡收眼底。那時候放映電影可是大事件,兩個年輕人輪流腳踏發電機,後來換上了800w的同步發電機,每每電影放映都是村民們最歡樂的時光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條河,夏天大家都愛去河裡洗澡。傍晚大人小孩都跳進河裡,小孩子們打水仗、遊泳比賽、比憋氣,特别開心。大家還一起玩捉迷藏,晚上捉知了、抓青蛙。有時候在樹下生火,搖樹讓知了飛出來,然後就能輕松抓到它們。我們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童年真的過得簡單又快樂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在農忙時節農活和家務活可真是忙得團團轉。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才十來歲的我就得開始掙工分了。每年11月挖紅苕,那可真是個大工程,東片收完收西片,得持續半個月。在地裡我們挖出紅苕100斤一堆地稱好,抽簽決定每人分多少。那時候我父親在公社工作,家裡就靠母親、我和四個妹妹。天黑了我們還得把500斤紅苕和苕藤搬回家,經常是忙到晚上九十點。之後還要喂豬常常得忙到深夜12點才能休息。相比之下冬天就好多了天黑吃完晚飯就能早早地上床睡覺了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真懷念以前啊那時候我們一分錢沒有,但特快樂。大家成群結隊走幾裡地到鄰村看電影。晚上搬凳子去谷場看露天電影,哪個生産隊放電影,我們就去哪兒多遠都去。能看上電影意味着村裡通電了,不用油燈了晚上的日子也變得更有趣了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停電時放映隊用自備的發電機。有時大風把影幕的杆子都吹歪了,但我們仍覺得很開心!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小時候上學我穿茅翁鞋。那時大家雖窮但精神頭足人與人平等不像現在有貧富差距。60年代有人把茅翁當雨鞋,套在布鞋外也叫蒲鞋。平時穿的就是普通棉鞋,布底的。晚上開會時婦女們常納鞋底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我是六七十年代的人,看到這些報道就忍不住想哭。那是我的童年啊,就愛那時候的人和事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我記得以前生産隊的事兒,那時候生活簡單,人也容易滿足。我們小孩兒從來不吃零食,有口粗茶淡飯就夠了。除非家裡來親戚,平時就吃鹹菜偶爾吃點豆芽、豆腐,就這樣小孩兒們也長得挺歡。那時候沒什麼娛樂,晚上大人忙家務,我們小孩兒就在外邊兒玩遊戲,像捉迷藏、指星過月啥的,特别開心。等大人叫我們回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那時候雖然不富裕,但真的挺快樂的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真的好懷念以前過年啊,那時候東西不多,但年味兒特别濃。大家精神都特别好,過年好有意思。小孩子都等着過年,因為有好吃的好穿的還能放鞭炮。好想念小時候的春節啊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那時雖窮卻歡樂無邊,白天下地勞作晚上則盡情娛樂。文化室、俱樂部成了戀愛集結地,男青年們從不愁找老婆。家家都窮卻無人攀比簡單生活也能樂開花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這些照片拍的都是真實場景,大家幹得熱火朝天。男男女女分工合作,有人耕地有人打場幹勁兒十足。收了糧食先交給國家,我們村可是交糧先鋒。不到十八歲的孩子不用下地,隻要按時上學就好。現在的電影電視劇啊,都是瞎編亂造跟現實差太遠了。不管是戰争片還是都市劇,都太假了特别容易誤導年輕人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以前農民晚上吃完飯,有電影就看沒有就聚在村頭村尾扯閑話。到八九點就回家睡覺了。那時大家睡得都早閑聊時愛說些鬼故事、誰家的媳婦偷人、哪個夥計睡了财主的女兒之類的八卦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滿滿的都是懷舊情懷啊!想起那時候,大家晚上不辭辛勞步行五六裡地,就為了一睹電影風采,那種歡聲笑語真讓人懷念。一聽到哪兒有電影放映,人們就高興得跟過大年似的!我還記得,晚上看電影前總會提前搬上大闆凳去占位,再帶點自己炒的蠶豆或西瓜子,邊看電影邊享用,簡直美哉!雖然那時沒有現在的網絡世界,但人們的快樂卻是如此純粹而真實!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孩子們作業少天氣好就在曬谷場玩。最期待晚上有露天電影,那樣就不用開會,隊長簡單說下第二天幹啥活,一天工作就完了。那時候我們為了看電影,連飯都可以不吃,多遠都要跑去看。我小時候鄉裡有個放電影的,他一個個村子去放。附近村子的人都來看,夏天有時在打谷場放。農村沒通電點煤油燈。天一黑大家就上床睡覺。那時農村孩子都多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以前看病不貴大病也負擔得起。上學也不愁費用都不高。結婚簡單給新娘做幾件新衣服,準備兩床被子吃頓飯就完婚。那時大家心裡都輕松,沒啥壓力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我們團隊記工分很公平哦!割麥、插秧等都有專人實時記錄,沒法計量的就按勞動時間算。這樣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就少了,真正實作了按勞配置設定,多勞多得!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當時港片風靡一時,《射雕英雄傳》、《上海灘》等電視劇熱播,新加坡的《人在旅途》、《天涯同命鳥》也備受歡迎,創下驚人收視率。記得那時每晚家中人滿為患,男士們煙霧缭繞,炕上箱子都坐滿了人,甚至媽媽的結婚大鏡子都被靠出了裂紋,多年後依然用膠帶粘着使用。直到家家戶戶電視普及,這種盛況才逐漸散去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回憶起往昔白天在生産隊揮汗如雨,晚上回家繼續忙碌不停。男人們操持雜務,女人們烹煮簡樸餐食,左鄰右舍聚在一起,共享蒜、辣椒和豆醬,互相品嘗、交流。飯後閑聊片刻便各自回家女人們刷鍋、做針線活,男人們則輔導孩子學習。那時生活雖苦衣物簡樸但人情味濃。記得七十年代中期開始養豬,下工後尋豬草晚飯後用涮鍋水煮豬食。那時日子忙碌而充實,早睡以省燈油簡單生活也溫馨

70年代生産隊夜晚的真實生活,隻許看,不要哭,滿滿的都是回憶!

小時候在少林寺看過電影,學校也組織過觀影,像濟公、聊齋的畫皮都看過。後來VCD出現了,露天電影就少了。對老影迷來說數字電影比不上膠片電影。現在露天電影成了曆史,但我還記得在燈光下看放映員剪下的電影膠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