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低價“仙股”數量陡增,9隻百億市值股股價低于1.5元

低價“仙股”數量陡增,9隻百億市值股股價低于1.5元

第一财經

2024-06-27 19:32第一财經官方賬号

全文2031字, 閱讀約需6分鐘,幫您劃重點如下

劃重點

01A股市場低價股數量持續增加,截至6月27日收盤,收盤價小于1元的A股數量達到46家,占比0.36%。

029隻百億市值股股價低于1.5元,其中多家公司經營情況正常、持續盈利,引發市場擔憂退市新規産生“誤傷”。

03由于資本市場“磁吸效應”,價格越接近1元,走向面值退市的可能性越大,低價股越是被不斷賣出。

04然而,部分股價接近1元、經營業績沒有出現重大利空的百億上市公司,其面臨的面值退市風險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05專家建議,退市新規中的面值退市規則可以進一步完善,給予上市公司整改期,避免正常經營、持續盈利的公司因股本大股價低而面值退市。

由騰訊混元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援

A股優勝劣汰機制形成的過程中,問題公司被投資者“用腳投票”,使得面值退市的占比不斷提升。資料顯示,年内已有13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市,其中7家因觸及面值退市終止上市,占比逾五成。

由于資本市場“磁吸效應”,價格越接近1元,走向面值退市的可能性越大,是以價格越低的股票越是被不斷賣出。這樣的負循環導緻市場上出現9隻股價在1元左右的百億市值股,其中多家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持續盈利,引發市場擔憂退市新規産生“誤傷”,本不該退市的上市公司“被迫”面值退市。

低價股陣容擴容,9隻百億市值股股價低于1.5元

低價股數量占比正處于今年高位。Wind資料顯示,截至6月27日收盤,收盤價小于1元的A股數量達到46家,占比0.36%,處于2018年以來的高位。

與今年前幾個月橫向比較來看,低價股數量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截至4月1日收盤,收盤價低于1元的公司數量隻有2家,5月1日和6月1日收盤後,這項資料分别為10家、26家。

一位上海私募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分析稱,近幾個月低價股數量不斷增長是由多項因素所緻。“一是,退市制度得到有力落實,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形成期間,基本面、經營狀況不理想的問題公司會遭到資金不斷賣出,加速‘問題股’出清。”前述私募人士說:“第二,近一個月以來,市場處于調整階段,投資情緒相對低迷,此時低價股更容易遭到資金抛售。”

大多數股價低于1元的上市公司因為不同原因被“ST”,而部分股價接近1元、經營業績沒有出現重大利空的百億上市公司,其面臨的面值退市風險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截至6月27日收盤,兩市共有109隻個股的收盤價小于等于1.5元,其中包括9家百億市值公司,分别是金隅集團(601992.SH)、包鋼股份(600010.SH)、綠地控股(600606.SH)、山子高科(000981.SZ)、ST易購(002024.SZ,蘇甯易購)、遼港股份(601880.SH)、山東鋼鐵(600022.SH)、永泰能源(600157.SH)、海航控股(600221.SH)。這9隻個股6月以來平均跌幅為17.1%,其中綠地控股、金隅集團的跌幅均超過20%,大幅跑輸主要股指和所在闆塊。

總市值最高的是包鋼股份,達631億元,其次為海航控股,達471億元。海航控股在今年一季度實作淨利潤扭虧,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34.51%,達6.86億元,而公司6月27日收盤價報1.09元,面值退市的風險最高。

從持續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表現來看,蘇甯易購因連年業績虧損已經被ST,股票跌價無可厚非。但永泰能源和遼港股份卻是另一種情況,二季度以來,永泰能源和遼港股份分别累計下跌9.77%、12.14%,最新收盤價分别為1.2元、1.23元,從基本面并不能看出兩家公司存在持續盈利能力和經營管理的利空。

财報顯示,永泰能源主業從事煤電,2021年-2023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0.6億元、19.09億元、22.66億元,業績增速總體喜人。今年一季度,受國内煤炭價格低價運作影響産品售價,永泰能源的營收、淨利潤分别環比下降10.07%、27.29%。

遼港股份主要從事液體化工産品轉運,2010年上市以來從未出現過年度業績虧損的情形。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别達28.88億元、3.72億元;2021年~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9.16億元、12.8億元、13.43億元,雖有一定下滑,但持續盈利能力還是有的。

低價股加速下跌,面值退市誤傷了誰?

Wind資料顯示,5月以來,A股市場平均跌幅為10.11%。進一步對比,股價高于10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7.07%;股價高于2元、小于等于10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11.58%;股價低于2元、高于等于1.5元的股票平均下跌了24.84%;股價低于1.5元的股票平均跌幅為34.15%。

上述資料反映,近階段,價格越低的股票下跌速率也越快,結合前述百億市值股價迫近1元,一批沒有被ST的低價股也在加速下跌。

山東鋼鐵就是典型例子。6月6日,山東鋼鐵股價盤中最低下探至1.12元,眼見1元即将失守,控股股東“火速”進行了增持股份。26日晚間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鋼集團”)增持股份達1%,山鋼集團截至6月26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1億股,增持金額為1.33億元,本次增持金額區間為5億元~10億元,尚未執行完畢。截至27日收盤,山東鋼鐵股價報1.23元。

上交所、深交所對面值退市的規定是: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股票将被決定終止上市。

無須否認的是,一些公司以前年度動辄高送轉,如此“不珍惜股本”在退市新規以前并不會面臨跌破1元的窘境,但現在卻是另一番景象。

以山東鋼鐵為例,2006年、2007年,該公司連續兩年進行了每10股轉增10股,又在2009年、2017年分别進行了每10股轉增8股、每10股轉增3股。一番轉增下來,山東鋼鐵現在總股本達107億股,即便跌至1元,仍然有百億市值。

就制度本身來說,前述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退市新規中的面值退市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或能參考海外市場對面值退市的規定。“納斯達克交易所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連續30個交易日内收盤價低于1美元,納斯達克交易所會向該公司發出退市警告。公司在收到警告後有180天時間進行整改以達到要求。如果在整改期内,公司股價能夠在至少連續10天之内維持在1美元以上,則将被視為達到整改标準。”上述私募人士說:“目前A股面值退市規則中,沒有給上市公司留出整改期,對于正常經營、持續盈利、沒有财務造假的上市公司來說,如果因為股本大股價低,最終面值退市,多少有點可惜。”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