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讨如何加強澳門青少年的守法意識?結語:重視青少年同理心培養加強普法教育資源投放

作者:粵港澳觀察

1.據有關資料宣示:2023 年青少年犯罪案件共106宗,與2022年及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41宗及46 宗,上升百分之63.1及百分之76.7。對此作何評論?您認為原因何在?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對于青少年犯罪的增加趨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社會環境的變化的因素。其次,原生家庭的關懷和教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澳門婦聯青年協會呂绮穎會長:疫後不少家庭的收入出現下降,相比以往,父母能提供給子女的經濟支援或有所減少,但青少年身心發展上仍未完全成熟,未必能完全了解家庭經濟的變化;加上目前澳門仍以雙職家庭為主,家長需兼顧工作與子女管教,可能出現“蠟燭兩頭燒”的情況。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如果缺乏學校與家庭的适當引導,都有可能增加青少年犯罪風險。

探讨如何加強澳門青少年的守法意識?結語:重視青少年同理心培養加強普法教育資源投放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跨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這106宗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普通傷人案大概有42宗,地點有學校、公衆場所,就此分析,這些普通傷人案件應和青少年心智尚未發育成熟,自我社會化行為的控制尚未完善等有關系,在發生沖突事件,未能及時調節自己的行為,然後産生過激的行為。

澳門街區青年協會陳偉良理事長:從數字上看,過去幾年青少年犯罪數字普遍維持在60宗左右,但在2023年突然有大幅增長,達到106宗,這确實是值得社會關注的現象。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呢?從有關犯罪的資料來看,其中傷人罪占比較多;此外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違法青少年也剛好是在疫情中成長的一批年輕人。

2.根據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違法青少年特征調查報告(2023)》,2023年報告的犯案年齡以14歲為多,而犯案年齡的平均值為13.8歲;2020年報告以15歲為多,而犯案年齡的平均值為13.9歲,可見調查對象的犯案年齡稍有年輕化的趨勢。您對此怎麼看?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政府、學校和家庭需合作引導青少年正向交友,建立良好交友觀,發揮同侪正面影響力。

澳門婦聯青年協會呂绮穎會長:曾有團體調查指出,目前澳門居民的上網率達93%,當中6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上網率達91%。澳門以雙職家庭為主,不少父母忙于生計,或未有足夠時間與子女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親子交流更多依靠網絡及通訊工具,導緻子女出現偏差行為時,未能及早介入與糾正。

探讨如何加強澳門青少年的守法意識?結語:重視青少年同理心培養加強普法教育資源投放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跨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對于犯案年齡低齡化趨勢,我認為需要提早做好普法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家庭應肩負起重要的教育責任。

澳門街區青年協會陳偉良理事長:我認為青少年犯案年輕化的趨勢,與現代社會資訊越來越發達,青少年越來越早熟有一定關系。

3.您認為特區政府針對青少年的普法宣傳工作,未來有何改進的空間?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透過政府、學校和家庭的攜手合作,引導青少年正向交友,使其建立良好的交友觀,發揮見賢思齊的同侪影響力。

澳門婦聯青年協會呂绮穎會長:為更好地推動青少年的普法宣傳工作,必須從源頭做起,建議加強普法教育的資源投放,推動各校納入至其校本課程當中,并為此制訂明确的教學目标、内容及評估準則,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執行和評估成效;同時,因應社會形勢最新發展,為老師提供最新的預防青少年犯罪教育訓練課程,并可作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教育訓練時數,使教師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和守法意識。

探讨如何加強澳門青少年的守法意識?結語:重視青少年同理心培養加強普法教育資源投放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跨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建議舉辦專題講座,選取與在校學生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如防範校園性侵、校園欺淩、電信詐騙、毒品等融入講座内容,以真實的案例、經典的法治故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青少年為何要學習法律知識,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澳門街區青年協會陳偉良理事長:我作為社工,認為單靠加強普法宣傳還不夠,我們需要重視青少年同理心的培養,“動之以情”,使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否傷害到人,同時進行換位思考,養成了這種同理心,有利他們養成守法的行為。是以建議在普法的基礎上發展青少年的同理心,有助建立他們的守法意識,這是重要的一環。

4.如何更好地透過政府、學校和家庭的攜手合作,提升青少年的守法意識?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政府在提升青少年守法意識方面發揮着關鍵的作用,如普法、識法的推廣,如何透過制定、優化及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有序的成長環境。此外,在加強違法行的打擊力度上,也可讓青少年明白違法行為的嚴重後果,進而自覺守法。

澳門婦聯青年協會呂绮穎會長:通過由政府主導,建構适合本澳實際家庭狀況的家庭教育體系,建立起有關的評鑒制度及人員培育機制,藉此推動公民教育、性知識、預防犯罪等,與青少年守法意識相關的領域能夠系統化、專業化發展,并為此建立起“家、政、校”的溝通及資源共享平台,讓家長及老師能充分掌握學生的發展情況;同時,亦建議政府為學校及家長提供更完善的家庭教育資源。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跨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在政府、學校和家庭攜手合作的這種模式中,學校可以說處于關鍵的位置,學校需要宣講政府的法律政策等,使其滲透到學生所在的家庭中。我認為内地“家長學校”的這種教育模式值得澳門參考。

澳門街區青年協會陳偉良理事長:家庭和學校應該多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同理心,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配合,進而加強青少年的守法意識。

探讨如何加強澳門青少年的守法意識?結語:重視青少年同理心培養加強普法教育資源投放

5.家校合作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意義重大,您認為在澳門家校合作的具體成效如何?有何發展建議?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從目前的實務來看,澳門家校合作需學校積極向家長回報孩子在校的表現,而家長亦要積極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在雙向的互動與合作下,才能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品質。在以往政策的基礎下,現時應通過以下途徑再進一步推動家校合作的發展,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澳門婦聯青年協會呂绮穎會長:長遠而言,為推動本澳家校合作健康發展,需要創設一個有效的制度,充分平衡和協調教師的工作量,配置設定好教師的教學、行政及家校工作。另外,亦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支援學校聘請能促進家校合作的專職人員,以減輕前線教師的工作壓力,讓老師及學校能專注于學生的課本教育及身心發展,以推進本澳家校合作制度化、專業化。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跨域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優質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兩方面互相配合,家校合作有助于為青少年建構良好的成長環境。我認為内地有些家校合作的模式,澳門可以參考。

澳門街區青年協會陳偉良理事長:考慮到教師自身在教學工作上已有一定的負擔,加上家長會需協調定期家校會議、策劃活動、行政文書等,對教師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是以建議政府加強支援學校設立專職人員跟進家長會工作,令家校合作能更專業、更順利地開展,同時推動企業實作家庭友善政策,讓家長能更大程度地參與到家長會及親職教育當中。

今次的探讨,各位嘉賓就所探讨的議題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分析得透徹到位,其中不乏精辟的分析和建議。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為:青少年犯罪的增加趨勢與社會環境的變化有關,青少年易接觸到并受到不良資訊的影響,原生家庭的關懷和教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需要重視青少年同理心的培養,使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否傷害到人,同時進行換位思考,養成了這種同理心,有利他們養成守法的行為。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普法教育資源的投入,推動各校納入至其校本課程當中,并為此制訂明确的教學目标、内容及評估準則等。

在網際網路時代,政府應積極推動社會落實家庭友善政策,讓雙職家長有更多工餘時間與子女面對面溝通,建立良好緊密的親子關系,及早察覺和糾正子女的偏差行為;同時加強家校合作,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青少年是澳門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