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作者:伩蕊說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文|蛋撻先生

編輯|t

引言

1955年,大陸開始對戰場功臣進行大授銜。其中,倍受世人矚目的莫過于十大元帥的評選。

畢竟從戰場上九死一生走來的進階将領那麼多,并非每人都能被授予元帥軍銜。名單未公布前,十大元帥軍銜花落誰家沒人知道。

當然有很多人推薦粟裕,認為他是軍事奇才,擅長逆境中打仗且功勳卓著,極有可能他能被選為元帥。

可最後确定的人選中粟裕并沒有上榜,這點出人意料,那這一切究竟怎麼回事呢?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十大元帥)

一、粟裕落選元帥軍銜,多人為其鳴不平

1955年的這場授銜儀式,可謂萬衆矚目。

由于是首次大授銜又沒有任何經驗參考,組織對這次授銜看得十分慎重,經過多方評選,最後評出共1048位被授銜将領,而被授軍銜的最進階别就是元帥。

由于黨内從德高望重者太多,從這麼多人傑裡挑選出十個人來确實相當不易容易。當時呼聲高的有周總理、李先念、鄧爺爺、譚震林等人。

大家為了選誰當元帥僵持不下,還是毛主席站出來建議“地方工作者最好不要參選”。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毛主席)

言外之意元帥名單得從軍區評選,這樣一來,元帥的評選任務就簡單許多。

經過多方評比,前幾大元帥名單早已确定,等敲定最後一位元帥時衆人犯難起來,按道理粟裕沉着冷靜運籌帷幄,打仗有勇有謀,毛主席曾誇贊他:“指揮正确靈活勇敢。”

是以按照功勞,粟裕當之無愧能成為元帥。然而名單公布後大家傻眼了—元帥裡并沒有出現粟裕,反而在大将名單中粟裕被排在第一位。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十大元帥)

盡管大将和元帥之間隻差一級,可是很多紛紛老兵為老上級“鳴不平”,認為這個排行榜的确委屈了粟裕。

粟裕未能授銜元帥,是否真的委屈他了?其實,按照當時标準來看,他能落選也在情理之中。

二、粟裕:入黨晚資曆淺,厚積薄發成大才

為什麼這麼說?且先看粟裕的履歷。

粟裕是侗族人,1907年出生于湖南。

1926年加入共青團,第二年才入黨并任職班長。

人生起點雖不高,好在粟裕後續發展十分勁猛。1934年長征期間,粟裕已經成紅十軍團參謀長,也就從這時候起,粟裕的人生高度又邁向新起點。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粟裕年輕照)

抗戰期間粟裕表現可圈可點,尤其在1940年黃河決戰中,粟裕憑一己之力率軍打敗敵人并殲敵1萬1千人,這一仗讓粟裕徹底成名。

皖南事變後粟裕任職新四軍師長,人生之路持續走高,而到解放戰争時粟裕的軍事才能更加突出。

他打仗時十分幹脆果決從不拖泥帶水,對敵情能夠快速判斷決策。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粟裕和毛主席握手)

1947年萊蕪戰場上,面對敵軍20萬美械裝備大軍壓境,我軍人數不足19萬的情況下,粟裕冷靜帶軍進攻敵人弱點,步步為營不驕不躁,硬是扭轉逆境造就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中,有很多将領就如何攻打淮海提出自己建議,有大膽冒進的,也有謹慎保守的。

而粟裕也堅持自己的保守打法,他分析局勢後斷定白崇禧已在長江以南布下防線,如果過于冒險進攻勢必會魚死網破,到時候雙方絕無赢家。為此,粟裕便提出先攻徐州,再以徐州為支點向四周輻射進攻。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淮海戰役老照片)

這個想法别出心裁,立馬獲得大家支援。

事實證明粟裕的決策十分正确,經過三個月苦戰,最終淮海戰役以我軍勝利告終,順便殲滅消滅敵人将近56萬人。

從入黨到建國短短20年裡,粟裕能從一名小兵成長為參天大樹,他天才般的軍事才能沒人敢質疑。

然而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正是他的厚積薄發,到頭來才被拒之于元帥門檻之外。

三、四條元帥标準出爐,粟裕落選無人反駁

原來,評選十大元帥共有四條重要标準。

第一是必須為建黨早期重要活動的上司者。上世紀20年代建黨之初,多數元帥早已成長為一方領袖。

舉個例子,同樣在1927年賀老總已是國九軍師長。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賀老總)

朱老總、劉伯承和聶榮臻等人都是南昌起義的重要發起者。而彼時的粟裕剛滿20歲,身份僅僅是班長。與其他幾位元帥相比,他資曆淺得不是一星半點。

第二是指揮參加過我軍各個時期的重要軍團作戰。

土革和反圍剿戰鬥中,幾大元帥均積極參與過戰鬥,每個人都立下汗馬功勞。

抗日戰争中,百團大戰、平型關戰鬥和長生口戰鬥都是我軍在諸元帥的指揮下團隊作戰的經典戰役。當然解放戰争更不必說,幾乎每場大型團隊作戰中均有這些元帥的身影。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百團大戰舊照)

然而全面抗戰之前,粟裕雖參加過多項戰鬥,但都是以參與者的形式戰鬥,他的級别還沒高到能夠指揮團隊作戰,直到1938年他才成為代理司令員。

由于前半段軍事生涯稍顯低調,這個标準粟裕依舊無法達标。

第三點,元帥人選必須是我黨各個時期的重要上司者。

我黨發展的時期有以下幾個關口:分别是1921年成立早期—土革—反圍剿—長征—抗戰—解放戰争。

縱觀粟裕的軍事生涯:他1927年入黨,彼時已錯過黨内發展早期階段。土革、反圍剿和長征期間,粟裕的官職并不夠高,隻是執行者而非指揮者,是以這個條件又排除粟裕。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粟裕将軍)

第四是被授銜者必須級别很高。

這考驗的是被授銜者的影響能力和綜合能力。

十大元帥每個人都是人中龍鳳,他們人格魅力突出,在軍中聲望頗高。關于這點,粟裕雖多少都沾點邊,然而從年齡來看他還是過于年輕。

粟裕雖然成長也快,但與之相比起各位元帥,僅是後起之秀。

十大元帥在1952年都已是軍中最進階别指揮官,有的是軍中司令政委,有的是軍委副主席。彼時的粟裕由于舊疾複發,隻能暫時坐副職。

很多人為粟總的軍銜鳴不平,但看了4條元帥标準後,卻無人能反駁

(粟裕)

縱觀以上四個條件,粟裕并沒有很好滿足,如果選上了,反而會引來質疑,他隻能遺憾與元帥失之交臂。

不過,一個有傑出才能的人不管年紀多輕資曆多淺,到頭來是金子總會發光。而粟裕就是這樣的金子,大浪淘沙中他越戰越勇,最後成長為一代大将,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也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參考資料

[1]共和國第一大将《粟裕》.會同縣人民政府.2024-02-06

[2]揭秘:新中國開國十大元帥的評定标準.寶雞政法.2019-12-19

[3]粟裕:十大将之首 戰争年代屢立奇功.中國共産黨新聞網.2020-08-0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