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填報志願,選的到底是什麼

作者:靖遠融媒

随着2024年各地聯考成績陸續放榜,接踵而至牽動人心的,則是關乎專業、院校和城市等一系列選擇的志願填報。

最新資料顯示,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868所,包含93個專業類、816種專業。面對數量如此之多的院校和專業目錄,要想作出關乎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選擇,可謂是一場新的“考試”。

那麼,填報聯考志願時到底選的是什麼?這其中有哪些常見誤區?

填報志願,選的到底是什麼

圖源:視覺中國

何為志願?志乃志向,願為願望。志在前,願在後,是以先明志、後如願,意為追尋志向、實作願望之選擇。

自1977年大陸恢複聯考以來,填報志願的方式曾多次變化。從最初考前根據興趣和平時成績填報,到考後估分填報,再到今天得到分數、排位及控制線後進行填報,考生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填報的方式更加科學和人性化。

當考生和家長手握各種資訊,經過認真考量,鄭重地在志願填報單上寫下一串代表着院校與專業的編碼,寫下的不僅是一所高校、一個專業,更是未來人生的一段嶄新篇章。

一次透視自我的叩問。填報聯考志願的第一要務就是全面了解自己。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王陽明在寫給弟弟王守文的《示弟立志說》中,也提出“夫學,莫先于立志”“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而不以立志為事”。是以,填報志願之前,不妨先問一問自己:志向在哪裡?興趣和特長是什麼?有哪些優勢和短闆?适合什麼樣的專業?弄清楚這些問題,填報聯考志願便不會太過糾結。

一次人生選擇的判斷。作家柳青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别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對于很多人來說,填報聯考志願就是作出人生選擇的重要一步。選擇不同志願,就意味着選擇了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師資、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飲食習慣乃至未來的定居城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考生們學會作出自己的選擇,何嘗不是開啟未來之門最好的“成人禮”。

一次奔赴未來的規劃。如果說聯考是“一戰”,聯考志願填報則是關乎考生未來發展十分重要的“一站”。在綜合考慮個人性格、價值觀、職業傾向、潛能、社會需求和職業前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考生們還要着眼未來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甚至站在人生規劃的高度填報好志願,進而在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填報志願,選的到底是什麼

浙江省2024年高校招生現場公益咨詢會(衢州站) 圖源:“衢州學院”微信公衆号

近年來,一些商業機構大肆渲染所謂“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選擇遠大于努力”等說法,讓不少家長和考生感到非常焦慮。實際上,填報志願要有所追求,也要規避一些誤區。

比如,高薪至上的“錢景”執念。一些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将收入前景擺在最優選擇,把專業目前的薪資待遇水準視為第一标準,信奉“今天的專業選擇,決定了你以後所處的位置和收入”,癡迷所謂的“最值得選擇的10大高薪專業”。但社會發展一日千裡,現實中沒有哪個專業或行業永遠拿着高收入。何況,就算收入高一些,也不一定會讓人感到自我價值的實作。是以,填報志願時既要“從薪”更要“從心”,兼顧個人能力、志趣和就業前景,在真正屬于自己的天地中潛心打磨自己。

比如,隻看眼前的“冷熱”邏輯。每年聯考過後,關于“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的讨論都不絕于耳。但實際上,專業冷熱本身就是“僞命題”,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所謂專業的“冷與熱”并非恒定,要以發展眼光看待。随着時代變革、技術進步、社會發展,許多學科和專業在“熱門”遇冷、“冷門”變熱之間不斷變換,哪怕是一些長期冷門的專業也有很大學習和研究的價值,能夠成就一個人的人生。是以,與其在“冷熱”之中糾結,不如多傾聽一下自己内心深處的聲音,在自己最喜歡、最比對的航道傾注持久的奮鬥熱情。

再如,盲目跟風的“依賴”思維。近年來,聯考志願填報俨然成了一塊“唐僧肉”,衍生出“聯考志願規劃師”、收費不菲的志願填報APP等産品。盡管其中魚龍混雜,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于聯考志願填報服務的強烈需求。面對衆說紛纭的海量資訊,一方面,考生和家長要學會“擦亮眼”、理性聽,不要偏聽偏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聯考志願填報服務市場的規範化治理,進而減輕家長和考生的經濟負擔和心理焦慮。日前,教育部陽光聯考平台的“陽光志願”資訊服務系統已正式上線,免費面向千萬考生開放。

填報志願,選的到底是什麼

“陽光志願”資訊服務系統 圖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有人說,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不會錯,無論怎麼選擇,怎麼精心策劃,都有遺憾,都抵不過命運的安排。填報聯考志願也是如此,對廣大考生來說,不管是立下志向、樹立理想,還是報考學校、選擇職業,人生之路都非軌道,而是曠野。筆者有三句話想說:

“立志”乃是根本。“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面對國家的危亡和民族的災難,曾打算學中文的錢偉長,毅然決定棄文從理,踏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成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這啟示我們,最初的專業或許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否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能否把個人價值追求與祖國需要統一起來,在某個領域持之以恒地投入熱情,向高處攀、向深處鑽,才是決定一朵浪花能否閃耀大海的根本所在。

立志并不是簡單地喊口号,家庭、學校的從旁協助至關重要。幫助孩子從小立志,需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的主體意識,讓他勇于探索自己的志向,盡早堅定努力的方向。

“他業”也可成才。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星本來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卻陰差陽錯地被調劑到“古生物專業”。雖興趣不足,但徐星依然勤奮刻苦,不僅收獲了古生物研究的樂趣,還将其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發現并命名恐龍最多的科學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恐龍院士”。

世事多有不确定。能遵循濃厚興趣去“愛一行、幹一行”固然很好,但若事與願違,也不必着急、茫然。每一種職業都有寬廣舞台,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努力,功不唐捐,也能收獲别樣的精彩。

“後悔”還來得及。近年來,許多高校通過第二專業、跨學院轉專業、插班生政策、跨專業讀研等機制,為學生成才之路開拓了多種可能性。以上海為例,在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14所普通高校,今年将繼續在部分專業招收插班生。大學一年級學生隻要符合相關條件,就可通過擇優考核,實作插班學習。

擴大專業選擇面意在為學生探索專業、認知自我、探尋人生可能性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但要注意的是,這不應成為部分學校招生的“噱頭”。對高校來說,可以主動披露相關資料以供學生參考,也要注重優化自身的專業培養方案,盡可能幫助學生作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選擇。

對年輕人來說,說一千道一萬,“熱愛”永遠是最好的專業。因為熱愛,是以專業!

來源:浙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