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作者:小玖說财經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經濟也是如此,繁榮過後必有陰霾。

2024年已經過半,内行人士已經嗅到了通脹的味道。

究竟何為通脹?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面對通脹,我們又該如何提前做好準備?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通脹來襲,影響幾何?

通脹,是指一段時期内,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總水準持續全面地上漲,導緻貨币購買力下降的經濟現象。

它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把老百姓口袋裡的錢一點點抽走。當商品和服務價格普遍上漲時,同樣的錢隻能買到更少的商品,日子也變得更加拮據。

通脹的危害可謂是方方面面,無孔不入。

它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危及整個國家經濟。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通脹無疑是一場"噩夢"。

當物價飛漲,工資卻原地踏步時,生活品質必然下降。《金融時報》曾報道,在高通脹年代,一位歐洲老人的終身俸因通脹而貶值,最後隻能靠撿拾垃圾度日。

這個令人唏噓的故事,生動地诠釋了通脹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傷害"。

對于國家經濟而言,通脹也是一大"隐患"。

經濟學家弗裡德曼說過:"通脹就像是嗑藥,剛開始感覺良好,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通脹率過高會導緻本國貨币貶值,國際競争力下降,甚至引發全面經濟衰退。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曆了長達10年的"滞脹"期,經濟增長停滞,失業率和通脹率卻居高不下,人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面對通脹的"魔咒",錢可不能閑置。

閑置的錢就像冰箱裡的冰淇淋,時間一長就會"融化"。著名投資家巴菲特也曾表示:"把錢藏在床墊下,是最愚蠢的做法之一。"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抗通脹,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呢?有内行人士透露,2024年起,手握三樣東西尤為關鍵!究竟是哪三樣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内行人支招:2024年起手握這3樣東西

據内行人士透露,2024年起,手握黃金、房産和科技股這三樣東西至關重要。這三樣東西猶如"防彈衣",能夠有效抵禦通脹的"攻擊"。

先說黃金。黃金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避險聖品",它在通脹中能夠保值增值。曆史上,每當經濟陷入混亂、貨币貶值時,黃金總能大放異彩。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爆發嚴重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美元大幅貶值。而在1971-1980年間,黃金價格從35美元/盎司暴漲至850美元/盎司,漲幅高達24倍!可見,黃金是對抗通脹的"利器"。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再看房産。房子是"定心丸",更是抗通脹的"壓艙石"。

一位投資界大佬曾打趣說:"炒股不如炒房,炒房又賺錢又庇蔭。"房産不僅能保值,還能帶來穩定的租金收益,相當于給你的錢"上了保險"。

以上海為例,據上海市統計局資料,1998-2018年間,上海房價年均增長率達13.1%,遠超同期通脹水準。可見,在通脹來襲時,房子是你最忠實的"保镖"。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最後談科技股。科技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科技公司代表着未來,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投資科技股,就是搭上了"通往未來的列車"。巴菲特曾言:"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10年,就不要考慮持有它10分鐘。"科技巨頭亞馬遜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果你在2009年投資1萬美元買入亞馬遜股票,并持有至今,這筆投資現在已經價值超過30萬美元,10年間漲幅高達30倍!即使面對通脹,科技股也能為你的财富保駕護航。

要對抗通脹,光有這三樣"武器"還不夠,還需要内行人傳授的"秘籍"。究竟如何才能将這三樣資産發揮到極緻,為自己财富護航?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如何配置這三樣資産?

手握黃金、房産和科技股這三大"法寶",再配上内行人的"秘籍",定能在通脹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個"秘籍"就是:合理配置資産比例,定期調整資産組合,關注政策和市場動向。

資産配置是門大學問,就像烹饪一樣,食材的比例決定了菜品的口感。

著名投資家雷伊·達裡奧就是"資産配置界的鼻祖",他提出的"全天候投資政策"堪稱經典。

這一政策主張将資産分為"上升期""通脹期""下降期""緊縮期"四類,并根據經濟周期靈活配置。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在黃金、房産、科技股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分别配置20%-50%的比例。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但市場瞬息萬變,今天的"寵兒"可能明天就變成"棄兒"。

是以,需要定期調整資産組合,就像汽車需要定期保養一樣。巴菲特也曾表示:"如果你不願意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就不要持有它。"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還說過:"如果你在股市中獲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别得意忘形。"

定期調整資産組合,能夠及時"割韭菜",規避市場風險。每半年或每年,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根據市場變化做出調整。

此外,還要時刻關注政策和市場動向,就像老農要關注天氣變化一樣。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政策就像"風向标",市場則如"晴雨表"。

貨币政策的松緊、财政政策的導向,都會對資産價格産生重大影響。2015年,中國股市經曆了一輪大牛市,但随後監管趨嚴,市場急轉直下。

而在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各國紛紛出台寬松政策,全球股市強勢反彈。是以,投資者要成為"政策控""市場通",緊盯政策動向,把握市場脈搏。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内行人還透露了一個"終極大招":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股神巴菲特今年已經90歲高齡,但他每天仍然閱讀大量書籍報刊,學習新知識。他曾說:"投資最重要的品質是對知識的渴望。"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多學點金融知識,了解各類資産的特點,才能在通脹來襲時,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通脹要來了?内行人透露:提前準備,2024年起建議手握這3樣東西

通脹這個"不速之客",總會不期而至。它悄無聲息地侵蝕我們的錢包,讓生活變得困頓。但幸運的是,我們并非毫無對策。黃金、房産、科技股,這三樣東西就像"守護神",為我們的财富保駕護航。

内行人還傳授了"秘籍",教我們如何合理配置資産,定期調整組合,緊盯政策市場。這些寶貴經驗,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學習。

面對通脹,我們無需恐慌,更不要聽之任之。

隻要提前做好準備,用知識武裝自己,就能從容應對,化"危"為"機"。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