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導體,熬過來了!

半導體,熬過來了!

市值觀察

2024-06-28 10:14财經領域創作者

半導體,熬過來了!

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在經曆了長達一年多的高庫存、低需求、減投資和降産能後,全球半導體産業終于熬過黑夜迎來曙光。

【複蘇正在進行時】

漲價是周期反轉最直接的訊号。

2024年,功率半導體率先開始提價,三聯盛全系列産品上調10-20%,藍彩電子全系列産品上調10-18%,高格芯微全線産品上調10-20%,捷捷微電TrenchMOS上調5-10%等。進入5-6月,華潤微、揚傑科技等功率大廠又先後有新的談價動作。

漲價潮甚至已經開始從元器件向晶圓代工端擴散。

根據最新的市場消息,台積電3nm代工計劃漲價5%以上,先進封裝明年年度報價也約有10%-20%的漲幅,受此消息影響,6月18日,台積電台北股價跳空高開,盤中再創曆史最高紀錄。摩根士丹利也在最新的報告中提示,華虹半導體晶圓廠目前的使用率已經超過了100%,預計在下半年可能會将晶圓價格上調10%。

對于産業鍊的冷暖,身處其中的企業最能感覺。

晶圓廠領域,中芯國際2024Q1營收125.94億元,同比增長23.36%,環比增長3.63%,同時指引Q2營收繼續環比增長5%-7%;封測廠中,長電科技今年一季度營收68.42億元,同比增長16.75%。通富微電一季度營收52.82億元,同比增長13.79%。

2023年第一季度,兆易創新、卓勝微、韋爾股份、瀾起科技、晶晨股份、瑞芯微、北京君正、聖邦股份、紫光國微等國内頭部晶片廠商的平均庫存周轉天數高達351天,随後在二季度下降到298天,三季度下降到268天,四季度下降到243天,到2024年Q1,繼續下降到240天。

價格,庫存,業績,産能使用率,所有這些名額無不印證着半導體産業周期上行的事實。無論是從曆史規律視角出發,還是基于現實基礎考量,這種複蘇都有強烈紮實的邏輯支撐。

首先,半導體産業本身就有明顯的周期性,盛極而衰,否極泰來,且曆史上看下行階段(銷售額同比增速從峰頂到谷底)持續的時間一般為4-6個季度。

以過去十年的資料為例,2013Q1-2014Q4為景氣上行時期,2015Q1-2016Q2轉為景氣下行;2016Q3-2018Q2轉為景氣上行階段,2018Q3-2019Q3為景氣下行;2019Q4-2021Q4景氣度提升,2022Q1-2023Q1再次陷入疲軟。根據SIA披露的資料,全球半導體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速自2023年一季度觸底後跌幅持續收窄,到四季度同比轉正,按照曆史規律,新一輪景氣周期已經開始醞釀。

半導體,熬過來了!

▲圖源:國信證券

另一方面,AI的長驅直入普遍提升了全社會對算力和存力的需求,而這些需求最終都将由半導體承載。

Transformer類AI大模型所需算力平均每2年增長750倍,按照Gartner的預估,2022年全球AI晶片市場規模為442億美元,到2027年這一資料預計将增長至約1200億美元。各領域存儲容量也将同步增長,根據美光科技的預測,2021-2025年DRAM容量的CAGR為14-19%,NAND容量的CAGR為26%-29%。

在最新釋出的2024年春季版半導體市場預測,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對2024年半導體市場規模的預測從5883.64億美元上調至6112.31億美元,同時将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調整為5268.85億美元。

這意味着,2024年半導體市場的規模将同比增加16%。

【裝置是穩穩的幸福】

兼具彈性和确定性,如果要找出本輪半導體新周期最值得關注的細分領域,那一定是裝置。

首先需要明确一點,先進制程邏輯器件相比成熟制程對刻蝕、薄膜沉積(特别是ALD、EPI)、量檢測、熱處理等多種裝置的需求有很大提升,這種提升同時展現為裝置總用量和單台裝置價值量兩個次元。來自一線的調研資料顯示,月産1萬片晶圓的12寸先進制程産線需要氧化/高溫/退火裝置41.5台,是12寸成熟制程産線的1.9倍,需要量檢測裝置87台,是成熟制程産線的1.7倍。

當下半導體裝置有很大增量擴容空間,國内市場尤其如此。

中國半導體産業雖然市場規模大,但國産化率低,2023年,中國大陸晶片自給率隻有約12%,高端數字晶片重度依賴進口。根據灼識咨詢的統計,中國AI晶片市場規模約占全球AI市場規模30%-40%,其中很大一部分訂單被英偉達拿走,2023财年,英偉達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營業收入達到58億美元,占其總收入的21.45%。

在高端晶片海外代工受限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産業要想跟上全球發展速度,就必須提升高性能處理器和存儲器本土制造能力,進而必須加大裝置投放,而高端半導體制造裝置的進口又是受到嚴格管制的。

是以,國産裝置的春天就要來了。

根據SEAJ的最新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制造裝置銷售額264.2億美元,同比下滑2%,中國大陸卻逆勢大增113%,連續四個季度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裝置市場。另據開源證券測算,基于先進存儲邏輯晶圓廠資本開支加大以及産線裝置國産化率提升,中國大陸半導體裝置銷售額有望從2023年的366億美金增長到2027年的657.7億美金,CAGR達15.8%。

半導體,熬過來了!

▲圖源:信達證券

市場空間大,且競争格局好,國内半導體裝置各細分領域能打的企業就隻有那幾家。薄膜沉積裝置環節的核心玩家是北方華創和拓荊科技,刻蝕裝置環節的主要參與者是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光刻環節上海微電子一馬當先,CMP裝置領域華海清科首屈一指……

當少量企業分大量蛋糕,必然帶來業績爆發力。

2024Q1,北方華創營業收入58.59億元,同比增長51.36%,歸母淨利潤11.27億元,同比增長90.4%,公司合同負債92.51億元,相較于2023年末增長11.23%;拓荊科技實作營業收入4.72億元,同比增長17.25%,在手銷售訂單(不含Demo訂單)金額64.2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21億元,同比增長近40%;中微公司營收16.05億元,同比增長31.23%。

2018-2022年,國内半導體裝置公司的增長主要受益于成熟制程擴産以及産線裝置國産化。從去年開始,國内先進晶圓廠的采招開始邊際加速,同時對國産裝置的驗證導入力度也正在加大。中微公司CCP刻蝕裝置、ICP 刻蝕裝置在邏輯和存儲器件領域分别實作94%、95%的工藝覆寫度,北方華創ICP裝置實作了12英寸各技術節點的突破,CCP裝置也實作了邏輯、存儲、功率半導體等領域多個關鍵制程的覆寫。

有需求,也有能力滿足需求,國産半導體裝置的新一輪集中放量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從估值層面來看,半導體裝置闆塊自2023年4月高點以來持續回調,目前萬得半導體裝置指數PE(TTM)的曆史分位點隻有不到5%,成本效益極高。

半導體,熬過來了!

随着國家大基金三期正式成立,疊加“科特估”行情升溫,拔估值的氛圍和聲音越來越強烈,在科創闆上市的一衆半導體裝置公司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檢視原圖 50K

  • 半導體,熬過來了!
  • 半導體,熬過來了!
  • 半導體,熬過來了!
  • 半導體,熬過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