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作者:醫療食品參考

#中美混血##國外生活##美國生活##人物故事#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186位真人故事

哈喽,我叫寶琳,今年23歲,是一位中美混血女孩。

我出生在美國,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中國上海人。

在我三歲之前,一直在美國長大。後來因為媽媽的工作,調回中國,三歲到六歲時,我經常往返在上海和美國之間。

我六歲到十二歲是在上海上的學,跟随着外婆外公生活的。十三歲的時候,我又回到了美國,直到現在。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的生活照)

我的外婆外公都是地道地道的上海人,外公比較内斂,外婆為人熱情、随和、開朗還很善良。

都說上海人過日子很會精打細算,我的外婆也不例外。外婆不僅把家裡操持得井井有條,同時也不忘自己,保持追求生活的精緻。

家人們都很寵愛和包容我,從小連苛責都沒有過。如果我做錯事了,親人們第一件事,會先關心我的情況,然後再教我如何處理,學會在錯誤中如何成長。

除此之外,最讓我受益的,是外婆的為人處事和随和的性格。外婆總說:“能有多大事,總會好的,沒事,沒事。”

在溫和的家庭氛圍中成長,我的性格也很溫和樂觀。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在餐廳的留影)

不過小時候不穩定的成長環境,讓我曾一度時期,很沒有安全感。看着自己的長相,總是和周圍人有點不一樣,心裡很是懷疑,不知道怎麼定義自己的身份。

我幼稚園上的是國際學校,國際學校裡大部分學生,都是像我這樣的混血兒。

後來我上國小,家裡人幫我申請到了上海的一家公立學校。公立學校裡,基本上是純正的中國學生,很少外國學生或者像我這樣的混血兒。

剛開始同學們對我這樣的混血兒,都很好奇,産生了很大的興趣。

會問我:“為什麼你是美國人,皮膚又不是白的呢?”

“為什麼你的頭發這麼卷呢?”

“為什麼你是美國人,但頭發顔色又跟我們一樣呢?”

“你是白人,為什麼沒有藍眼睛呢?”

“你怎麼看起來不像白人,又不像亞洲人呢?”……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小時候)

被問得多了,自己都會懷疑自己。我不喜歡這種關注,那一段時間,總是很想自己,能變得和她(他)一樣的東方面孔,不想自己看起來很另類。

後來随着跟同學們相處的時間多了,大家都很接納我,相處得很融洽。

中國的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良好的學風打造了特别溫馨的班級環境,會建構班級文化,制定班級紀律,明确班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會通過各種班級活動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同學之間會産生一種很良性的學習競争,在這種氛圍裡,會自覺推動自己學習的自驅力,産生總是想要進步的心态,想一步步地超越自我,攀上自己一個又一個高峰。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小時候)

我很懷念我的國小時光,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我國小時期的好朋友們。

會懷念下課後,和同學們一起玩的遊戲,比如:踢毽子、石頭剪刀布等等。

手拉手一起去上洗手間、三兩好友之間玩鬧、聊八卦……

轉眼到了我十三歲,由于媽媽工作的再次調動,我跟着媽媽一起回到了美國。

回到美國後,對于從小就經常往返于兩國之間的我,家庭生活的變化對我沒有什麼影響。

但在學校,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首先美國這邊,課程是選修的,是走班制的。不像中國國内學校,是固定班級制的。是以美國這邊的同學,每天甚至是每節課的同學,都是不一樣的。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的生活照)

剛來學習時,我沒有什麼朋友,加上自己性格沒有很外向,有一小段時間比較孤獨,加上對新環境的不熟悉,鬧了一個小笑話。

在一次上課時,中途想上洗手間,我按照中國國内上課的習慣,舉起手來請示老師。

老師看見我舉手也很詫異,詢問過後得知我舉手的原因,也很無奈地笑了。

後來我才知道,在美國這邊上課,中途如果想上洗手間或者有事離開,隻需要去拿一個小卡片就可以直接離開,不需要跟老師打報告。

我第一次上課時,就看見很多同學會拿這個小卡片,學習中途,總看見很多同學拿着卡片就離開教室,老師也沒有理會,當時我還很納悶,但一直沒有主動去問,是以後面鬧了一個小笑話。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和朋友的合影)

從這件事上,我看到了美國和中國的不一樣。在美國,沒有人會主動告訴你規則,需要自己主動去溝通和融入新的環境。看到别人做什麼,有不明白的,需要主動去問,不能等着别人來跟你解釋,也不太可能有人會主動跟你解釋。

後來在上課中,認識了一位朋友A。

A和我選修的課程中,有三門課程是一起上課的,相遇得比較多了,慢慢我倆也就發展成了好朋友。

A很熱情陽光,活潑開朗。她會告訴我一些這裡的規則,帶我去融入新的群體,介紹認識她的朋友。她的朋友後來也變成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又會介紹另外的朋友,沒多久,我就交到了很多新的好朋友。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旅遊時的留影)

在這裡你肯定會問,在美國,白人會對混血兒标簽化和歧視嗎?

如果我說沒有,你肯定是不相信的。現實中也确實有,這也是我們混血兒一直困擾的問題。

但我可能比較幸運,在和美國朋友們相處中,沒有發生過這種現象。

反而在這些美國朋友們身上,我學會了勇敢。

在和美國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她(他)們非常主動,也從不掩飾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崇尚個性自由,大膽表現自己,追求平等。

勇于和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溝通,主動去争取機會,勇于站起來為自己發聲。

2023年,我大學畢業,畢業後就職于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公共關系部。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和好朋友們的合影)

這是我第一份全職工作,目前也正在職當中。

公共關系部,也可以叫項目協調部。主要負責幫學校的教授和學生們,協調安排他們的工作和學習開展。

比如會幫其安排會議室、各種活動的安排、經費申請、獎學金的申請和發放、接待世界各地的學生造訪等等。

我精通英語、漢語、上海話等多種語言,加上有兩國文化的成長背景,能夠幫助我很好地去溝通、協調安排工作。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也很認真負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

工作的磨煉是對自己最快的成長,在工作中學經驗、學方法,是我最近遇到的一件事裡悟到的。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和同僚們的合影)

這件事是在不久前,我被一位學校的B教授投訴工作态度有問題。

這件事的起因,是B教授要求我們部門幫其處理一些工作。我的同僚K接到任務後,把工作内容發送到我的郵箱,交接給我了。

等過了任務指定完成的時間,B教授看到工作沒有任何進展,導緻耽誤了他正常的工作進度,非常生氣地找我同僚K投訴,指責我工作态度不端正,沒有責任心。

當同僚K來找我确認時,我一臉茫然。反複确認自己的郵箱,并沒有收到任何有關B教授的工作安排郵件。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的旅遊照)

最後多次确認後,才知道原來是同僚K把郵件誤發給了我的私人郵箱,沒有發到我的工作郵箱。然而私人郵箱,我基本上都不會看,工作交接也是隻存在于工作郵箱交接。

對此這件事,我跟部門的其他幾位同僚做了簡單的解釋,也為此這件事給部門帶來的負面影響感到抱歉。

對于同僚K的不友好,我也适當地提出了他的不足之處。雖然我平時比較随和,第一次可以原諒,無所謂,但也不希望有下一次。

我一直堅信:紅塵是道場,處事即修行。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的生活照)

原以為這件事就會這麼過去了,沒想到還有後勁。

這件事過了一小段日子後,有一天,我在學校的電梯門口貼活動傳單。

突然我耳邊聽到一句陰陽怪氣又帶有自己名字的語句,我轉過頭來看,原來是B教授。

“Hi,B教授,剛才您是在跟我說話嗎?您剛才說什麼呢?我沒有聽清楚,可以再說一遍嗎?”我疑惑地問B教授。

B教授沒有理會我,直接從我身旁走開了。

當時我還在想,教授是否還在介意上次那件事呢?之前同僚K說有跟教授解釋過,我是否需要再跟他解釋一下呢。

但想想也沒多大必要,不要去太在乎别人怎麼想,工作當中有困難是難免的,做好自己就好。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我和同僚們的合影)

也許是有特别的緣分,後面經常會碰見B教授,我也總是一如既往地跟他打招呼。

“Hi,B教授!”

“Hello,B教授!”

每一次我都面帶微笑地跟他打招呼,即使他來我們辦公室,總是對我視而不見,我也會面帶微笑地對他示意。

在工作中,我也像以往一樣,熱情認真負責,每一次都很盡心盡力地完成協調任務,相信自己總會被看見。

也不知在什麼時候,我的主動say hi,得到了B教授的回應,慢慢地教授也會主動熱情地跟我打招呼。

誠如哲學家帕斯卡說的:“不要從特殊的行動中去估量一個人的美德,而應從日常的生活行為中去觀察。”

我00後,中美混血女孩,就職于美國大學公共關系部,活出真正自我

(旅遊時朋友幫我拍的美照)

現在的我,堅持着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認真地做好自己,不再為自己的身份認證所困擾。

明白了自己是何其幸運。不僅可以同時擁有着,兩個國度的家人們,給予我不一樣的親情關懷,還可以接受兩種不同文化的熏陶,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不同的文化背景,成就不一樣、獨一無二的自己。

《被讨厭的勇氣》裡,有這樣的一段話:人生,是不斷與理想的自己進行比較,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評價之下。

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口述:寶琳Pauline】

【撰文:開顔】

【編輯:烏溪霧】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選關注哦!@真實人物采訪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号友情提醒:請自行辨識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