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小鵬回憶錄第二部-21

作者:江山如嬌一大好河山
童小鵬回憶錄第二部-21

第一個五年計劃

周恩來預計國民經濟的恢複要用大約3年的時間。建國初期,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上司下,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地投身于經濟建設事業,3年之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根本扭轉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留下來的混亂局面,不僅實作了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許多生産項目取得超過預期的成就,國民經濟的恢複提前實作了。

毛澤東高瞻遠矚。1951年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構想,決定自1953年起,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并要求立即着手制定五年計劃各項工作,争取在22個月(即1951年的10個月和1952年全年)的時間内,完成試編工作。經周恩來提議,成立一個6人上司小組加強上司。小組成員是周恩來、陳雲、薄一波、李富春、聶榮臻、宋劭文。這6位同志陳雲是政務院副總理兼中央财政經濟委員會主任,薄一波、李富春是中财委副主任,聶榮臻是代總參謀長,宋劭文是中央财經計劃局局長。

當時抗美援朝戰争正在進行,鑒于戰争短期内不可能結束,中央作出了邊打仗邊建設的戰略決策。中央指出,從1953年到1957年的5年中,是大陸長期建設的第一階段,其基本任務是:為國家工業化打下基礎,以鞏固國防,提高人民的物質與文化生活,并保證大陸經濟沿着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根據毛澤東以重工業為中心的意見,明确了五年建設的方針為:

(一)工業建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為輔。重工業優先建設鋼鐵、煤炭、電力、石油、機械制造、軍事工業、有色金屬及基本化學工業。輕工業優先發展紡織、造紙和制藥工業。

(二)工業建設的速度,在可能的條件下,力求迅速發展。

(三)工業的地區分布,應有利于國防和長期建設,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東北及上海原有工業基地的作用,繼續培養與利用已有工業基礎與技術條件,為建設新廠礦、新工業基地創造條件。

(四)鐵路建設以溝通西南、西北和中南為主要任務,以适應在國防安全條件下,長期建設的需要。

當時中央财經委員會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總的指導思想是:

(一)經濟計劃要确實保證重點。

(二)建設的規模和速度,要按實際需要和财力、人力、物力條件的可能進行安排,并且配套建設。

(三)第一個五年計劃應同第二個五年計劃相銜接。

1952年6月,中财委彙總各大區和工業部門上報的經濟建設名額,試編出按部門和行業劃分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計劃輪廓(草案)》及其《總說明》,有兩大冊,主要工業、交通、水利設施都包括了,計劃和準備擴建、改建幾個重工業區域,其中有以鋼鐵和機器制造工業為中心的鞍山、武漢、標頭三個區域,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和機器制造工業為中心的蘭州區域,以動力裝置、重型機械制造工業為中心的哈爾濱、沈陽、齊齊哈爾、西安區域,以化學工業為中心的吉林區域,以煤炭和采礦裝置制造為中心的撫順、大同區域,以機器制造工業為中心的洛陽、成都區域。這個工業建設的新架構,展現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思想,為新中國即将展開的有計劃大規模建設繪制了一幅宏偉的藍圖。

實行計劃經濟,在中國沒有先例,在世界上也隻有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有這方面的經驗,于是隻能向蘇聯學習;同時,要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把中國這個農業國轉變成為工業國,關起門來搞工業化隻能是紙上談兵,而當時帝國主義是敵視新中國的,對我們進行封鎖,不可能從西方先進工國中得到必要的裝置、技術和資金,隻有一條途徑:争取蘇聯的援助。

1952年8月17日,周恩來率領陣容強大的中國政府代表團通路蘇聯,這是新中國建立後他第二次以公開身份對蘇聯的通路。周恩來任團長,副團長為陳雲、李富春,團員有王鶴壽、呂東、陳郁、宋劭文、柴樹藩、羅瑞卿、邱創成、劉亞樓等,包括政府許多工業部門和軍事部門。

當時大陸還沒有自己的民航飛機,蘇聯政府派來了三架軍用飛機和一架民航飛機,供中國政府代表團使用。飛機途經伊爾庫茨克時,住了一夜,第二天又換乘飛機繼續起程,離開飯店時,周恩來與飯店服務員一一握手告别,感謝他們對中國政府代表團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這些服務員沒有料到中國總理竟是這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都深受感動。飛機經新西伯利亞抵達莫斯科。

周恩來一向對工作認真負責,重大事情更是事必躬親,一絲不苟。抵達莫斯科後,他又将準備提供給蘇聯政府讨論的“一五”計劃草案及《總說明》等詳細地審閱一遍,逐字逐句,甚至連标點符号都不放過,凡有錯誤的地方,做了改正。審閱當中,發現林業采伐、造林和木材蓄積計劃數字對不上,周恩來當即在電話中嚴厲批評了負責綜合工作的同志。

可是第二天,周恩來到中國政府代表團團員住的飯店,與大家共進午餐。服務員送來一瓶白蘭地,周恩來親自斟滿兩杯,站起來走到昨天受批評的同志面前,遞給他一杯,并微笑地說:“昨天我批評了你,以後要細心一些嘛!不要把這麼重要的數字搞錯。來,現在我敬你一杯酒,祝你今後工作得更好!”一杯酒,幾句暖人心田的話,一下子就把一 天前發生的那件不愉快的事情造成的緊張沉悶氣氛緩和下來了。大家深為總理的嚴謹作風和高超的上司藝術所感動。

為了便于同蘇方各部門從業人員商談和面對面研究計劃的制定問題,周恩來把代表團團員和從業人員分成若幹相應的組,讓他們同蘇方有關部門的同志直接接洽,開展工作。這樣做,也可以使周恩來、陳雲、李富春超脫一些,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和解決一些急需處理的較大的問題。

到莫斯科後兩三天,斯大林在克裡姆林宮設宴招待周恩來為首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外交部長維辛斯基代表斯大林起立敬酒。宴會結束後,斯大林陪同周恩來看了電影,邊談邊吃糕點、水果,宴會舉行了3個小時。

各個工作組走上正軌後,周恩來率部分團員參觀莫斯科一個汽車制造廠,随後又到斯大林格勒參觀通路,此行的目的一是慰問這裡在蘇聯衛國戰争中表現英勇頑強的居民,他們蒙受了重大犧牲,對扭轉戰争局勢起了重要作用;二是為了調查這個城市在曆史上罕見的最殘酷戰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遭受納粹軍隊破壞的情況;三是了解這個城市戰後所進行的恢複和重建工作的情況。

他們參觀了當年的幾處戰場:面粉廠、萬人壑(通向伏爾加河的一條溝渠,隻在這一處雙方傷亡就上萬人)、伏爾加河岸、市街心大廈。戰後在這裡任省委書記的莫斯克文描繪了蘇聯軍隊和人民在這些地方戰鬥的驚心動魄的情景。在遊覽中,周恩來受到了運河兩岸人民群衆自發性的熱烈歡迎。戰争結束已經6年,仍是到處斷垣殘壁,戰壕溝渠等戰争痕迹尚未消失,可見戰禍的深重和恢複的艱難。

9月中旬,斯大林會見周恩來和陳雲、李富春,莫洛托夫(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維辛斯基參加會見。周恩來談的内容主要是:

一、中國經濟概況;

二、五年建設方針;

三、五年建設的主要名額和主要項目;

四、長期建設的準備工作;

五、請蘇聯援助事項。

斯大林對周恩來的介紹給予積極的反映,他談了三點意見:

一、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應當能夠制造汽車、飛機、軍艦;

二、中國工業的發展速度一定很快,但是做計劃應留有餘地,要有後備;

三、蘇聯對中國的援助,價格便宜,技術也是頭等的。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蘇聯自己的重建工作任務很重,而且蘇聯還從來沒有搞過這樣大規模的對外援助,他們慨然許諾援助中國,這是難能可貴的。

9月下旬,周恩來和陳雲先期回國,留李富春上司中國代表和蘇聯政府繼續談判。離開蘇聯以前,周恩來把他親手辦理與蘇聯往來的有關檔案逐一清點,交給李富春的秘書吳俊揚。蘇聯政府對中國代表團的接待工作,改由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國家計委主席薩布羅夫負責。蘇聯國家計委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組織一批人着重審查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和要求援助的項目。中蘇雙方進行多次會談和磋商,項目一個一個落實,凡是重大問題李富春都打電報請示中共中央,周恩來都仔細地審閱這些電報,與中央其他上司同志研究後,及時作出答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