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作者:方志四川

1953年蒼溪縣

《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

吳中桦

原蒼溪縣麻紡廠吳從憲收藏有6張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從這些保留較完好的票據中,我們可以見證當時新中國的稅收發展情況。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1953年蒼溪縣6張《貨物稅完稅照》正面(原蒼溪縣麻紡廠吳從憲收藏)

“貨物稅完稅照”2020世紀50年代大陸實行的貨物稅照證之一。是已稅貨物持憑運銷的一種主要憑證,由駐征員或稅務機關在納稅人繳納稅款後填發。對報運外埠的貨物,按運程遠近及交通情況酌填運達期限。完稅照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稅務總局統一印制。完稅照的分運有效期限為一年,通常無須一年者,得由省(市)稅務局酌量縮短。分運有效期滿後,得延期3個月;有特殊情形須再延期者,應專案報省(市)稅務局核準,否則隻準就地行銷。

吳從憲收藏的《貨物稅完稅照》票據的正面,标明了納稅人、經濟性質、類别、貨物名稱、數量、每機關價格、每機關稅額、共納稅款、起運及運達地點、運達期限、分運有效期限、填發機關及負責人等資訊。

在《貨物稅完稅照》票據背面,有的票據蓋有“四川省蒼溪縣稅務局”“四川省阆中縣稅務局”的長方形藍色印章,裡面注明了時間、改運地點、運達期限、主辦人員等資訊,還蓋有圓形藍色印章“四川省阆中縣稅務局驗訖”。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記憶】1953年蒼溪縣《貨物稅完稅照》中透出的稅收曆史‖吳中桦

1953年蒼溪縣6張《貨物稅完稅照》背面(原蒼溪縣麻紡廠吳從憲收藏)

此《貨物稅完稅照》是依據《貨物稅暫行條例》征收的。貨物稅是指1958年試行工商統一稅前,大陸對稅法列舉的貨物從價計征的一種稅。新中國成立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和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就曾分别征收過貨物稅。《貨物稅暫行條例》共17條,1950年1月27日政務院第17次政務會議通過,1月31日公布;同年12月15日政務院第63次政務會議修正通過,12月19日公布。本條例規定應稅貨物隻征一次貨物稅,采用分類比例稅率,從價計征,并列有稅目稅率表。同時還對貨物稅完稅價格的評定及應納稅額的計算、完稅照證的種類、征稅具體方法、違章違法的處理等作了具體規定。在稅收負擔上展現了生産資料輕于消費資料,人民生活必需品輕于普通消費品,普通消費品輕于奢侈品的原則。

征稅貨物按種類劃分為煙、酒、鞭炮及迷信品、化妝品、飲食品、纖維皮毛用品、工業品、礦産品和竹木等,共8大類38項358個稅目。由應稅貨物的産制人和運銷人于貨物出廠或移送加工部門和使用部門的環節納稅。國外輸入的應稅貨物,由進口商在進口環節繳納關稅時一并繳納貨物稅。貨物稅采用評價計稅方法,即根據市場平均批發價或國營公司牌價确定每一種應稅貨物的完稅價格,依據産品比例稅率計征稅款。

關于各種貨物的具體稅率,《貨物稅暫行條例》本着優先發展生産的原則,對機器、棉、麻紗,五金、化工、建築、礦産等所需生産原料,都給予5%—15%的最低稅率;對人民生活必需的糖、茶食品、日用品等消費品,也規定較低稅率;而對煙、酒、首飾、化妝品等高檔消費品,及迷信等不提倡品,給予了80%—120%的最高稅率。針對當時物價不太穩定的情況,《條例》規定貨物稅完稅價格,每月評定一次,應依照當地市場最後5天平均批發價格,為核定下月完稅價格的根據,但遇物價漲落超過15%時,得随時調整。應稅貨物于完稅後,應分别貼完稅照、完稅證、查驗證、分運照、改裝證、改制證等。《條例》還對征收辦法,偷漏、私制、私運、私銷、抗稅、假冒等違法行為的懲罰等,作出具體規定。

1950年12月21日,财政部公布《貨物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

1958年9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1次會議原則通過,同年9月13日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統一稅條例(草案)》,将貨物稅、商品流通稅、營業稅和印花稅合并簡化為工商統一稅,一切從事工業品生産、農産品采購、外貨進口、商業零售、交通運輸和服務性業務的機關或者個人,都是工商統一稅的納稅人。工商統一稅在1958年至1972年的15年中,成為中國工商稅收體系中的主體稅種。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吳中桦(中鐵隆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民盟盟員,進階經濟師,全國注冊安全工程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地方志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