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田興秀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田興秀老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苗醫藥(鑽節風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大陸有名苗醫學家、苗醫龍玉六的關門弟子、鑽節風療法的發明人;是建立苗醫體系、出版苗族哲學專著的第一人。

湖南湘西地處山區,氣候溫和 雨水充沛,奇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草藥資源,也讓長期遷徙的苗族人停下了腳步紮根于此,形成了土家族、苗族交錯雜居的生活區。由于苗族居住分散在藥物資源豐富的山地裡,人們很早就掌握了藥物的使用,積累了大量的用藥經驗,進而形成了百草皆藥、人人會醫的現象。如今的湘西地區,人們除了生病去苗醫館治療,集市上還保留着趕場賣藥的習俗。大多居民的屋前院後,也移植栽種稀缺藥材、以便使用,小傷小病現采現摘、幾乎每位居民都認識幾味常用草藥。通過長期的生産和生活實踐積累,苗族人民形成了以植物為主、作為藥物治療疾病的苗醫藥學,代代相傳、不斷豐富,為苗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保駕護航。作為湘西遠近聞名的苗族名醫,田興秀肩負使命、孜孜不倦,為苗醫藥的理論內建和技術創新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湘西苗醫藥鑽節風療法的代表性傳承人。田興秀,又名青山,1933年出生于花垣望城坡,在花垣縣衛生局退休後、居住在花垣縣城裡,是遠近聞名的苗醫生,自小在祖母的教導下、開始認藥。祖母是苗族,母親也是苗族,小時候教我們一些簡單的治病的這些藥,用這個懸鈎子、烏泡葉嚼爛就可以治水瀉,人家都治不好的、你把他治好了,人家講我是特長,自己認為是平常。記錄病例、是田興秀23歲退伍從醫後、63年來不變的習慣,醫者仁心、或許正是因為年輕時經曆過戰争的殘酷,對于生命、田興秀比其他人更多了一份感悟。上前線,子彈突突突往我們腦袋上穿,我們在戰壕裡頭不敢擡頭,我們在戰争年代受了革命的教育、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我們有幸能夠活轉來的、應當繼續為國家做貢獻。複員之後,讓自己為人民做點事情、做點貢獻,考慮去考慮來、最後才定到振興我們苗族的醫學,這樣子是以就從1956年分自己到茶洞衛生院工作,到茶洞衛生所、分自己到吉峒坪,自己就召開了、當地的一些老苗醫開會。我們要為苗族醫學寫一本書,流傳下來給後人,從那個時候就不斷地跟這個識藥的老醫師學習,跟懂點巴點藥的這些人也學習,見一草一木、自己都采了,拿這些标本、采這些草木,問這個,一般老百姓他曉得、他就介紹你,問到那些民間醫師呢、他就介紹得更多了,逐漸逐漸、就經驗積累不斷地産生。自己那些藥、不但是講記了之後,自己還畫成圖,現在都還有儲存得有。那年1958年到1961年這一時間,營養缺乏,水腫病人普遍發生,包括西醫、中醫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藥品生産不夠,就是龍玉六他這個老師父、他就傳自己用蒸汽療法來消水、不用藥,一蒸了之後、隻要半個小時,身上的水分就基本上排得差不多了。現在沒有水腫病了,但是風濕病很多、骨關節病很多,這個骨關節病影響這個健康最大,蒸汽療法能快速解決這些問題,是以自己就始終鑽這個不放。湘西山深濕嶂,多雨交通閉塞,潮濕的居住環境和大量的勞作,容易引發人們風濕骨關節、肌肉拉傷、腰酸腿痛等症狀,是以、苗族人民對骨關節相關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需求迫切,苗醫藥對骨關節病的治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田興秀在師傅的指引下、長期關注骨關節病的治療,勤學博采、不斷鑽研,創新發展了苗醫藥鑽節風療法。鑽節風主要是治骨關節病、主要是治活動關節,個别的不活動關節也可以治。李文華43歲,張家界人,兩三個月前開始出現頭暈症狀,四處尋醫無果,經人介紹專程開車兩小時、前來拜訪田興秀,未知的病因困擾着這個中年人。像李文華這樣的患者、田興秀不知遇到了多少,憑借着多年的就診經驗,他總能從容的給患者以安慰。周五的早晨,中醫養生班的講台上迎來了一位86歲的老人,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孩子們講着苗族醫藥的知識,台下一張張質樸又渴求知識的臉龐、讓田興秀看到了苗醫藥傳承的希望。為了讓孩子們加深理論課的了解,田興秀加了節 實訓課,上手指導,一雙手、一卷涼席,田興秀用最簡便的工具和方式、給孩子們傳授最實用的治療和保健手法。在不斷地繼承和創新中,田興秀針對不同的關節疾病、總結出了十連套療法。蒸,用蒸汽療法;洗、用藥洗療法;塗、塗藥療法;紮、紮針;扯、扯火罐;燒、燒燙療法,吃藥。做這個藥床,是由七八種藥做成的,第一種是鐵絲爛,搞鐵絲爛鋪底下,鋪下面;第二是小香草;第三是比秀(苗語音譯)、石菖蒲,這個是巴岩香。還有一種,就是牛毛針草,睡藥,有頑固的、搞藥墊、藥床,藥床、藥枕,睡。加上正骨,挑痧療法,這十套辦法、一般頑固的都用上,一般不太頑固的、用幾套都可以了,搞綜合療法是好些、效果好得快一些。

苗族因為沒有自己文字,幾千年來醫學理論主要靠口授相傳,可追溯的醫藥史料零星幾點,沒有系統的文字整理、是以很難形成一部完整的醫藥理論體系,為了将民間流傳的藥方藥理進行系統的收集和整理、田興秀曾拜訪了67位民間苗醫,虛心向他們學習,并經年累月、持之以恒開展案頭編輯工作。給職業中學的學生上課後,田興秀常常顧不上休息,又趕往到了教師辦公室,這些四十餘萬字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各藥物的質征、用量功效等資訊,是田興秀曆時二十七年整理出的珍貴資料。在田興秀看來、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參與這本《中國苗族藥學》的審校了,由于是自己的手稿、裡面的字迹和苗語翻譯隻有自己清楚,是以隔三差五他就來答疑。這本書,是《中國苗族醫學》,有中國兩個字,那就已經宣布了在世界上才能講我們國家的苗族醫學,這本醫學呢、就是經典了,為了保證出版這本書的品質、顯示中國苗族醫學的特色,要認真進行校對、有錯必改,精益求精。老苗醫的,結合在外地的資料,省苗族醫學的資料收集起來、到州民族醫研究所,自己就開始動筆了,初步寫的教材《苗族醫藥學》、《中國少數民族醫藥叢書》教材、這個講義,同時呢、自己寫了一篇《苗族生存哲學對藥族醫學的關系》,這樣子是以站得住腳了。有了書,也就有了理論、有了苗醫藥治療的依據。慕名來治療的病患,也逐漸從花垣蔓向外省。以前講的,行醫積德、搞那些我們不懂,我們隻曉得為人民服務,盡量努力學習。一草一木,到山上你莫采它則罷,采它、我們就要請它下來為人民服務。老二他一直不主張自己搞這個,他講你老了應當退休、退休,退休就要休,自己那些侄兒有好多都講、你退休了你管那麼多搞什麼,那麼多老前輩教自己這些東西、自己不傳承下來,等于我自己有罪,要為曆史負責,自己講退休和不退休也是一樣的,也是樂趣,也是為革命做工作,也是為人民服務,自己繼續為人民服務、老有所為,為什麼不行呢。身體症狀很不好,就是說他現在在做這個事,其實是在堅持,就跟他現在走路一樣、那是很慢了,我們也沒辦法。前幾年住了醫院,有十多項問題,還有嚴重的肝硬化腹水、醫院馬上治療,回家了自己就用藥調理,其實作在有幾年了,就是身體非常不好,然後他所有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全部是苗醫,苗醫已經成了他的一個生命,可以這樣說,他所有的這一輩子做的、其實就是這件事,要堅持、要發展,現在國家又給他這個國家級傳承人這麼一個擔子、他就覺得這個責任更重大,那就勸他休息是不可能,這個就是他的生命了,倒下那天估計才能放松。花垣縣城的小街上繁忙依舊,不變的是醫館通往家的那條路,幾十年的兩點一線、已經成了田興秀的習慣,但原本10分鐘的路程、如今卻需要半小時才能走完。時代變遷、青山依舊,田興秀自入伍參軍、便牢記服務人民的使命,一晃已是耄耋之年、割舍不下的,還是那份責任與擔當。軍裝榮譽穿在身、師父恩德記在心,如今到了師父的年紀,田興秀也感受到了時間的迫切,35年前的對話、仿佛就在昔日的某個午後。

百年大計、人才第一,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急需要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沒有人才發展不起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