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作者:陽光詩人孫樹恒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作者/孫樹恒

萬裡茶道主要是駝夫運作的。

用腳步丈量萬裡茶道的作家鄧九剛,發現和創作出了《茶葉之路》,他認為萬裡茶道是一條曆史悠久的國際貿易大商道,被俄羅斯人稱作“偉大的茶葉之路”。

萬裡茶道正是由此而來。它起源于1689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一直持續到1924年。這是一條以茶葉貿易為主的國際商貿通道,連接配接了歐亞大陸。它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途經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穿越外蒙古,最終抵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全長超過13000公裡。

旅蒙商在萬裡茶道的形成和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從南方采購茶葉,然後将其彙集到歸化(今呼和浩特)、多倫等地。随後,他們以駱駝為運輸工具,穿越蒙古高原與西伯利亞,途經烏蘭巴托、恰克圖、科布多等地,最終将茶葉運送到俄羅斯貝加爾湖一帶乃至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

在17世紀中後期,随着萬裡茶道的通商日益繁忙,北方地區的駝運主要由旅蒙商号、駝運店以及蒙古族封建貴族等主導,他們常雇募大量青壯勞力使役,于是“駝夫”這一職業應運而生。這些駝夫在清末民初逐漸成長為萬裡茶道在内蒙古、華北、西北地區的運輸主力。

駝夫們主要來自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山西、河北、甘肅等萬裡茶道途經的北方地區,他們中許多人原本都是生計凋敝的農民,為了生計而轉行成為駝夫。在這些駝夫中,漢族和回族群衆占據了多數。他們承擔着萬裡茶道上繁重的運輸任務,為當時的商貿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歸化城被贊譽為駝城,是駝夫馱起來的城市。

茶葉之路史料是這樣記載的,“茶路的繁榮促進了歸化城(現在呼和浩特)的發展,歸化城的迅速崛起又帶動了周邊的村鎮。由于歸化城處于一條國際商路上有着重要地位,同時它也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商業城市。”

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作為萬裡茶道上的重要節點,是茶葉從南方運往蒙古高原的必經之地。在這裡,茶葉經過加工和集散,然後再次出發,沿着茶道繼續向北行進。随着萬裡茶道的暢通,旅蒙商應運而生,并在清代及民國時期形成了龐大的商業網絡。歸化城以其豐富的駝資源和龐大的養駝戶數量而著稱,被贊譽為駝城。

著名作家鄧九剛說,不僅歸化城的大街小巷布滿了養駝戶,作為軍事城堡的綏遠城在乾隆年以後亦是如此,也是大街小巷布滿了養駝戶。歸化城是這樣,綏遠城也是如此,星羅棋布的養駝戶充斥了歸化和綏遠城。我們知道歸化城作為一座著名的商城和駝城,她擁有的駱駝數量最多的時候多達二十萬峰!這個龐大的數字意味龐大的運力,同時也意味着數額巨大的運費收入。

在歸化城的旅蒙商,其中著名的商号有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等。這些商号在漠北地區的貿易額非常巨大,每年僅在大盛魁的成交額就達到1000萬兩白銀。這些商号積累了巨額财富,如大盛魁在光緒年間積累已達2000萬兩白銀,從業員工超過六七千人。 駱駝 有兩萬頭,他們經營的商品範圍廣泛,包括綢緞、蔥蒜等各種商品。

在萬裡茶道上,旅蒙商們建立了許多店鋪和貨棧,特别是在庫倫、恰克圖、烏裡雅蘇台、科布多等地,形成了蒙漢等族進行貿易交換的“買賣城”。這些“買賣城”不僅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也推動了蒙漢俄等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當時,産于湖北、安徽、福建的磚茶和産于河南、江西、山東的布匹等商品,通過萬裡茶道運輸到蒙古地區,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這些商品的貿易活動,不僅滿足了蒙古地區人民的生活需求,也為中國内地的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為城市積累了财富,創造了繁榮。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有幾條路。是駝夫血與淚的風險商旅。

在萬裡茶道上,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的茶葉運輸主要依賴駱駝作為運輸工具。駝夫們拉着駱駝,分别前往烏裡雅蘇台、科布多和庫倫等地。絲茶駝路是清代至民國時期重要的貿易路線,以歸化城為起始點,通往漠北、漠西。其中,有三條主要的駝路:前營路、後營路和庫倫路。

前營路從歸化城出發,經過可可以力更(武川)、召河等地,最終到達烏裡雅蘇台(今蒙古國紮希哈朗特),全程經過60站,距離約為5320~5630裡。

後營路同樣從歸化城出發,但具體路線與前營路有所不同,有54站,也通往漠北地區。

庫倫路則通往烏蘭巴托,全程計39站,約2870裡。

據當時資料記載,從張家口到庫倫,馬隊行進40天以上,牛車需要60天;冬春兩季運輸就要靠駱駝,大約35天抵達庫倫,之後渡河到恰克圖。

例如大盛魁的駝隊,每峰駱駝可以馱400斤茶葉,隊伍日行80裡,從歸化城出發,過陰山向北進草原;或沿着“張庫大道”到庫倫,再到買賣城、恰克圖,每年清明出發,往返庫倫需半年時間。

這條商道在曆史上最為繁忙。歸化城出發然後到達庫倫,進而通往恰克圖出境。這是萬裡茶道在中國境内最後的一段,也是連接配接外國、超越國界的一段重要路線。它不僅是連接配接中俄兩國的重要通道,也是貿易繁榮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駝隊與駝夫生死與共,是命運共同體。

駝隊,通常被稱為“一頂房子”,是由相關人員、駱駝、馬匹和犬隻共同組成的臨時集體。這種組織方式允許根據實際需要機動靈活地組織配備,以适應不同的運輸需求和路況。

在駝隊中,人員配備豐富多樣,包括駝夫、掌櫃和客人等。駝夫是駝隊的主要勞動力,負責驅趕和照料駱駝,確定貨物安全送達目的地。掌櫃則負責管理駝隊的營運和協調各項事務。有時,尊貴的客人也會随駝隊同行,他們一般騎乘駱駝或乘坐駝轎,享受舒适的旅行體驗。

除了人員配備外,駝隊還配備了多種運輸工具,如駱駝、馬匹和犬隻。駱駝是駝隊的主要運輸工具,它們能夠承載大量貨物,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穩健前行。馬匹則用于快速傳遞資訊和運輸輕便物品。犬隻則用于警戒和保護駝隊的安全。

據著名學者代林主編的《回族駝運》記載,駝隊的結構通常是一般來講,走外蒙古和新疆的駝隊,是大中房子。大房子由8把子駱駝組成,每把子分成兩鍊子,每鍊子18峰駱駝。每鍊子用1個駝倌,共16人,288峰駱駝。中房子由四五把小駱駝組成,駝倌8—10人,每鍊子仍為18峰駝,每頂房子駱駝少為144峰,多則180峰。

駱駝不與人争食,押運物資所需的人手又少,使得駝隊在運輸過程中能夠承載更多的物資,而所需的人員和物資卻相對較少。例如,在駝隊中,包括喂駱駝的豆餅、駝藥和駝夫的必要衣食行囊,隻占馱負物資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其他都是運送到目的地的物資,輸送效率是騾馬車的百倍以上。

大盛魁、天義德和元盛德這樣的商号,每年能派出十幾頂房子的駝隊進行長途運輸。這些商号的規模之大,足以展現駝隊在當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領房的職責确實十分重要和全面。他不僅需要確定駝路上的人員、牲畜以及貨物的安全,還要確定貨物能夠完整無缺、如數按期地運送到指定地點。領房還需要具備應對突發應急事件的能力,如人畜受傷、貨物受損、天災、匪盜、野獸等。他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和判斷力,以快速、準确地做出決策,確定駝隊和貨物的安全。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駝夫的生活充滿了艱辛與挑戰。

他們通常穿着厚實而又笨重的服裝,以适應惡劣的沙漠環境。駝夫們依然需要每天行走至少四十公裡,完成起垛和卸垛子等繁重的勞動。

駝夫的工作内容包括帶領駱駝隊運輸貨物、照料駱駝的起居和行走等。他們需要熟悉駱駝的習性和特點,并具備一定的醫療知識和技能,以應對駱駝在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疾病或意外。

通常情況下,駝夫們會早早起床,開始一天的行程。他們會仔細檢查每峰駱駝的健康狀況,并視情況決定負載量。在旅途中,他們需要時刻關注駱駝的體力狀況,確定它們能夠安全到達目的地。

據著名學者代林主編的《回族駝運》記載了駝夫的衣食住行:

衣:駝夫在夏秋起程時,除穿戴單夾衣服外,還帶全棉衣褲和皮衣褲。穿鞋分大鞋和小鞋。大鞋重五六斤,特别厚實,拉駝走長路,不怕石頭磕碰,腳底不打泡。小鞋為平時穿的便鞋,一般在休息時穿用。

食:駝夫在從歸綏起程時,各自帶炒米、炒面、面粉和炒肉醬(鹽特别重)。吃飯是輪流集體吃大鍋飯。

住:駝夫住的帳篷為氈裡帆布面。支起來呈三角形。大帳篷可住十五六人,中小帳篷可住十二三人、三五人不等。天熱時,有的駝夫也露天休息。

行:駝隊每年秋天農曆七八月份從歸化城出發,然後在目的地放駝、貿易、休息,約農曆三四月份回到歸化城。

駝隊在路上,走着撒尿,跑着拉屎。每天大約下午5時至夜間12時、1時行走,後半夜至第二天上午休息。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駝夫的收入在清朝時是什麼收入水準。

著名作家鄧九剛老師介紹,從歸化到恰克圖,以一峰駱駝馱載三百六十斤計算,每峰駝的運費是十二兩白銀(清乾隆時運價),如果一家駝戶出動一百峰駱駝走一趟可得白銀一千二百兩。這個數字差不多就是當時綏遠将軍一年的俸銀。綏遠将軍什麼身份?乃封疆大吏,正一品的級别!相當于現在的正部級高官。在乾隆之前,清朝官員的俸祿就是隻有正俸的,一品官員俸祿為每年180兩銀子。那差别就更大了。

歸化城是一座财富之城,也是一座充滿希望的城市。就連北京、漢口、庫侖那些遠在千裡之外的地方,人們都知道在駝城歸化發财的機會很多。不要說你是一個大駝商,就算是一個普通的駝夫,走一趟恰克圖腳錢可得二十兩銀子。在清代二十兩銀子能買三十隻羊,能買六匹馬或駱駝。那麼你第二年再走駝道的時候就不再是單純的駝夫了,别人就得以掌櫃子稱呼他了。從駝莊掌櫃中從駝夫中不斷湧現新貴,成為有錢人,成為大老闆。

 在歸化城平原上的闆申中最大多數是駱駝闆申,就是駝村。如今像已經成為城中村的麻花闆、姑子闆、塔布闆、場漢闆、水泉村、塔布闆、添勉闆、五路……在過去的年代全都是地道地道的駝村。在駝村和駝運作,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價值和财富,唯一的标準就是看你擁有駱駝數量的多寡。這種風氣習染影響了很多人,形成一種特殊風尚。他們不喜愛沒有生命的東西,什麼金銀财寶,積攢起來。他們不喜歡拿錢去蓋豪華的房子置辦好家具,更不喜歡去買田置地。這與山西人的傳統理念相去甚遠。倘若他們手裡有幾個錢,隻要數一數夠買一峰駱駝,立刻就會毫不猶豫地把手裡的錢換成一峰駱駝牽回來。外人走進這些駱駝村,單單從住房上你是看不出他們的貧富差别的,各家各戶的房子幾乎一模一樣,都是用村後大青山上的青石打根基,土坯壘牆,房頂拿紅柳笆子壓棧,屋頂上抹一層和着麥苒的黃泥,遠遠望去整個村子盡是一片赭黃的顔色。

據光緒《土默特旗志》載,截止到光緒十三年,僅可查土默特墾地即達57606頃,墾殖範圍逐漸向西擴充到了河套地區,歸化城等六廳人口已由嘉慶末12萬人增至33.3萬人,增長了177%。到光緒末年,土默特平原已全部成為農業區。農民是社會的主要生産力量,他們的收入主要來自于耕種土地和交納地租,一年全部收入不超過三十三兩。

在清朝末期,一個小康家庭的年收入大緻在40兩銀子左右。普通老百姓的年收入大緻在10~20兩銀子左右。有一首小調為證:

"不要把鼻拘折斷,不要把駝蹄磨穿。

不要讓馱子偏斜,不要把駝峰壓彎。

揀草好的地方走,揀水好的地方行。

中午要記住打尖,黎明時早點動身。

吃喝時不要磨蹭,睡覺時不要太沉。

走路要避免坎坷,要小心土匪強人。

願皮張食鹽能賣高價,滿載而歸收獲豐盈....”

從歸化城到蒙古高原,一個駝夫能掙多少兩銀子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内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内蒙古詩詞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協會會員,内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副秘書長,内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進階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