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作者:蜀山史道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前言

秦桧,這個在曆史上備受唾棄的大奸臣,歸宋後不僅陷害了民族英雄嶽飛,還一心對金國求和,成為千古罵名的背負者。

然而,這一切背後是否另有隐情?他的舉動究竟是出于什麼動機?他是否真的是金國安插在宋朝的奸細?還是有着不為人知的苦衷和迫不得已的選擇?

秦桧的真實面目到底如何,他的種種作為是奸計還是忠言?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忠臣秦桧:從朝堂到囚籠的蛻變

在靖康之變前的秦桧,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忠臣形象。他生于北宋末年,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進入朝廷後,秦桧憑借自己的才智很快得到重用。

然而,當時的北宋朝廷已經積弊已深,面對金國的威脅,朝野上下卻仍沉浸在虛假的安全感中。秦桧看到了這種危險。

在靖康元年(1126年),他多次上奏宋欽宗,力陳加強戒備、鞏固城防的重要性。他的奏章字字珠玑,句句懇切,可惜宋欽宗卻未能重視。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在朝堂之上,秦桧也多次反對朝廷割地求和的軟弱決定。他慷慨陳詞,力勸朝廷應該奮起抵抗,保衛國家。這時的秦桧,無疑是一個有骨氣、有遠見的忠臣。

然而,曆史的車輪無情地碾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徽欽二宗淪為俘虜。秦桧與其他大臣也未能幸免,被擄至金國。這段囚禁的經曆,成為改變秦桧一生的轉折點。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在金國的囚籠中,秦桧經曆了怎樣的心理變化?是屈辱和恐懼磨平了他的棱角,還是在絕境中萌生了求生的欲望?我們無從得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曾經剛正不阿的忠臣,開始對金人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他變得趨炎附勢,處處讨好金人。這種轉變,讓他從衆多俘虜中脫穎而出,得到了金人的賞識。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歸宋之謎:蹊跷的逃亡與暧昧的身份

當秦桧在金國逐漸得到重用時,南方的局勢也在發生變化。康王趙構在衆臣的擁戴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權。

金朝為了徹底滅亡宋朝,派兵南下。在這個關鍵時刻,秦桧竟成為了金将完顔昌的參謀,參與了對南宋的軍事行動。他甚至在楚州寫過勸降書,企圖瓦解南宋的軍心。

然而,就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傳來:秦桧攜帶家眷,逃出金營,回到了南宋。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這個突如其來的轉折,引發了許多人的質疑。秦桧聲稱自己殺了監視的金兵,搶了小船逃回。但這個說法真的可信嗎?

當時的朝廷對秦桧的歸來态度不一。一些人對他的說辭表示懷疑,認為一個在金國頗受重用的人,怎麼可能輕易逃脫?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更令人生疑的是,秦桧不僅成功逃脫,還能帶着全家安然無恙地回到南宋。這難道不是太過順利了嗎?然而,秦桧在朝中并非孤立無援。

當時的宰相範宗尹與秦桧關系密切,主動為其作保。範宗尹的支援無疑為秦桧的歸宋之路鋪平了道路。但這種密切的關系又是從何而來?是基于舊日的交情,還是有着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權力之路:從參知政事到一人之下

回到南宋後,秦桧展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他敏銳地察覺到宋高宗的心思,提出了"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

這個主張正中宋高宗下懷。事實上,宋高宗此時隻想穩固自己的統治,對收複失地、迎回二帝并無太大興趣。秦桧的這一建議,不僅展現了他對局勢的準确把握,更是他快速上位的關鍵。

宋高宗對秦桧的才能贊賞有加,很快就将他提拔為參知政事。沒過多久,秦桧更是一躍成為當朝宰相,位極人臣。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然而,秦桧上位後的所作所為,卻讓人不得不對他的真實意圖産生懷疑。他不思強國之策,反而大肆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特别是對主戰派的打壓,更是令人側目。

他力主與金朝和議,即便金朝多次撕毀和約,他仍堅持這一立場。這種行為無疑引發了朝中許多人的不滿。有段時間,秦桧甚至一度處境艱難。

但有趣的是,每當秦桧陷入困境,宋高宗總會及時出手相助,讓他官複原職。這種君臣之間的默契,是單純的知遇之恩,還是有着更深層的原因?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北伐阻撓:功虧一篑的背後推手

紹興十年(1140年),南宋的北伐事業終于迎來了轉機。在嶽飛、張俊等将領的英勇奮戰下,收複失地的希望越來越大。

張俊攻克了亳州,王勝攻占了海州,而嶽飛更是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帥兀術。眼看着中原故土就要重回宋朝掌控,朝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然而,就在這個勝利在望的關鍵時刻,秦桧卻突然力主和議。他不顧大局,極力勸說宋高宗停止北伐。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更令人不解的是,宋高宗居然采納了秦桧的建議,連發十二道金牌,将前線将士盡數召回。這一決定猶如晴天霹靂,不僅讓前線将士們感到愕然,更是讓來之不易的戰果付諸東流。

嶽飛在收到诏令時,曾發出"十年心血,付之一炬"的感歎。确實,這十二道金牌,不僅澆滅了收複中原的希望,更是斷送了南宋的複興大業。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秦桧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力主和議?是出于對局勢的誤判,還是别有用心?如果他真的是為金國利益服務的奸細,那麼這個時候阻撓北伐,無疑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也許,秦桧是擔心北伐成功後,主戰派勢力大增,威脅到他的地位?或者,他是為了迎合宋高宗苟安偏安的心理?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嶽飛之死:千古奇冤背後的真相

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桧為了徹底清除障礙,促成與金國的和議,做出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除掉嶽飛。

嶽飛作為南宋最傑出的将領,不僅戰功赫赫,更是主戰派的精神支柱。秦桧深知,隻要嶽飛還在,和議就難以真正實作。于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場政治陰謀。

首先,秦桧指使谏官萬俟卨彈劾嶽飛。同時,他還慫恿張俊誣告嶽飛的部将張憲謀反。在這種種罪名的壓力下,嶽飛父子被押送到大理寺。秦桧的用意很明顯:借此打擊主戰派,為和議掃清障礙。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然而,秦桧顯然低估了嶽飛在民間的影響力。面對衆多為嶽飛辯護的聲音,秦桧索性抛出了一個荒謬的罪名:"莫須有"。這三個字,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代名詞。

嶽飛的死,不僅是一個愛國将領的悲劇,更是整個南宋王朝的悲哀。它标志着南宋徹底放棄了收複中原的志向,走上了苟安偏安的道路。

而秦桧,則成為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然而,當我們回顧這段曆史時,不禁要問:秦桧真的隻是為了一己私利而陷害嶽飛嗎?還是說,他背後另有隐情?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如果他真的是金國的奸細,那麼除掉金國的頭号大敵嶽飛,無疑是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為什麼宋高宗會如此輕易地同意處死嶽飛?難道僅僅是因為秦桧的一面之詞?

在嶽飛案之後,秦桧在朝中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接下來的十幾年裡,他幾乎掌控了整個南宋朝政。

他打壓異己,排除主戰派,全力推行與金國的和議政策。這種行為,無疑加深了人們對他是金國奸細的懷疑。

奸臣秦桧歸宋後,陷害嶽飛一心對金求和,他究竟是不是金國奸細?

結語

秦桧的一生,如同一個複雜的謎題,至今仍讓曆史學家們争論不休。

他是否真的是金國的奸細?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到一個确定的答案。但他的所作所為,無疑對南宋的命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曆史人物的複雜性,提醒我們在評判曆史時需要更加全面和審慎的态度。畢竟,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