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土為安先下葬赫赫大殡未出園英籍猶太人歐司·愛·哈同葬禮(4)

作者:觀史惜今

入土為安先下葬赫赫大殡未出園——英籍猶太人歐司·愛·哈同的葬禮(4)

入土為安先下葬赫赫大殡未出園英籍猶太人歐司·愛·哈同葬禮(4)
入土為安先下葬赫赫大殡未出園英籍猶太人歐司·愛·哈同葬禮(4)
入土為安先下葬赫赫大殡未出園英籍猶太人歐司·愛·哈同葬禮(4)

哈同的喪禮程式與老北京不同,這大約是根據猶太族的風俗習慣。先出殡安葬,然後再開吊。若非早有準備,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好在墳地是現成的,就埋在園内迎旭樓以東的空地上。墳墓是用大理石砌的。

哈同生前早就給自己準備了壽材。據說,是從東南亞某個國家定購的貴重木材,在上海攢成的,并且依中國習俗塗了七七四十九道大漆。連同工料、運費,大約花了5萬多兩銀子。死後第三天即依猶太族古禮入了殓,不在園裡任何地方停靈,馬上即發引安葬。

雖然是在園内安葬,殡儀卻仍按北京大王府的勢派去辦,有儀仗、響器,也有僧道送殡,約有千人左右的隊伍,擡着哈同的靈柩在園内兜了一圈之後才埋葬。

走在殡列最前邊的是一座三丈二尺高的大“銘旌”,由32名身穿綠駕衣的杠夫擡舁導行。表示引魂上路。這完全是中國漢人的儀節排場。

接着便是一長列的彩亭;完全是精工細作的“全活”,飾有五脊六獸的宮殿頂子,飾有獅頭欄杆的須彌座。座上插以紅漆金紋的擡杆。

第一組為全黃色的彩亭:其中有“聖旨亭”,内供奉清遜帝溥儀頒發的“視同公使”的上谕。第二座黃亭内供奉遜帝“恩賞”的“二等寶星勳章”,以下依次為全黃色的“禦賞亭”内供清室賜予的匾額、畫卷、福字、三鑲玉如意、沉香念珠、朝珠、冠服、珊瑚、荷包、尺頭等等。每座黃亭都是用穿着大紅駕衣的擡夫8人擡舁而行。每座并罩以曲柄黃傘一把。

第二組為五彩亭,分别擡着民國政府(北洋軍閥)大總統馮國璋、黎元洪、曹锟頒發的嘉禾章,以及蓋有民國“榮典之玺”的嘉禾章證書。每座彩亭都用穿着綠駕衣的擡夫8人擡舁而行。

第三組為古典宮殿頂子,敞門、須彌座的大影亭一座,内供哈同大幅畫像。用身穿白孝衣的擡夫16人擡舁而行。另有綠帷領魂轎一乘,内供哈同靈牌,外罩黑紗簾。亦用身穿白孝衣的擡夫8人擡舁而行。外加“引爐”16尊,由未成年的男童以龍頭棒提之以行。

第四組為藍白兩色彩子紮成的“更衣亭”4座,内放哈同生前穿用過的袍套靴帽;“四寶亭”4座,内放哈同生前用過的筆墨紙硯、印章、書籍,以及他生前喜愛的文玩、古董。

彩亭之後是數不清的“萬名旗”、“萬名傘”和沖天大幅的各式錦旗、錦标。

響器有北京市面上通用的官鼓大樂(拉号、官鼓、唢呐、跟鑼)帶小樂兒(笙、管、笛、九音鑼)。還有漢人專用的堂祭清音鑼鼓“九福班”以橫笛、堂鼓、小鑼吹打細樂。當然,還有公共租界警政方面主動送上門來的軍樂團。

園内頻精舍的尼僧,家寺裡的大德高僧與他們的徒弟,都身披紅金線福田紋的袈裟間雜在殡列之中燃香相送。還有被邀請解禳未果,尚未歸山的六十三代嗣漢天師率領的道衆披着緞繡的對兒衣相送。上海市的猶太教徒也捧着《聖經》步随其後。這是華人滿、漢葬禮當中罕見的現象。

可能還有倉聖明智大學、中學、國小、女學的師生代表前來執绋。最後是按老北京的64人的大杠,擡着哈同的靈柩,外面扣了一卷紅繡片的“頭水兒”的官罩,所有的杠夫都身穿新綠駕衣,新土黃的套褲,新青布靴子。而且要求剃頭、洗澡、齋戒三天,最後經哈同府治喪處稽核篩選的。

至于他的義子們是采取打幡、抱牌的形式。還是按阿拉伯人的習俗頂喪駕靈(長子站在前頭橫杠裡,兩手駕杠而行,謂之“駕靈”;次子在杠後将頭頂在橫杠上,謂之“頂喪”),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這個殡儀是個大雜燴,既有滿清遺老的排場,又有洋教的風味。是個古今罕見的奇觀(因為任何宗教都忌諱一身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