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了4000億,但美國想要的晶片,自己還是造不了?

作者:網際網路亂侃秀

熟悉晶片産業曆史的人都清楚,從仙童半導體、德州儀器發明內建電路開始,到後來英特爾壟斷全球CPU市場。美國可以說是全球晶片産業的掌控者,從晶片設計到晶片制造,全部是美國說了算。

不過,從發明晶片到如今,也不過一甲子左右時間,美國就從當年的半導體搖籃,到現在幾乎完全失去半導體制造的能力,特别是先進的晶片,幾乎都要靠台積電來制造了。

按照美國的資料,2022年時,7nm及以下的晶片,90%由台積電制造,另外10%由三星制造,至于美國自己,幾乎為0。

花了4000億,但美國想要的晶片,自己還是造不了?

于是美國坐不住了,搞了一個530億美元(約4000億元人民币)的晶片補貼案,想要重振晶片制造産業,吸引全球的晶片廠,到美國去制造晶片。

而受到這個530億美元的刺激,台積電、三星都跑美國建廠去了,另外像格芯、intel、美光等,也是在美國本土建廠,晶片要在美國本土制造。

截止至目前這530億美元,基本上是花完了,那麼問題來了,美國需要的晶片,自己能制造了麼?

花了4000億,但美國想要的晶片,自己還是造不了?

結果是否定的,那就是美國想要的晶片,美國自己還是造不了,依然得依賴台積電、三星等代工廠,甚至還得依賴中國大陸的晶圓廠了。

如上圖所示,這是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的分析資料,在1990年時,美國的晶片産能占到37%,但之後一直在跌。

SIA認為在2022年時,美國的晶片産能隻占全球的10%左右,但随着530億美元的補貼法案出爐後,會略有好轉,但預計美國在2025年也隻能漲至11%左右,甚至到2030年才隻會達到13%左右。

要知道美國的晶片一直占到全球的50%左右的市場,也就是說雖然這530億美元花了,美國自己其實還隻能生産其中的10%,另外的40%,還是要依賴台積電、三星、中芯、聯電等代工廠。

花了4000億,但美國想要的晶片,自己還是造不了?

問題來了,為何美國明明晶片制造曾經一度達到37%的比例,如今沒落了,且恢複不過來了?

先說美國晶片制造沒落這一塊,這裡要感謝一下台積電,台積電創新性的将晶片分成了設計、制造、封測三個部分。

其中設計價值最高,附加值也最高,利潤也最高,而制造、封測在當時是技術含量最低、需要耗費人力成本最高的環節,這樣的環節,美國看不上,不想參與了,覺得自己壟斷設計就行了,于是将制造、封測這兩塊,逐漸轉移到了海外,于是美國本土的晶片制造份額越來越低。

花了4000億,但美國想要的晶片,自己還是造不了?

而當美國意識到晶片制造也重要這個問題,想要重振晶片制造時,問題又來了,美國的晶片制造供應鍊不健全,同時美國本土的建設、營運成本也高,勞動力更是不足。

畢竟晶片制造不僅是資産密集型産業,更是勞動力密集型産業,沒人,沒供應鍊的美國,拿什麼來和中國比?

是以别說530億美元,隻怕是5300億美元,都不一定能幫美國實作重振晶片制造的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