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作者:正觀曆史

印度媒體報道:1962年11月20日班公洛戰役結束後,120名印度士兵消滅了1300名中國兵。印度士兵戰鬥力這麼強?1個人能打11個人?真相到底如何?解放軍傷亡多少?

一、印度媒體:120名印度士兵消滅了1300名中國兵

1962年11月21日,中央軍委宣布:解放軍從中印邊境交界處全線停火并後撤。至此,這場涉及雙方共60000兵力的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算是結束了。

在解放軍兩個階段的作戰過程中,第二階段的班公洛戰役可以說是打得相當痛快,我方大獲全勝,殲滅印軍113人,隻有少數人逃脫,幾乎将參加此次作戰的印軍部隊全殲。但是在印度媒體口中,戰鬥結果卻恰好相反,他們聲稱“120名印度士兵消滅了1300名中國兵,印度人捍衛了班公洛”。

根據印度第一大報《覺悟日報》在2019年1月18日發表的一篇名為《印度對中國:1962年“熱桑拉”戰争;一場不可思議的戰鬥》的文章,我們可以探尋到印度人眼裡的這場戰鬥。他們所說的“熱贊拉”,正是我們命名為班公洛的這塊土地,隻是雙方在名字命名上有所不同。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在《覺悟日報》中,印度記者是這樣描述的“熱贊拉(Rezang La)是印度查谟和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地區“楚舒爾山谷”東南部山谷的山口。它長2.7公裡,寬1.8公裡,平均高度為16000英尺。在1962年的中印戰争中,120名印度士兵殺死了1300名中國士兵。”

從印度人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他們對于這場戰鬥的成果還挺自豪的。

在《覺悟日報》中,印度人對班公洛戰役進行了更加詳細的介紹:1962年10月24日,解放軍停火并提議和談,企圖通過和談方式“獲得我們的領土”。

什麼時候印度成他們的領土了?簡直就是無稽之談!明明是印軍在解放軍結束第一階段的戰鬥後,仍計劃在西藏地區獲得部分權益。為了實作這一目的,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拒絕了中國方面的和談提議,再次開戰。

1962年11月18日晚,在班公洛地區駐紮的,隸屬于印軍第144步兵旅的庫馬盎團第13營C連的120人的部隊全員正在營地中休整,隻留下13名哨兵放哨。當天夜裡淩晨3時30分左右,大約有5000名解放軍用重型武器襲擊了駐紮在楚舒爾河谷的印度士兵。

印度方面的資料是這樣形容1962年的班公洛戰役的:中國兵的第一次進攻被我們(印度士兵)抵擋,挫敗了這次進攻。之後中國人又發動第二次進攻,被印度士兵挫敗。但随着中國人第三次強攻的發起,印度士兵的彈藥被消耗殆盡,再加上後勤補給遲遲無法到達,印度士兵彈盡糧絕”。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根據印度資料的記載,班公洛戰役中,印度士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還在堅持和解放軍部隊作戰,沒有槍彈就徒手肉搏,或用刀具扭打。是以120名印度士兵在這場戰鬥中殺死1300多名中國士兵。

此後多年,印度方面的各種資料在提及班公洛戰鬥的時候都會講到:“在這場戰鬥中,庫馬盎團第13營C連120人的部隊隻剩下了7人,其餘113人全部陣亡。但他們消滅了1300名中國兵。”戰後為了紀念這場戰鬥和印軍中的戰鬥英雄,印度政府特意修建了紀念碑和紀念館。

120人消滅1300人,平均下來印軍每個人需要對陣11名解放軍,印軍真的有這麼強的戰鬥力?

二、解放軍巧用戰術“包餃子”

班公洛地區位于中印邊界西段西藏阿裡日土縣斯潘古爾湖西側地區,西面與印度實際控制區的拉達克相接,當時印軍在尼赫魯的“前進政策”指揮下建立了諸多據點,在班公洛地區的據點就是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裡,交界線分西、中、東三段。因西段邊境線長600公裡,東段650公裡,是以戰鬥主要分布在這兩條線路上。由于複雜的曆史原因,中印邊界全線并未正式劃定,各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議,争議區共有8塊,争議總面積約12.5萬平方公裡。班公洛地區就是其中的一塊。

印軍在藏南班公洛地區共建立了6個據點,其中3個據點分布在山嵴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裡邊防分民的哨卡,居高臨下直接控制當地局勢。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印度方面對大陸邊境地區的襲擾,是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的。當時我方并未采取強硬措施,這使得對方誤認為是我們不敢還擊,是以變本加厲。根據《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史》披露,在1962年中印沖突爆發之前,印度在中印邊境的哨卡據點共120個,其中就有43個位于中國的實際控制線内。而當時中國的哨卡僅57個。

但從數量上來說,中國哨卡的數量比不過印度,這也是我方對處理和印度的邊境問題麻痹大意所導緻的。當時解放軍部隊在西藏地區的防區由北向南分為天文點、河尾灘、空喀山、阿裡4個防區。在每個防區内都有印軍不同程度的入侵。在天文點防區,印度18個哨卡越線;在河尾灘防區,印度6個哨卡越線;在空喀山防區,印度3個哨卡越線;在阿裡防區,印度16個哨卡越線。

如果不知道的話,還真以為是解放軍占了印度的地盤,印軍的據點數量和分布範圍都比我方多。

在天文點防區,印軍派遣查谟和克什米爾國民軍第14營防區進行防守;在河尾灘、空喀山防區,印軍派遣傑特聯隊第5營進行防守;在阿裡防區,印軍派遣廓爾喀第8聯隊第1營、庫馬盎聯隊第13營、查谟和克什米爾國民軍第7營進行防守。

從當時印軍在我境内的分布和兵力派遣來看,阿裡防區是印度布防和蠶食的重點地區。班公洛地區就在這片區域。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1962年11月18日,印軍向向斯潘古爾湖地區的解放軍部隊發動進攻,我方受到攻擊後迅速組織反擊。當時印軍在西藏地區駐紮已久,不僅防線建設完善,且戰士們的作戰經驗豐富,是以我軍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還是有一定顧忌的。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内取得作戰效果,我方決定采取側面迂回至入侵印軍後方,摧毀其據點,以達到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區之印軍的目的。

當時在中印雙方據點間有一條小路是解放軍向印軍後方迂回的必經之路,我方克服艱難險阻之後順利到達敵人後方。在掐頭去尾戰略配合之下,印軍變成了“餃子餡”,解放軍部隊“包餃子了!”

三、真實戰鬥情況,解放軍犧牲67人

戰鬥開始之前,印軍在班公洛地區的莫爾多通道北側之山腳下設立了5号據點、山頂設立了16号據點,通道南側山腳設立了6号據點,沿山脊從北向南設立了7号、8号、9号據點。5号據點與6号據點封鎖莫爾多通道,并在通道内設立雷場。

5号、6号、16号據點由廓爾喀第8聯隊第1營防守,7号、8号、9号據點由庫馬盎聯隊第13營防守,在其身後的楚舒勒地區印軍還部署有1個步兵營、1個機槍營、1個坦克裝甲連,在通道兩側山坳處還設立了4處炮兵陣地。

相比于印軍數量繁多的據點,解放軍在這一地區僅設立了4個哨卡。是因為我軍自以為是隻建了這幾個據點嗎?還是因為我方單兵作戰能力強?都不是!在印軍發動攻擊之前,我方隻有4個據點建設完畢,戰鬥開始的非常突然!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1962年11月17日夜,解放軍開始行動,以拔除印軍5号、6号、7号、8号、9号、16号據點為戰鬥目标。11月18日上午,到達指定戰鬥位置的解放軍部隊以連為機關分别向3個據點發起沖擊。

在攻打第一個據點的時候,解放軍部隊在30分鐘的時間内摧毀了21個印軍修建的工事。在攻打第二個據點的時候,解放軍激戰1小時,攻克了25個地堡。在攻打第三個據點的時候,解放軍進展順利,但是在後面穿越雷場作戰的時候付出了較大犧牲

當時印軍在中印邊境交界地帶駐紮的部隊基本上都是精銳,使用的都是壓箱底的重型武器,比如大口徑的坦克炮,比如殺傷力極強的裝甲裝備。這樣的陣容在印度部隊是很少見的,他們的侵略心真這麼強?不!班公洛之後就是印度北大門!再敗他們就要面臨更大的危險了!

一旦解放軍打過班公洛,就可以從背面長驅直入印度,到那時候,反倒是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即便是有先進武器的加持,印度士兵在戰鬥中的表現也并不好。他們所使用的戰術是最傳統的一字長蛇陣,利用峽谷狹長的地勢,将所有精銳部隊一字型排開。而我們的穿插迂回戰術,正好克制一字長蛇陣,通過掐頭和去尾的辦法,可以将印軍困在包圍圈之中,最後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在解放軍的這一戰術進攻下,印軍還未形成有組織的反擊就被擊潰,那時印軍内部鬥志已經極其分散,是以解放軍在進攻班公洛的時候并沒有耗費太多的力氣。印軍一路打一路退,解放軍在追擊至印度邊境附近時便鳴金收兵。

我們這是在給他們台階下。

印度視角:班公洛戰役消滅中國軍隊1300人,自身傷亡多少人?

在班公洛戰役中,解放軍共擊斃印軍庫馬盎團第13營C連戰亡113人,俘虜5人。解放軍犧牲67人,受傷131人。當時因為解放軍有部隊從正面進攻,受到了印軍的火力打擊,這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戰鬥結束後我方作戰部隊在班公洛地區隐蔽防禦,随時準備迎接印軍更大規模的反擊。

但出乎意料的是,印軍經過這次打擊後一蹶不振,不敢貿然向解放軍部隊出擊,前線部隊遂停火、離開交火區。印度政府可能是把戰後這段靜默期誤認成解放軍1300人的部隊被全殲,是以才會釋出“120名印度士兵消滅1300名中國士兵”的虛假消息!

雖然在這場戰鬥中我們付出較大代價,但1962年的班公洛戰鬥,确定了中印在班公湖以南、楚舒勒附近地區的實控線。對于維護大陸的領土主權具有重要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