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

作者:劉有儀

在頭條上寫文章,有些内容是不能細說的。點到為止。

比如《道德經》第七章,先把原文寫下來。

天長地久,天地是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再次強調一下,我學《道德經》就是抱着玩的心态。讀了《道德經》,感覺有點意思,便一直在讀。我沒有任何目的,并不是希望通過讀《道德經》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改變什麼。我隻當是在讀一本書。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

有許多人讀《道德經》有着非常高的目标。借以讀《道德經》以達到玄而又玄的成就,“長生久視”是他們的夢想。

那就說個玩笑。如果想長生久視那就要仔細來讀第七章。你看本章開頭不就是說了“天長地久”嗎?長生久視之道追求的不就是長久嗎?

天地何以能夠長且久者呢?老子給出的原因便是“不自生”。不自生,就是不為自己而生。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多為他人着想,不能活得過于自私。

注意“自私”這個詞,本章的重點講的其實就是這個“私”字。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

老子認為天地長且久者的原因,是不為自己而生,是以能夠長生。長生即長生久視。

對于那些希望通過閱讀《道德經》以期達到長生目的的人,要從此句中發現機緣。

你隻有為他人着想,而不是隻為自己而活,才能長且久,才以長生久視。

老子為什麼要把“以其不自生”說成是“故能長生”呢?這就又回到了我曾經說過的《道德經》的成書過程。

此時尹喜坐在老子身邊,向老子請教着問題。

尹喜問老子,如何才能做出一番成就呢?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

老子看着一臉期待的尹喜,先是說出了上面天地長久的事實。然後話鋒一轉,從天道轉到了人道。

老子告訴尹喜,如果想在這個世間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就要學習天地的“不自生”,才能長且久,長且久之後,便能成其“私”。

老子給出了兩個辦法。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我曾經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老子是一個精通人性的師傅。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千年前的老子對于人性的了解會深刻到如此地步。如果把原因歸結為他在圖書館裡讀了太多的書,我是不會同意的。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仔細去想,這種作法不就對于人性的自私充分了解之後,表現出來的、能夠令人信服,進而樹立威信的辦法嗎?

有了好處,我不跟你們去争,把好處全都給你們分了。等你們分了好處,便會認為我是個可以依賴而不與你争利的人,于是我的威信就有了。這個便是“後其身而身先。”

有了危險,你們都害怕,躲了起來。好吧,這事由我來出頭解決。等我把危險給解決了,自然你們就會認為我有能力,便會更加信服于我。這便是“外其身而身存。”

這樣的人性,三千年改變過嗎?

等我有了威信,那我實作目标就會很友善,這便是“故能成其私。”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

我從來沒有認為老子的“無為”是啥事都不去做。我了解的無為是按照規律去做事。“道法自然”是規律。人性是普通存在而從來沒有改變的,老子認請了人性的真假虛實,他的無為便是遵循人性的真實,把握人性的内涵,作出符合人性的行為。

“身先士卒”便是“外其身而身存”,“公而忘私”便是“後其身而身先”很好的注釋。

那麼怎樣了解老子這個成其私的“私”呢?真的是自私嗎?

你可見過一個自私的人,舍得把好處讓給别人?可曾見過一個自私的人,敢于舍身而取義嗎?

老子所講的這個“成其私”的私指的其實是“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公與私也是陰與陽,萬物負陰而抱陽。

為何道德經看了一百遍還是糊塗呢?從人性的角度來閱讀就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