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作者:談詩論詞

詩貴含蓄,不應太過直白。但是凡事又要一分為二地差別對待,古人寫詩,經常意在言外,富有不盡之意,但是如果情到極緻,不如痛快直說。

白居易的作品體裁廣泛,内容充實,同時他又經常不拘一格,技法新穎,讓讀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下面分享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覽盧子蒙侍禦舊詩因贈

中唐 • 白居易

昔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

相看淚眼情難說,别有傷心事豈知?

聞道鹹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白居易與元稹關系密切,他們都曾在華陽觀讀書,又是同科及第,并在此後的貶谪生涯中互為知音,彼此之間經常互相安慰和鼓勵。盧子蒙是元稹的昔日好友,他與元稹也不時地詩文唱和。

唐武宗會昌元年,當時已近古稀之年的白居易,擔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樂天有一次應邀前往盧子蒙家中作客,偶然浏覽到他的舊作,忽然憶起十年前就已離世的元稹,心中悲切,于是題詩感懷,表達了詩人對元稹的無比思念。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開篇直抒胸臆,“昔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白居易在文中對盧子蒙說,自己很早就了解到你和元稹是知心好友,元稹還很喜歡吟詠你的詩。作為朋友的朋友,我們應該早就互相了解,隻是一直無緣會面。而今了解你的為人之後,更覺得相見恨晚。

作者雖然不說自己如何懷念元稹,卻通過“相識遲”三字,将自己對亡友的深情,轉移到元稹的朋友身上,表明白居易對好友的深厚友情,不會由于歲月的消失而停息,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如此委婉的表述可謂高妙。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第二聯承接次句中的一個“恨”字,繼續表達作者的傷感之意,“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樂天感慨地說,今日展讀盧子蒙舊卷中與元稹的唱和之作,詩卷中因為多有酬答元稹的詩作,作為他的朋友,白居易說自己感到特别珍貴。

這兩句叙述平易,寄寓深情,雖然并不對仗,卻依然顯得音韻和諧,更讓人體會到樂天與元稹之間的真摯友情。有一次元稹收到白居易的來信,就曾如此回複,“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可見二人之間的感情真是非同一般,不怪白居易如此懷念元稹。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第三聯将作者的滿腔悲情寫到了極緻,“相看淚眼情難說,别有傷心事豈知?”樂天讀着手中的詩稿,不禁熱淚盈眶。而盧子蒙聽到白居易談起元稹,極其傷感,也在一旁不斷地落淚。

兩位老人雖然相顧無言,卻又都注意到彼此都在流淚,于是又各自擦幹眼淚,不想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對方。白居易此刻又想起了元稹的其他事情,而這些事情盧子蒙根本不太清楚,是以他應該顯得更加傷感。

白居易懷念元稹,吟誦了一首佳作,一氣呵成,又顯得自成一格

結尾令人不忍卒讀,“聞道鹹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元稹去世後安葬在鹹陽奉賢鄉洪渎原,白居易當時正在外地,無法親自參加好友的葬禮,隻是為其撰寫了墓志銘。

由于各種原因,白居易一直未能前往元稹的墓前吊唁。後來他聽說元稹墓前的白楊樹已經抽枝三丈了,立刻覺得羞愧難當。

白居易的這首七古樸實無華,作者純用白描手法進行描述,一氣呵成,又充滿真情,令人贊賞不已,根讓人充分體會到一對摯友之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