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藍橡樹

2024-07-01 12:12教育領域創作者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隐忍的中國人習慣了情緒不外露,過多的情緒仿佛恥辱般,會招來非議。是以,育兒過程中,也不自覺會把這份情緒恥辱的标準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深陷“乖孩子“的陷阱,帶上沉重的枷鎖。

作者:立正媽媽,國家人社部 進階兒童情商管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 兒童閱讀推廣人。

........................................

最近上線的真人秀《盒子裡的貓》,有一期節目講到了“情緒羞恥”。

戲劇演員吳彼上台的一段話,讓在場的嘉賓聽完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在我五歲的時候,我騎自行車摔倒了。我的爸爸跟我說,你是男子漢,你不能哭。我把大哭藏起來了;

我十歲的時候,我的同學故意把我撞到了。我的老師說你們要和平相處。我把我的憤怒藏起來了;

我十六歲的時候,考上了大學。我想把我的喜悅分享給身邊的人。他們都說不要顯擺,會挨打。我把我的喜悅藏起來了;

二十六歲的時候,我喜歡一個姑娘,她和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了,我說祝你們幸福。我把我的悲傷藏起來了......”

多麼熟悉的話語,就像我們每個人成長中常聽到的那樣。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兩三歲時,摔倒了,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人,趕緊哭。二三十歲後,摔倒了,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沒有人,才敢哭。

從小時候的喜怒形于色,到後面的面不改色,藏起所有的喜怒哀樂,變成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這不僅僅是吳彼的成長曆程,也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蛻變”過程。

喝過太多的“中式雞湯”,成功一點點戒掉情緒,到最後變成大人所期待的那樣“成熟穩重”。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當吳彼成為爸爸後,他也開始用當年喝過的雞湯,去澆灌女兒。

他對女兒說——

彈鋼琴的時候,你不能有情緒。

學習不好的時候,你不能有情緒。

在學校的時候,你也不應該有情緒。

出去玩的時候不能太開心,因為樂極生悲,你不能有情緒!

直到有一天,女兒在比賽中赢得了一面獎牌。他很高興,可是卻詫異女兒為什麼不像他這麼開心。女兒的一句話卻直接将他擊碎。

因為女兒小心翼翼地問道:“爸爸,我可以開心嗎?”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驚慌、後悔、痛苦......數種情緒在瞬間把吳彼掩埋了,席卷而來的,還有成長過程中積壓的所有不敢表達的哀傷。

中式教育在此刻完成了閉環。

從小被迫戒掉情緒的他,不知不覺間,也讓孩子重蹈覆轍,戴上了“情緒穩定”的假面具。

那一句“爸爸,我可以開心嗎?”讓現場的嘉賓都泣不成聲,大概每個人都仿佛在小女孩的身上,看到了童年裡的自己。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被“不應該”綁架的人生

相比較國外推崇的釋放天性,中國人從古至今秉承“中庸”之道,強調“克己複禮”,也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語行動都合于禮。”

千百年來,我們為了“禮”,已經習慣“存天理,滅人欲”。

為了所謂的“應該”,而抵制所有外界說的“不應該”,卻忽視了自己内心深處的真實感受。

我的快樂不應該表現出來,不然别人會嫉妒;

我的哀傷不應該暴露于人前,不然别人會取笑我;

我的膽怯不能讓别人看出來,不然别人會說我不勇敢;

我的憤怒不能發洩出來,不然别人會覺得我不成熟……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因為從小的教育告訴我們——

情緒太豐富是不得體的,你要學會克制自己;

情緒外露是缺乏教養的,你要學會隐藏自己;

情緒過多的表達是不理性的,你要學會自己處理;

情緒過多的分享是矯情的,你要學會自己消化……

于是,謹遵教導的你,成為了别人口中的“懂事理”、“情商高”、“好相處”的乖孩子,卻也一步步地弄丢了自己。

長大後,學習的困惑、工作的迷茫、社交的壓力、感情的糾葛、家庭的瑣碎……那些鞭撻在我們身上卻又被要求藏起來的傷痕,隻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療傷。

你才知道,原來成年的代價,就是不聲不響的消化所有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情緒羞恥背後,不敢犯錯的人生

“羞恥”一詞來源于印歐語系skam一詞,意為“隐藏”。

聖經中記載,亞當和夏娃吃智慧樹上的果子後,有了自我意識,發現自己全身赤裸,從此便有了羞恥感,會用無花果樹的葉子遮擋自己。

ED演講者布萊尼·布朗教授在《你已經夠好了》當中,提出她對情緒羞恥的定義:是一種相信我們自己是有缺陷、并且是以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接納的強烈感受。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心理學家榮格将“羞恥”稱為“吞噬靈魂的情感”。

羞恥心越強的人,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更低。因為每一秒都活在别人的眼光底下,或者為了追逐别人的贊同,而努力追求完美,減少自我的失誤,減少外界的批判。

這種被“情緒羞恥”束縛手腳,限制行動的心态,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根深蒂固的心病。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去年中國青年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好學生心态受害者#和他們不敢犯錯的人生》,一群“受害者”講述了作為從小被老師、父母誇獎的好學生,他們是怎麼“生病”的——

“我是被父母老師吓大的。”

“我習慣于盡可能壓抑自己每個細小的需求。”

“很怕爸媽說我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一旦别人給我一個指令或建議,我就要把它當成指令。”

“因為害怕走錯路,我已經内化了這套規則。”

根據該小組制定的标準,有以下任何一條症狀,都屬于好學生心态受害者:

自覺遵守老師和父母的規劃,工作學習再忙也要努力完成任務;

重視他人的正向回報,完成任務是為了得到父母、上司和老師的誇獎;

勤勉努力,做任何事都要最好,哪怕是遊戲或休閑;

害怕失敗,尤其害怕受到上級的懲罰;

習慣性讨好,不會拒絕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努力取悅身邊每一個人。

為什麼自稱「受害者」?組建該小組的創辦人劉一琳解釋道:“因為好學生的心态,折磨的是我們自己。”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好學生心态受害者,指的并非是學霸,而是“乖孩子”。

那些為了被誇“乖”,而把評價自己的權利交給别人的“木偶人”。

要想成為“好學生”,隻能被推着走。

在傳統教育的洗腦下,習慣性的順從、讨好、懼怕負面評價,“好學生”的心态早已默默刻進了DNA,即便成人以後,在為人處世,工作就業中,“情緒羞恥”的心态依舊隐隐作祟。

@Nirvana.Js

我媽從小最愛誇獎我的詞就是“獨立”——她不斷對我說,你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還努力去實作,真的很不錯;她不斷對親戚說,我适應環境的能力很好,國小寄宿也沒有哭;她說,我三年級的時候學不會自己梳頭,為了不麻煩宿管老師就主動要求去剪了短頭發,真的很懂事……

我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獨立,隻是我非常重視媽媽對我的評價,是以不斷地讓自己表現得很獨立、很強大,進而能夠獲得她的誇獎和肯定。

@ratch_jax

上國小的時候,老師讓我們依次站起來大聲朗讀課本,我會提前數一下在我前面還有多少人,看看我要讀的是哪部分,這樣我就能在輪到我朗讀前先練習。我特别害怕讀錯被老師批評,還有老師批評後同學的哄堂大笑。

我想我人生的焦慮症,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上海Edgm.迷途

昨天和人起了一點小沖突,做了很長篇的交流談論,今天早上回看聊天記錄,突然意識到自己心裡是驚訝、惱火、略被冒犯的情緒,但臉上一直在無意識地笑(揉了揉臉感覺有點僵)。

然後回想了一下過去的人生發現這是常态,在産生沖突的時候我的本能反應都是笑一笑,然後試圖用溫和的措辭和輕快的語調把這件事帶過去,如果有惱火、恐懼之類的情緒也會表面笑笑顯得很輕描淡寫的樣子。

明确地表現出憤怒的情緒朝人發火對我好像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似乎是一件不夠禮貌,不夠讓人省心,不夠“好學生”的事情,我的心裡一直有對沖突的強烈恐懼。

@momo

周六早上一睜眼就10點鐘了。

我醒來的第一個想法居然是愧疚,雖然我好像也沒有對不起誰,而且其實我睡得非常舒服,是這麼久以來睡得最舒服的一次。可是我依然非常愧疚,因為我浪費了大好的時光,我應該八點起來就看書、或者處理未完成的工作。

從小就被老師灌輸“假期是用來彎道超車”的我,似乎再也無法真正地享受一個假期了。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懂事的孩子隻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隻是适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都說聽話的孩子有糖吃,但現實卻是,太懂事的孩子連吃糖,都害怕被人說“饞嘴”而不敢吃。

沒說出口的情緒,紮在心頭的利刃

Bilibili的UP主@浙理的小憶同學曾經發表過一期《差點被好學生心态“毀”掉》的視訊,播放量高達沖到了180萬,點贊量高超過10萬。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他在視訊裡回憶自己痛苦的國小,沒日沒夜都在寫作業。

熬夜寫、淩晨爬起來寫、沒吃晚飯寫、在教室裡抄了整整16頁,導緻小臂上至今有一大片洗不掉的黑色素沉澱。

隻因為國小老師要求他們讀書時做無效批注,類似“這句話寫得真好”一類的廢話寫了一遍又一遍。他已經習慣性在答題時總想着盡可能多寫一點、寫滿一點、字好看一點,好讓老師開心。

他自己承認——“回想起來,我國小做的絕大多數事情都毫無意義,其中最大意義是為了馴服。”

就像一頭生産隊的驢,為了前方挂着的胡蘿蔔,而馬不停滴,惶惶不可終日。

而最戳中上百萬“好學生”同頻共振的的是那句——

“驅動我的,不是對知識的渴望,而是對老師,對負面評價的恐懼。”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好孩子的“好”不是出于“應該”,而是出于恐懼。

因為隻有“懂事”,才能得到關注和愛,是以害怕因為“不懂事”而被否定,被批評。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既不是鋪天蓋地的悲傷,也不是難以遏制的怒火,而是羞恥感。

而真正打開羞愧感開關的,是旁觀者的反應。

例如從小我們被教導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哭就被訓誡“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麼哭?”長大後感到悲傷時,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也會努力擠出強顔歡笑。隻因流淚的行為是被大家定性為“不好的”、“不應該的”,是以本能地會想隐藏起來。

當全社會都強調“情緒穩定”時,過多的情緒就是羞恥的。羞恥感就成為了規範社會行為的工具。不被允許表達,長期的自我抑制下,情緒羞恥就内化成了隐形的自我規範行為。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在《他鄉的童年》裡,感淚治療師吉田英史給大家上了一堂别開生面的課——教人如何哭泣。

拉上窗簾,關上燈,放着催淚的短片,讓底下的學生,學習如何流眼淚。是的,學習哭。

隻因在日本文化裡,流淚是一件羞恥的事,是以哪怕負面情緒襲來,很多人卻忘了怎麼哭,或者說,不敢哭。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吉田英史想做的,就是告訴大家,哭泣并不羞恥,相反是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想哭就哭,是對情緒的接納,對自己的愛護。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弗洛伊德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從未消失,它隻是被活埋了,且有朝一日将會以更醜陋的方式爆發出來。”

我們常常感慨為什麼如今“空心病”的孩子越來越多,躺平、擺爛、對什麼都提不起勁,甚至抑郁患者的資料連年上升。但甯願自殺都不敢不上課的中國兒童,内心深處,連死都不怕了,卻依舊恐懼老師和家長的負面評價。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隻因成長過程中,循環在耳邊播放的聲音都在告訴他們——“你們得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有出息”、“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要懂事,要配合”。卻沒有人告訴他們,你們可以擁有自己的感受,你們要正視自己的情緒,當你感到“不舒服”我們會了解和支援你。

是以,他們隻能把這些外界的規訓,變成攻擊自己的利刃。習慣性的否定和質疑自己的感受,掩埋和扼殺掉自己的情緒,慢慢就變成了“空心人”。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為了變成更符合别人标準的“自己”,許多人一輩子都活在想象的觀衆眼裡。小時候努力當個好學生,工作後努力當個好員工,結婚後努力當個好伴侶。可能某一天覺醒,會發現,自己想象了幾十年的觀衆,根本不存在。

情緒自由,人生自在

幸運的是,00後開始揭竿而起。

“好學生心态受害者”小組中發帖的成員并非隻是吐槽,而是在覺醒自己一直在被PUA後,有理有據地開始進行成長複盤,自我剖析,進行自救。在表達和分享中,重新把失去的自我找回來。

“好學生心态受害者”小組原來的口号叫“你可以當一個壞小孩”,現在改成——“去他的三好學生,我給自己頒獎狀!”

這是小組簡介中加粗放大的句子。

不再困于别人的目光牢籠,不再自我苛責,不再自我壓抑。接納真實情緒的存在,允許情緒自然地流淌,勇敢面對外界的質疑。

不再當“受害者”,而是做“自由人”。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正如心靈作家張德芬的名言:“親愛的,外面沒有别人,隻有你自己“。 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心理的投射,隻有你可以定義你的人生。

最後,用一個國小生寫的詩《勇氣》來結尾吧——

“你可以的,人們對我說。要有勇氣,人們對我說。是以我鼓起了勇氣,鼓起勇氣,對他們說——我不行。”希望,你也擁有這一份勇氣。做自己人生的主演,更是導演。

檢視原圖 249K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 這種“垃圾教育”, 還在被無數中國家長捧上天

繼續閱讀